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3490发布日期:2023-01-04 11: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就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在项目经理领导下,需要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并且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
3.在施工时常需要对顶部进行支撑,现有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立柱或木桩等结构进行支撑,当木桩长度不够时需要额外添加长度或是额外进行增长,不利于快速使用,同时其不能很好的提升支撑的范围,影响支撑效果,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方式一般都是采用立柱或木桩等结构进行支撑,当木桩长度不够时需要额外添加长度或是额外进行增长,不利于快速使用,同时其不能很好的提升支撑的范围,影响支撑效果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抵触板,两个抵触板之间设有支撑板、升降板、固定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和位于上端的抵触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和位于下端的抵触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分别滑动安装在升降板的两侧,所述固定板和升降板上均转动套接有两个联动轴,其中一个联动轴的两端均固定有绕线轮,其余三个联动轴的两端均固定有缠绕轮,两个绕线轮位于固定板的下端两侧,两个绕线轮上均固定有拉绳,所述拉绳依次缠绕在位于固定板上端的缠绕轮,位于升降板下端的缠绕轮以及位于升降板上端的缠绕轮上,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杆上,所述绕线轮上设有适应机构。
7.优选地,为了能很好的固定调节后的位置,所述适应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绕线轮上的摇把,所述摇把和绕线轮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摇把上,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等间距设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以联动轴为轴心呈圆形分布,所述摇把的一端延伸至其中一个定位孔内。
8.优选地,为了能有效进行缓冲减震,避免部件直接直接碰撞,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升降板的上下两端和支撑板的下端均设有豁口,所述豁口内滑动安装有两个竖杆,两个竖杆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缓冲板,所述竖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缓冲板的一侧和豁口内的一端侧壁上。
9.优选地,为了能很好的稳定调节滑板的位置,并且能初步进行固定,所述抵触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内设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设有两个滑板,两个滑板均滑动安装在抵触板上,两个滑板的上端和抵触板的一侧平齐设置。
10.优选地,为了提升接触的面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槽内的两个丝杠,两个丝杠上均螺合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架,两个连接架分别和两个滑板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摇把和定位孔的配合,能很好的固定绕线轮的位置,便于保证位置的稳定性;
13.2、通过绕线轮带动拉绳,能很好的使支撑板、升降板进行升降,便于调节两个抵触板之间的距离能很好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控;
14.3、通过第二弹簧、竖杆、缓冲板的配合有助于减震缓冲,避免过度直接碰撞,保护各部件;
15.4、通过丝杠、丝杠螺母和连接架的配合,便于调节滑板的位置,能扩大其抵触范围,增加支撑力度;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很好的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两个抵触板之间的距离,并能有效进行固定,保证其适用范围,同时能很好的扩大支撑面积,提升支撑力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的正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的侧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的相变材料蓄能箱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的a处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的抵触板俯视图;
22.图中:1固定板、2升降板、3支撑板、4抵触板、5绕线轮、6缠绕轮、7拉绳、8固定杆、9摇把、10第一弹簧、11定位孔、12联动轴、13缓冲板、14豁口、15第二弹簧、16竖杆、17丝杠螺母、18丝杠、19滑板、20连接架、2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参照图1-5,一种施工用建筑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抵触板4,两个抵触板4之间设有支撑板3、升降板2、固定板1,支撑板3的上端和位于上端的抵触板4固定连接,固定板1的下端和位于下端的抵触板4固定连接,支撑板3和固定板1分别滑动安装在升降板2的两侧,能很好的根据需要进行升降,便于调节两个抵触板4之间的距离。
25.参照图1-4,固定板1和升降板2上均转动套接有两个联动轴12,其中一个联动轴12的两端均固定有绕线轮5,其余三个联动轴12的两端均固定有缠绕轮6,两个绕线轮5位于固定板1的下端两侧,两个绕线轮5上均固定有拉绳7,拉绳7依次缠绕在位于固定板1上端的缠绕轮6,位于升降板2下端的缠绕轮6以及位于升降板2上端的缠绕轮6上,支撑板3的下端固定有两个固定杆8,两个拉绳7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杆8上,绕线轮5上设有适应机构,同时向外拉动摇把9使绕线轮5转动,绕线轮5使拉绳7在三个缠绕轮6上运作,便于拉升支撑
板3和升降板2能很好的调节两个抵触板4之间的距离,调节完毕后,将绕线轮5插入对应的定位孔11内,能很好的进行固定,提升支撑的力度,在复位时,抵触板4先和缓冲板13抵触有助于进行缓冲减。
26.参照图2、4,适应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绕线轮5上的摇把9,摇把9和绕线轮5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套设在摇把9上,固定板1的一侧等间距设有多个定位孔11,多个定位孔11以联动轴12为轴心呈圆形分布,摇把9的一端延伸至其中一个定位孔11内,能很好的调节摇把9的位置,方便带动绕线轮5进行转动,能很好的使拉绳7缠绕在绕线轮5上,能很好的拉绳7被收紧,便于使两个抵触板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并且通过摇把9插回定位孔11内,进行固定。
27.参照图2、4,固定板1的上端、升降板2的上下两端和支撑板3的下端均设有豁口14,豁口14内滑动安装有两个竖杆16,两个竖杆16的一端共同固定有缓冲板13,竖杆16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5,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缓冲板13的一侧和豁口14内的一端侧壁上,在复位时,抵触板4先和缓冲板13抵触有助于进行缓冲减,第二弹簧15被挤压能很好的收缩,吸收外力,进行缓冲减震。
28.参照图5,抵触板4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架20,连接架20内设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上设有两个滑板19,两个滑板19均滑动安装在抵触板4上,两个滑板19的上端和抵触板4的一侧平齐设置,能很好的调节两个滑板19的位置,并且保证抵触的效果,避免出现不平整影响支撑力度的情况出现。
29.参照图5,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槽21内的两个丝杠18,两个丝杠18上均螺合有丝杠螺母17,丝杠螺母17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架20,两个连接架20分别和两个滑板19固定连接,能移动滑板19便于使连接架20带动丝杠螺母17进行移动,同时能丝杠18进行转动,便于调节和固定滑板19的位置,能很好的调节和抵触部件的抵触位置,提升抵触的效果,更好的进行支撑。
30.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调节两个滑板19的位置,便于很好的扩大和抵触部件之间的抵触面积,同时向外拉动摇把9使绕线轮5转动,绕线轮5使拉绳7在三个缠绕轮6上运作,便于拉升支撑板3和升降板2能很好的调节两个抵触板4之间的距离,调节完毕后,将绕线轮5插入对应的定位孔11内,能很好的进行固定,提升支撑的力度,在复位时,抵触板4先和缓冲板13抵触有助于进行缓冲减。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