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制拼装式柱式检查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0477发布日期:2023-01-20 13:1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制拼装式柱式检查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检修设施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制拼装式柱式检查坑。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高铁列车、地铁列车等停放、检修所用的柱式检查坑多采用整体现浇方案该整体现浇柱式检查坑优点为施工工艺成熟、简单、整体性相对较好,缺点为现场湿作业体量大、污染严重、工期长、效率低、施工精度差、构件外观粗糙、不美观等。
3.因此需要我们设计出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制拼装式柱式检查坑,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制拼装式柱式检查坑,针对目前整体现浇柱式检查坑的现场湿作业体量大、污染严重、工期长、效率低、施工精度差、构件外观粗糙、不美观等问题,本专利采用预制拼装式技术,将柱式检查坑底板分割成标准预制底板单元,将立柱分割成多个标准预制模块立柱段,然后采用拼装施工,将各构件单位、模块进行组装、拼接,进而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制拼装式柱式检查坑,包括素混凝土层、底板模块、立柱模块、预制挡土墙模块和现浇挡土墙,所述底板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素混凝土层上,在所述底板模块上沿所述底板模块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有预制挡土墙模块,所述预制挡土墙间隔设置,所述现浇挡土墙设置在两个相连的预制挡土墙模块之间,所述立柱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现浇挡土墙的上方,且所述底板模块、所述立柱模块和所述预制挡土墙模均通过将预留筋插入所述现浇挡土墙内来相互连接。
7.优选的,所述底板模块包括现浇底板、底板预留竖筋和现浇固筋,所述现浇固筋位于所述现浇底板内,用于提升所述现浇底板的强度,所述底板预留竖筋的一端与所述现浇固筋相连,且另一端从所述现浇底板伸出并插入所述现浇挡土墙内。
8.优选的,所述立柱模块包括立柱本体和立柱预留竖筋,所述立柱预留竖筋的一端插入所述立柱本体内,且另一端插入所述现浇挡土墙内。
9.优选的,所述预制挡土墙模块包括挡土墙本体、挡土墙预留纵筋和若干挡土墙预留孔,若干所述挡土墙预留孔沿完全贯穿所述挡土墙本体,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挡土墙预留纵筋沿所述挡土墙预留孔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一端与所述挡土墙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现浇挡土墙内。
10.优选的,在所述立柱本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立柱预留孔,所述立柱预留孔沿所述立柱本体的延伸方向设置。
11.优选的,在所述立柱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轨道扣件,另一端设置有立柱连接面,且所述立柱连接面与所述现浇挡土墙相贴合,所述立柱预留竖筋从所述立柱连接面插入所
述立柱本体内。
12.优选的,在所述挡土墙本体上还设置有挡土墙连接面,且所述挡土墙连接面与所述现浇底板相贴合。
13.优选的,在若干所述挡土墙预留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挤塑板。
14.优选的,在所述底板模块、所述立柱模块、所述预制挡土墙模块和所述现浇挡土墙之间的接缝处均灌注有防水砂浆。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的标准模块进行拼装,极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体量,降低污染程度、缩短工期、提高效率、施工精度高、外形平整美观,同时各标准预制模块立柱段自重轻,依靠人力即可实现搬运、安装等工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模块与现浇挡土墙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沿图1中的i-i处纵向截面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模块剖面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挡土墙模块剖面示意图;
