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2667发布日期:2022-11-18 20:2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墙裙砖变形缝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不同基层表面(如墙裙砖和涂料)的位置,墙裙砖一般采用不锈钢或者铝合金压条,墙面变形缝做好以后,往往压条顺着变形缝转通,这样做出来的效果不太美观且存在容易脱落的质量隐患。传统变形缝在墙裙部位,由于墙砖及压条的厚度往往高出变形缝的高度,会产生毛边,如果墙裙压条跟着转通下来,会显得比较累赘,容易产生积灰污垢等麻烦。
3.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具有提高通用性,提高表面质量,降低材料损耗等优点。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包括一第一墙体与一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之间设有一缝隙,所述缝隙设有弧形的阻火带,所述缝隙的一端连接有锚夹组件,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的外壁分别通过粘结剂连接有墙砖,所述锚夹组件设置在两个所述墙砖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锚夹组件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分别通过细木工板组件、胀锚螺栓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锚夹组件包括至少一铝锚夹、至少一铝合金盖板与一铝合金中心板,所述铝锚夹与所述铝合金盖板卡接,两个所述铝合金盖板之间压接有所述铝合金中心板。
7.优选的,所述铝锚夹宽度方向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一卡接壁,所述铝合金盖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二卡接壁,所述第一卡接壁与所述第二卡接壁卡接。
8.优选的,所述铝锚夹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处设有一第三卡接壁,所述铝合金盖板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处设有一压壁,所述压壁与所述第二卡接壁垂直设置,所述第三卡接壁与所述压壁之间依次压接有所述铝合金中心板、弹性胶条。
9.优选的,所述铝合金盖板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第四卡接壁,所述第一卡接壁与所述第三卡接壁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第五卡接壁,所述第五卡接壁与所述第四卡接壁卡接。
10.优选的,所述铝合金盖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排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胀锚螺栓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细木工板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细木工板、至少一第二细木工板与至少一第三细木工板,所述胀锚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细木工板、所述第二细木工板与所述第三细木工板,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墙体或者所述第二墙体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阻火带的两端处各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铝合金盖板顶端的垂直距离为h1,所述第二墙体与所述铝合金盖板顶端的垂直距离为h2,h1≥h2,或者h1<h2。
14.优选的,所述墙砖与所述铝合金盖板顶端的垂直距离为h,20mm≤h≤30mm。
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解决现场不同高度、不同材料交界处的变形缝设置困难以及观感质量差的问题,且可以小范围调节和消除饰面层安装带来的尺寸偏差影响。同时能够适应工地现场的变化,根据现场实际微调变形缝尺寸造型,降低变形缝生产加工中的材料损耗,整体既美观又能保持统一。
附图说明
17.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附图1中,一种用于墙裙砖不同基层表面的变形缝结构,包括一第一墙体101与一第二墙体102,第一墙体101与一第二墙体102凸出的高度和材质不同或者相同,提高安装的通用性。第一墙体101与第二墙体102之间设有一缝隙103,缝隙103设有弧形的阻火带50。阻火带50的两端处各设有多个连接孔51,连接孔51分别与第一墙体101、第二墙体102固定连接。
20.缝隙103靠近墙砖105的一端连接有锚夹组件,第一墙体101与第二墙体102的外壁分别通过粘结剂106连接有墙砖105,锚夹组件设置在两个墙砖105的中间位置处,锚夹组件与第一墙体101、第二墙体102分别通过细木工板组件、φ8*400塑料胀锚螺栓45固定连接。
21.传统变形缝的施工方案中:在墙体基层表面直接安装变形缝基座,为避免墙砖和变形缝之间产生毛边,会将墙砖的压条跟着变形缝转通下来,由于压条断面造型各异,产生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22.改进后的变形缝会采用细木工板将基层处理垫高,然后将变形缝基座安装在统一高度的细木工板表面,墙砖和压条直接撞在垫高层表面,收头美观大方。
23.本施工方案有两个关键工艺:
24.1.变形缝的基座一般宽度在30mm以内,铝合金盖板10厚度为10mm,确保基座完全固定在细木工板上,使基座和细木工板固定牢固,可将细木工板裁成45mm宽(确保铝合金盖板10不超过基层细木工板位置),固定在缝口两侧位置,细木工板厚度18mm,加上盖板厚度一共近30mm,满足墙砖105及压条的厚度不会超过变形缝的高度。
25.2.在铝板吊顶或者高低不平的基层位置,可以先将基层表面处理在统一的平面位置上,在其上安装变形缝,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6.锚夹组件包括至少一铝锚夹20、至少一铝合金盖板10与一铝合金中心板30,铝锚夹20与铝合金盖板10卡接,两个铝合金盖板10之间压接有铝合金中心板30。
27.铝锚夹20宽度方向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一卡接壁21,铝锚夹20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处
设有一第三卡接壁23。铝合金盖板10宽度方向的一端处设有一第二卡接壁11,铝合金盖板10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处设有一压壁13。
28.第一卡接壁21与第二卡接壁11卡接。压壁13与第二卡接壁11垂直设置,第三卡接壁23与压壁13之间依次压接有铝合金中心板30、弹性胶条35。
29.铝合金盖板10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第四卡接壁12,铝合金盖板1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设有一排通孔15。第一卡接壁21与第三卡接壁23中间位置处设有一第五卡接壁22,第五卡接壁22与第四卡接壁12卡接。通孔15与胀锚螺栓45固定连接。第二卡接壁11与第四卡接壁12组成u形结构,第一卡接壁21与第五卡接壁22组成u形结构,2个u形结构卡接在一起。
30.细木工板组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细木工板40、至少一第二细木工板41与至少一第三细木工板42。细木工板组件的厚度根据墙体的厚度进行增减。胀锚螺栓45穿过第一细木工板40、第二细木工板41与第三细木工板42,并且分别与第一墙体101或者第二墙体102固定连接。
31.第一墙体101与铝合金盖板10顶端的垂直距离为h1,第二墙体102与铝合金盖板10顶端的垂直距离为h2,墙砖105与铝合金盖板10顶端的垂直距离为h,h1≥h2,或者h1<h2。通过细木工板的厚度来调节锚夹组件安装的通用性。20mm≤h≤30mm,h优选20mm、25mm或者30mm。满足墙砖及压条的厚度不会超过变形缝的高度。
32.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