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93209发布日期:2022-11-15 22:3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薄墙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超薄墙体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薄墙体。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卫生间的隔墙装饰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卫生间的空间利用率,通常会采用超薄墙体来装饰卫生间。
3.传统的卫生间内花洒墙面是传统红砖墙面,自重较大,长久使用过后容易鼓包,瓷砖容易发生脱落。目前,市面上,通常会使用方管架,作为超薄墙体的支撑骨架,方管骨架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的情况,会造成施工隐患。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方管骨架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的情况,容易造成施工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方管骨架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施工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超薄墙体。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薄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超薄墙体,包括方管层、挂网层、粘接层以及瓷砖以及用于将方管层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的调节装置,所述挂网层设置在所述方管层的两侧,所述粘接层设置在所述瓷砖与挂网层之间,所述粘接层用于将瓷砖粘接在挂网层上,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支撑底座、两个第一固定机构以及位于支撑底座上的调节机构,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支撑底座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建筑墙体上,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支撑底座上,所述调节机构用于将方管层固定在所述定位槽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方管层,将方管层移动到指定位置处,将调节第一固定机构,将支撑底座固定在建筑墙体上,使方管层位于支撑底座的定位槽中。当需要对方管层的位置进行调节时,调整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带动方管层进行移动,使方管层发生移动,进而使方管层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处进行固定。依次调节挂网层,将挂网层固定在方管层上,然后进行抹灰处理;将粘接层涂抹上,将瓷砖牢牢地固定在涂抹层上。通过在建筑墙体上设置支撑底座,便于对方管层在建筑墙体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方管层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便于方管层进行安装,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支撑底座的一端与建筑墙体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用于将支撑底座固定在建筑墙体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固定螺栓,使固定螺栓固定在建筑墙体上,进而实现支撑底座在建筑墙体上指定位置的固定。设置的第一固定机构,能够根据安装支撑底座的需要,将支撑底座固定在建筑墙体的指定位置处,能够提高支撑底座的安装灵活性。
11.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螺杆,所述转动螺杆贯穿所述支撑底座的一端伸入所述定位槽内,所述转动螺杆用于将方管层固定在支撑底座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方管层的位置进行调节时,调节转动螺杆,在支撑底座的支撑作用下,转动螺杆带动方管层进行移动,使方管层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处。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对方管层在定位槽内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方管层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处,能够提高方管层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施工安全性。
13.可选的,所述转动螺杆上设置有第一推动片,所述第一推动片设置在所述转动螺杆伸入所述定位槽的一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推动片,能够减少转动螺杆在推动方管层的过程中发生磨损,提高转动螺杆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减少方管层在随转动螺杆的推动作用下发生磨损,能够提高调节方管层的质量。
15.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推动片,所述第二推动片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螺杆伸入所述定位槽的一端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推动片,当转动螺杆在调节的过程中,转动螺杆带动第二推动片进行运动,当第二推动片靠近在方管层上时,第二推动片不会随转动螺杆的转动而转动,能够减少第二推动片与方管层之间发生磨损,能够提高使用寿命。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推动片上开设有用于对所述方管层进行限位的限位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限位槽,能够将方管层的边卡紧,减少第二推动片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旋转,能够提高方管层在第二推动片之间的推动下减少晃动,能够提高方管层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9.可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挂网层固定在所述方管层上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定位螺栓,所述挂网层的边框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定位螺栓贯穿所述固定孔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方管层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挂网层对盖设在方管层的指定位置处,使定位螺栓贯穿固定孔,将定位螺栓牢牢地固定在方管层上,实现挂网层在方管层上的固定。设置的第二固定机构,操作方便,通过多个定位螺栓,能够实现挂网层在方管层上的固定,能够提高挂网层在方管层上的安装的效率。