22.图5是沿图4中的ii-ii处横向截面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4.1、素混凝土层;2、底板模块;201、现浇底板;202、底板预留竖筋;203、现浇固筋;3、立柱模块;301、立柱本体;302、立柱预留竖筋;303、立柱预留孔;304、轨道扣件;305、立柱连接面;4、预制挡土墙模块;401、挡土墙本体;402、挡土墙预留纵筋;403、挡土墙预留孔;404、挤塑板;405、挡土墙连接面;5、现浇挡土墙。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实施例1
30.如图1-图5所示,一种连接可靠的预制拼装式柱式检查坑,包括素混凝土层1、底板模块2、立柱模块3、预制挡土墙模块4和现浇挡土墙5,底板模块2固定设置在素混凝土层1上,在底板模块2上沿底板模块2的延伸方向对称设置有预制挡土墙模块4,预制挡土墙间隔设置,现浇挡土墙5设置在两个相连的预制挡土墙模块4之间,立柱模块3固定设置在现浇挡土墙5的上方,且底板模块2、立柱模块3和预制挡土墙模均通过将预留筋插入现浇挡土墙5内来相互连接,并且底板模块2、立柱模块3、预制挡土墙模块4和现浇挡土墙5之间的接缝处通过防水砂浆进行灌注。
31.具体的,底板模块2包括现浇底板201、底板预留竖筋202和现浇固筋203,现浇固筋203位于现浇底板201内,用于提升现浇底板201的强度,底板预留竖筋202的一端与现浇固筋203相连,且另一端从现浇底板201伸出并插入现浇挡土墙5内,通过底板预留竖筋202能够提高现浇底板201与相连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32.具体的,立柱模块3包括立柱本体301和立柱预留竖筋302,立柱预留竖筋302的一端插入立柱本体301内,且另一端插入现浇挡土墙5内,这样设置能够提升立柱模块3与现浇挡土墙5的连接强度。
33.其中,在立柱本体301的内部还设置有立柱预留孔303,立柱预留孔303沿立柱本体301的延伸方向设置,在立柱本体3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轨道扣件304,用来与轨道进行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立柱连接面305,且立柱连接面305与现浇挡土墙5相贴合,立柱预留竖筋302从立柱连接面305插入立柱本体301内,立柱连接面305的粗糙度较高,能够进一步增加与现浇挡土墙5的连接强度。
34.具体的,预制挡土墙模块4包括挡土墙本体401、挡土墙预留纵筋402和若干挡土墙预留孔403,若干挡土墙预留孔403沿完全贯穿挡土墙本体401,且相互间隔设置,挡土墙预留纵筋402沿挡土墙预留孔403的延伸方向设置,且一端与挡土墙本体40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现浇挡土墙5内,如此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相邻部件的连接强度。
35.可选地,在挡土墙本体401上还设置有挡土墙连接面405,且挡土墙连接面405与现浇底板201相贴合,在若干挡土墙预留孔4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挤塑板404。
36.在本事实例中,通过在立柱模块3和预制挡土墙模块4上设置预留孔,这样可以在不降低强度的基础上减轻了预制挡土墙模块4的重量,使搬运更加便捷,而且还能节约用料,降低成本,而在挡土墙预留孔403的两端增加了挤塑板404,能够避杂物进入,能够在相邻现浇挡土墙5浇筑时防止混凝土的进入,减少一定的物料消耗,节约成本,特殊设置的连接面粗糙度大,能够增加模块之间的连接强度。
37.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首先在工厂内进行立柱模块3和预制挡土墙模块4的预制工
作,在相应模块制作好并达到施工强度后即可进行施工,施工时首先在基坑内施工素混凝层,接着在素混凝土层1上绑扎现浇底板201的现浇固筋203,同时将底板预留竖筋202的一端与现浇固筋203进行连接,然后浇筑现浇底板201的混凝土,接着在地板上对应安装预制挡土墙模块4的位置铺设防水砂浆,然后将预制挡土墙模块4对应安装在地板上,并保证挡土墙预留纵筋402与底板预留竖筋202相交,接着将立柱模块3放置在两个预制挡土墙模块4之间空档处上方,并将立柱预留竖筋302插入底板预留竖筋202和挡土墙预留纵筋402之间,然后进行绑扎固定,接着在两个预制挡土墙模块4之间搭建模板并进行现浇挡土墙5的浇筑,在现浇挡土墙5达到硬度要求后拆除模板。
3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