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14584发布日期:2022-11-02 19:4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预留孔埋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图纸对电路和管路等进行提前规划,避免混凝土的浇筑对后期施工造成影响,此时会使用预埋件配合使用,但是现有的管道预留孔埋件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
3.传统的管道预留孔埋件在实际使用中,管道预留孔埋件的尺寸角度且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且不便于叠放在一起,影响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管道预留孔埋件不便于叠放在一起,影响运输效率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包括预留管,所述预留管的顶端安装有封盖,所述预留管的底端安装有加强环,且加强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且固定片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
6.优选的,所述预留管顶端的直径小于预留管底端的直径,所述预留管的外形呈圆台状。
7.优选的,所述预留管与加强环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加强环与固定片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
8.优选的,所述固定片设置有三组,且固定片在加强环的外侧呈环状等。
9.优选的,所述预留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保护薄膜,所述预留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条,且第一加强筋条设置有若干个,且第一加强筋条在预留管的内侧壁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
10.优选的,所述封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条,且第二加强筋条在封盖的内侧壁上呈网格状分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有预留管、封盖以及加强环,实现了对多组管道预留孔埋件的叠放,预留管顶端封盖的直径小于预留管底端固定片的内径,配合预留管呈圆台状设置,便于多组管道预留孔埋件叠合在一起,降低了运输时的存放空间,从而使管道预留孔埋件便于存放和运输,同时该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采用回收塑料制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13.(2)通过设置有加强环、固定片以及固定孔,实现了对管道预留孔埋件便捷固定,固定孔的设置,便于使用铁钉对管道预留孔埋件进行固定,且加强环的厚度大于预留管的厚度,有效的加强了预留管开口处的强度,预防了管道预留孔埋件开口处的变形,同时三组
固定片呈环状分布,之间构成正三角形,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从而使管道预留孔埋件便于固定;
14.(3)通过设置有保护薄膜、第一加强筋条以及第二加强筋条,实现了对管道预留孔埋件的加强,保护薄膜覆盖在预留管的外侧壁上,形成了一层保护层,增加了外壁的韧性,预防预留管的破损,且第一加强筋条在预留管的内侧壁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能够有效的增加预留管的支撑强度,配合第二加强筋条的设置,对封盖承受力进行加强,有效的预防了管道预留孔埋件发生形变,从而延长了管道预留孔埋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21.1、预留管;2、封盖;3、保护薄膜;4、加强环;5、固定片;6、固定孔;7、第一加强筋条;8、第二加强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包括预留管1,预留管1的顶端安装有封盖2,预留管1顶端的直径小于预留管1底端的直径,预留管1的外形呈圆台状;
25.具体地,如图所示,使用时,通过预留管1顶端封盖2的直径小于预留管1底端固定片5的内径,配合预留管1呈圆台状设置,便于多组管道预留孔埋件叠合在一起,降低了运输时的存放空间,同时该新型管道预留孔埋件采用回收塑料制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26.预留管1的底端安装有加强环4,且加强环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片5,且固定片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6,预留管1与加强环4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加强环4与固定片5之间构成一体化结构,固定片5设置有三组,且固定片5在加强环4的外侧呈环状等;
27.具体地,如图所示,使用时,通过固定孔6的设置,便于使用铁钉对管道预留孔埋件进行固定,且加强环4的厚度大于预留管1的厚度,有效的加强了预留管1开口处的强度,预防了管道预留孔埋件开口处的变形,同时三组固定片5呈环状分布,之间构成正三角形,提高了固定的稳定性;
28.预留管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保护薄膜3,预留管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条7,且第一加强筋条7设置有若干个,且第一加强筋条7在预留管1的内侧壁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封盖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条8,且第二加强筋条8在封盖2的内侧壁上呈网格状分布;
29.具体地,如图所示,使用时,通过保护薄膜3覆盖在预留管1的外侧壁上,形成了一层保护层,增加了外壁的韧性,预防预留管1的破损,且第一加强筋条7在预留管1的内侧壁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能够有效的增加预留管1的支撑强度,配合第二加强筋条8的设置,对封盖2承受力进行加强,有效的预防了管道预留孔埋件发生形变。
30.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该管道预留孔埋件取来,携带至目标区域,在运输的过程中,可将多组管道预留孔埋件叠压摆放在一起,预留管1顶端封盖2的直径小于预留管1底端固定片5的内径,配合预留管1呈圆台状设置,便于多组管道预留孔埋件叠合在一起,降低了运输空间,在进行安装时,将管道预留孔埋件摆放至目标位置处,随之取来铁钉,控制铁钉穿过固定孔6的内部,并插入墙体或建筑模板的内部,将预留管1的底端固定在目标区域,完成固定后,对管道预留孔埋件的四周浇筑混凝土,封盖2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预防混凝土进入到预留管1的内部,保护薄膜3覆盖在预留管1的外侧壁上,形成了一层保护层,增加了外壁的韧性,预防预留管1的破损,且第一加强筋条7在预留管1的内侧壁上呈等间距排列分布,能够有效的增加预留管1的支撑强度,配合第二加强筋条8的设置,对封盖2承受力进行加强,有效的预防了管道预留孔埋件发生形变,最终完成该管道预留孔埋件的使用。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