21.可选的,所述方管层上开设有用于对所述挂网层进行容纳的容纳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容纳槽,便于使挂网层安装在方管层,能够提高挂网层在方管层上安装的稳定性,提高安装效率。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建筑墙体上设置支撑底座,便于对方管层在建筑墙体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方管层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便于方管层进行安装,能够提高施工安全性;
25.2.设置的第一固定机构,能够根据安装支撑底座的需要,将支撑底座固定在建筑墙体的指定位置处,能够提高支撑底座的安装灵活性;
26.3.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对方管层在定位槽内的位置进行调节,使方管层处于相对稳定的位置处,能够提高方管层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施工安全性;
27.4.设置的第二固定机构,操作方便,通过多个定位螺栓,能够实现挂网层在方管层上的固定,能够提高挂网层在方管层上的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超薄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超薄墙体的局部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方管层;11、容纳槽;2、挂网层;21、固定孔;3、粘接层;4、瓷砖;5、调节装置;51、支撑底座;511、定位槽;52、第一固定机构;521、固定螺栓;53、调节机构;531、转动螺杆;532、第一推动片;533、第二推动片;5331、限位槽;54、第二固定机构;541、定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超薄墙体。参照图1、图2和图3,超薄墙体包括方管层1、挂网层2、粘接层3以及瓷砖4以及用于将方管层1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的调节装置5,本实施例中方管层1设置为40mm*20mm*3镀锌方管为骨架。挂网层2设置在方管层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挂网层2的尺寸设置为10mm*10mm的钢丝网格,然后进行抹灰处理。粘接层3设置在瓷砖4与挂网层2之间,粘接层3能够将瓷砖4粘接在挂网层2上。
36.参照图4,为了将方管层1固定在建筑墙体的指定位置处,进而将方管层1固定在建筑墙体上。调节装置5包括支撑底座51、两个第一固定机构52以及位于支撑底座51上的调节机构53,支撑底座51分别设置在建筑墙体的顶壁上和建筑墙体的地面上。支撑底座51上分别开设有定位槽511,支撑底座51通过第一固定机构52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第一固定机构52包括两个固定螺栓521,固定螺栓521贯穿支撑底座51的一端与建筑墙体连接。通过调节固定螺栓521,能够将支撑底座51固定在建筑墙体上。调节机构53设置在支撑底座51上,调节机构53能够将方管层1固定在定位槽511内。
37.参照图4,为了便于调节方管层1在建筑墙体上的位置,提高方管层1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调节机构53包括转动螺杆531,转动螺杆531贯穿支撑底座51的一端伸入定位槽511内。转动螺杆531上设置有第一推动片532,第一推动片532一体连接在转动螺杆531伸入定位槽511的一端上,通过调节转动螺杆531,转动螺杆531能够带动第一推动片532进行运动,使第一推动片532带动方管层1进行移动,进而将方管层1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处。
38.参照图3,为了便于将挂网层2固定在方管层1上,还包括能够将挂网层2固定在方管层1上的第二固定机构54。第二固定机构54包括多个定位螺栓541,方管层1上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能够供挂网层2进行容纳,挂网层2的边框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1,调节定位螺栓541,将定位螺栓541贯穿固定孔21,使定位螺栓541的一头固定在方管层1上,实现挂网层2在方管层1上的固定。
39.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超薄墙体的实施原理为:
40.调节方管层1,将方管层1移动到指定位置处,调节固定螺栓521,使固定螺栓521固定在建筑墙体上,进而实现支撑底座51在建筑墙体上指定位置的固定。将支撑底座51固定在建筑墙体上,使方管层1位于支撑底座51的定位槽511中。当需要对方管层1的位置进行调节时,调节转动螺杆531,在支撑底座51的支撑作用下,第一推动片532带动方管层1进行移
动,使方管层1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处。对方管层1进行安装处理,将方管层1固定在建筑墙体上。
41.依次调节挂网层2,将挂网层2固定在方管层1上,然后进行抹灰处理;将粘接层3涂抹上抹灰层上,将瓷砖4牢牢地固定在涂抹层上,实现超薄墙体的处理。
42.本技术实施例2公开一种超薄墙体。参照图5,还包括第二推动片533,第二推动片533通过轴承设置在转动螺杆531伸入定位槽511的一端上,轴承的外圈与第二推动片533过盈配合,轴承的内圈与转动螺杆531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轴承未标出。第二推动片533上开设有限位槽5331,限位槽5331能够对方管层1的边框进行限位,能够提高第二推动片533在推动方管层1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