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47542发布日期:2023-01-24 22:45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预制好建筑用构件,如预制梁、预制柱和预制楼板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与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式相比,施工作业量少、工期短、施工效率高。
3.一些需要大跨度预制装配式构件的建筑,如体育馆、机场航站楼、会展中心、图书馆等对于结构的抗震性要求较高。而目前装配式建筑施工时,预制梁和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大多为固定式的连接结构,这类连接结构性能良好、传力明确,不轻易发生破坏能保证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导致大跨度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不佳,在地震作用下预制构件易产生变形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包括预制梁和预制柱,所述预制梁内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预制柱内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连接有抗震阻尼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震阻尼器、预制梁和预制柱共同形成了抗震连接节点,当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抗震阻尼器的设置使预制梁和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在受力变形后能够恢复至震前状态,有效提高了节点的自复位能力,减少对构件本身造成的伤害,减少构件上裂缝的产生,提高了连接节点结构处的抗震性能。
8.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上均铰接有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与抗震阻尼器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梁和预制柱在受力后相对位置发生偏移,抗震阻尼器随之发生形变产生运动趋势,抗震阻尼器带动转动连接件相对连接座转动,增大了连接节点处的灵活性和柔性,提高了连接节点的抗震效果。
10.优选的,所述预制柱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两个第二连接座之间设有锚固筋,所述锚固筋贯穿于预制柱且端部均与第二连接座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个预制柱内的锚固筋同时与相对两侧的第二连接座相连接,通过锚固筋可提高两个第二连接座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两个连接座受力大小的一致性,使预制柱整体的受力更加均衡,减少了连接节点处因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的损伤。
1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供锚固筋插入,所述锚固筋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第二连接座时,将锚固筋插入第二连接座上的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对第二连接座进行定位,而后将锚固筋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实现第二连接座与预制柱之间的固定连接。
14.优选的,还包括预应力筋,所述预制梁内开设有第一预应力孔道,所述预制柱内开设有第二预应力孔道,所述第一预应力孔道与第二预应力孔道连通,所述预应力孔道供预应力筋穿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预应力筋孔道与第二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后,将预应力筋进行安装,当受到地震作用时,预应力筋的设置可减小构件因受力过大而变形产生裂缝损伤,同时也提高了连接节点的自复位能力。
16.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筋,所述预制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筋孔道,所述预制柱上开设有第二连接筋孔道,所述第一连接筋孔道与第二连接筋孔道连通,所述连接筋孔道供连接筋穿过。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筋穿设于第一连接筋孔道和第二连接筋孔道,使预制梁和预制柱建立连接,连接筋位于连接节点处提高了连接节点的抗压能力。
18.优选的,还包括跨中筋,所述跨中筋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预埋于预制梁内,所述跨中筋与连接筋固定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跨中筋设置于预制梁内提高了预制梁的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预制梁的抗压能力,与预应力筋配合减少预制梁受到力的作用后的变形以及裂缝的产生。
2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筋孔道靠近预制柱的一端内设有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一端凸出于预制梁的端面且伸入第二连接筋孔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预制梁时,连接套管使第一连接筋孔道和第二连接筋孔道进行对齐连接,便于预制梁和预制柱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提高安装便捷性的同时也提高了预制构件之间连接位置的精确度。
22.优选的,所述预制梁与预制柱的连接处留有连接缝。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整体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可首先在预制梁和预制柱的连接处的缝隙开始变形,缝隙逐渐变大,地震作用结束后,在抗震阻尼器和预应力筋的作用下,整个结构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减少对其他预制构件本身造成的损伤。
