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7365发布日期:2023-02-10 19:41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安装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发泡陶瓷是以陶土尾矿、陶瓷碎片、河(湖)道淤泥、掺加料等作为主要原料,经1200℃左右的高温焙烧,自燃熔融发泡形成的一种高气孔率的均匀闭孔陶瓷材料。它是一种变废为宝的高科技新型环保材料,具有超强的稳定性,在建筑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发泡陶瓷在安装至墙体上时,需要人工扶持,并用螺丝进行安装,费时费力,体力消耗大,因此,为了改正上述缺陷,我们提出了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仓,所述升降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顶部贯穿升降仓的顶部,其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仓,且所述定位块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贯穿定位块,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限位仓内,且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块,所述横块的另一侧贯穿限位仓的侧壁,且所述横块的一侧设有第一u形块,所述第一u形块与横块之间设有调节机构,其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且所述第一u形块的上下两侧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u形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且所述螺纹杆靠近第一u形块一端贯穿第一u形块,并固定连接在双向电机的输出轴上,一对所述移动块靠近第一u形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u形块,并固定连接有夹持块。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对万向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对所述万向轮关于底板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u形块,所述第二u形块固定连接在横块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u形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二u形块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在第二u形块的另一侧内壁上,且所述转动杆的杆身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u形块的侧壁上,所述转动杆的杆身上固定连接有圆块,所述第二u形块远离转动电机的一侧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定位杆,一对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u形块,所述圆块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定位杆相匹配的定位孔,所
述活动块与第二u形块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定位孔关于圆块的中心轴线呈环状分布。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对所述夹持块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对所述夹持块关于第一u形块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第一u形块、双向电机、移动块、螺纹杆、夹持块的设置,可夹持发泡陶瓷,从而免于人工扶持,提高发泡陶瓷安装便捷性。
14.2、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升降仓、升降块和定位块的设置,可调节装置使用高度。
15.3、通过调节机构可调节第一u形块和一对夹持块的倾斜角度,从而便于发泡陶瓷安装至倾斜外墙上。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部分立体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19.图3是调节机构俯视图;
20.图4是图2中a处放大图。
21.图中:1、底板;2、升降仓;3、第一电动伸缩杆;4、升降块;5、定位块;6、限位仓;7、第二电动伸缩杆;8、第一限位块;9、横块;10、第一u形块;11、双向电机;12、移动块;13、螺纹杆;14、第二限位块;15、传动杆;16、夹持块;17、万向轮;18、第二u形块;19、转动电机;20、转动杆;21、转动块;22、圆块;23、活动块;24、定位杆;25、定位孔;2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陶瓷安装施工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仓2,升降仓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3,第一电动伸缩杆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升降块4,升降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定位块5的顶部贯穿升降仓2的顶部,其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仓6,且定位块5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7,第二电动伸缩杆7的输出轴贯穿定位块5,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第一限位块8位于限位仓6内,且第一限位块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横块9,横块9的另一侧贯穿限位仓6的侧壁,且横块9的一侧设有第一u形块10,第一u形块10与横块9之间设有调节机构,其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11,且第一u形块10的上下两侧设有移动块12,移动块12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3,螺纹杆13远离第一u形块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4,且螺纹杆13靠近第一u形块10一端贯穿第一u形块10,并固定连接在双向电机11的输
出轴上,一对移动块12靠近第一u形块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传动杆1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u形块10,并固定连接有夹持块16。
24.其中,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对万向轮17;
25.本实施例中,便于装置移动。
26.其中,两对万向轮17关于底板1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
27.本实施例中,受力均匀,提高装置移动稳定性。
28.其中,调节机构包括第二u形块18,第二u形块18固定连接在横块9的侧壁上,且第二u形块18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19,转动电机19的输出轴贯穿第二u形块18的侧壁,并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0,转动杆20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在第二u形块18的另一侧内壁上,且转动杆20的杆身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块21,转动块2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在第一u形块10的侧壁上,转动杆20的杆身上固定连接有圆块22,第二u形块18远离转动电机19的一侧设有活动块23,活动块2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对定位杆24,一对定位杆24的另一端贯穿第二u形块18,圆块22上开设有若干个与定位杆24相匹配的定位孔25,活动块23与第二u形块18的外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6;
29.本实施例中,可调节第一u形块10倾斜角度。
30.其中,若干个定位孔25关于圆块22的中心轴线呈环状分布;
31.本实施例中,提高第一u形块10调节范围。
32.其中,一对夹持块16相靠近的一侧设置有防滑垫;
33.本实施例中,提高夹持块16防滑效果。
34.其中,一对夹持块16关于第一u形块10的中心轴线呈对称设置;
35.本实施中,受力均匀,提高发泡陶瓷夹持稳定性。
36.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万向轮17将该装置移动至工作地点,并使第一u形块10朝向外墙,继而将发泡陶瓷放置在一对夹持块16之间,此时启动双向电机11,双向电机11带动螺纹杆13转动,继而通过螺纹杆13和移动块12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移动块12向第一u形块10方向移动,移动块12带动传动杆15移动,传动杆15带动夹持块16靠近发泡陶瓷,直至夹持住发泡陶瓷,启动第二电动伸缩杆7,第二电动伸缩杆7推动第一限位块8移动,第一限位块8带动横块9和第二u形块18移动,继而通过转动块21推动第一u形块10和发泡陶瓷靠近外墙,直至发泡陶瓷紧贴在外墙上,操作人员可通过螺丝将发泡陶瓷安装至外墙上,当需要调节装置高度时,启动第一电动伸缩杆3,第一电动伸缩杆3带动升降块4上下移动,升降块4带动定位块5上下移动,继而调节第一u形块10高度,当需要将发泡陶瓷贴合在倾斜的外墙面时,拉动活动块23,活动块23带动定位杆24移动,直至定位杆24远离圆块22,启动转动电机19,转动电机19带动转动块21转动,继而调节第一u形块10角度,直至第一u形块10角度合适后,关闭转动电机19,并放开活动块23,继而通过弹簧26的拉力,拉动活动块23和定位杆24移动,直至定位杆24插入圆块22上的定位孔25内,以上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过程。
37.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