24.优选的,所述预制柱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设有加强筋,所述支撑块背离地面的一侧与预制梁抵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块与预制梁抵接,用于对预制梁进行支撑,便于预制梁与预制柱实现连接,加强筋提高了支撑块的强度,使支撑块对预制梁的支撑更加稳定,减少预制梁在安装过程中而产生的位置偏移。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通过抗震阻尼器的设置,抗震阻尼器、预制梁和预制柱共同形成了抗震连接节点,当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抗震阻尼器的设置使预制梁和预制柱的连接节点在受力变形后能够恢复至震前状态,有效提高了节点的自复位能力,减少对构件本身造成的伤害,减少
构件上裂缝的产生,提高了连接节点结构处的抗震性能;
28.2.通过锚固筋和第二连接座的设置,单个预制柱内的锚固筋同时与相对两侧的第二连接座相连接,通过锚固筋可提高两个第二连接座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两个连接座受力大小的一致性,使预制柱整体的受力更加均衡,减少了连接节点处因受力不均匀而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的a部局部放大图。
3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预制梁、预制柱内部预应力筋位置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的b部局部放大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梁;11、第一连接座;12、第一预应力孔道;13、第一连接筋孔道;14、穿筋槽;15、梁连接部;16、跨中梁;2、预制柱;21、第二连接座;22、第二预应力孔道;23、第二连接筋孔道;24、锚固筋;25、支撑块;3、抗震阻尼器;4、转动连接件;5、预应力筋;6、连接筋;7、跨中筋;8、连接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预制梁1和预制柱2,预制梁1和预制柱2的连接节点处设有抗震阻尼器3。预制梁1、预制柱2和抗震阻尼器3共同组成耗能体系,在受到地震作用后,预制梁1和预制柱2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能恢复至震前状态,减少对构件造成的损伤。
36.如图1和2所示,抗震阻尼器3为金属阻尼器或粘滞阻尼器。单根预制柱2与两根预制梁1连接,预制柱2沿预制梁1长度方向设有锚固筋24且锚固筋24的两端均凸出于预制柱2的表面,预制柱2上朝向预制梁1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21,第二连接座21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第二连接座21时,先将锚固筋24插入安装孔中,并对锚固筋24与第二连接座21进行焊接,实现第二连接座21与预制柱2的固定连接。预制梁1朝向地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11,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21上均铰接有转动连接件4,抗震阻尼器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连接件4固定连接。抗震阻尼器3、预制梁1和预制柱2之间形成了类似三角形的结构,当建筑物受到地震作用时,抗震阻尼器3可分担预制梁1和预制柱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的来自多个方向的力,抗震阻尼器3随之发生转动或移动形变,与梁柱组成的耗能体系可使地震作用后预制梁1和预制柱2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恢复。
37.如图3和4所示,还包括预应力筋5、连接筋6和跨中筋7,预制梁1由梁连接部15和跨中梁16组成。梁连接部15内开设有第一预应力筋孔道12,预制柱2内开设有可与第一预应力筋孔道12连通的第二预应力筋孔道22,预应力筋5穿设于预应力孔道内,预应力筋5为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筋5的设置进一步减少了地震作用对构件自身造成的损伤,与抗震阻尼器3的相互配合,更进一步的提高了装配式构件的抗震能力。梁连接部15内开设有第一连接筋孔道13,预制柱2内开设有第二连接筋孔道23,第一连接筋孔道13与第二连接筋孔道23连
通,连接筋6穿设于连接筋孔道内,跨中梁16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穿筋槽14,穿筋槽14供连接筋6穿设,跨中筋7预埋于跨中梁16内且两端位于穿筋槽14内。连接筋6使预制梁1和预制柱2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跨中筋7的存在也提高了预制梁1自身的抗压能力。
38.如图1和4所示,为了提高安装预制构件时定位的准确性,在第一连接筋孔道13靠近预制柱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管8。预制柱2上朝向预制梁1的相对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5,支撑块25内预埋有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支撑块25的支撑强度。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时,将预制梁1的两端抵接在相邻的两个预制柱2的支撑块25上,通过支撑块25对预制梁1进行支撑,而后将连接套管8伸入预制柱2内的第二连接筋孔道23内,通过连接套管8实现预制梁1与预制柱2的初步定位连接,而后将连接筋6穿设于连接筋6孔道内并与跨中筋7焊接,进一步实现预制梁1和预制柱2之间的连接。在预制梁1和预制柱2的连接处留有缝隙,当构件遭受到地震作用时,首先在缝隙处发生位置偏移和形变,震后在抗震阻尼器3和预应力筋5的作用下,各预制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会逐渐恢复至震前状态。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制装配式大跨度预应力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0.预制梁1和预制柱2的连接节点处设抗震阻尼器3,且在遭遇地震作用时,三者之间形成了耗能体系,抗震阻尼器3可随预制构件位置的偏移发生转动或移动。与此同时,设于预制梁1和预制柱2内的预应力筋5始终处于弹性工作的状态,抗震阻尼器3和预应力筋5的相互配合,使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连接节点处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保证了整体结构的自复位性能。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