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房屋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9290发布日期:2022-10-22 08:2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房屋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装配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房屋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构件和配件转移至工厂进行,然后在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了解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形成的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具有建造速度快、成本低和灵活性高等优点。现有装配式建筑可分为钢筋混凝土+p复合连接件构件,钢结构+p复合连接件构件和钢结构+轻钢结构三种类型,其建筑的框架结构一般由长度固定的预制钢材焊接固定形成,安装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安装精度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房屋框架结构。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装配式房屋框架结构,包括均呈矩形分布的底部结构和顶部结构,以及连接所述底部结构和顶部结构的支撑柱,所述底部结构包括横向支架以及通过支撑台与其连接的纵向支架,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支撑台上;所述横向支架由多个支架单体通过环形固定件连接组成,所述横向支架上可拆卸多个承托件。
6.装配式房屋为由主体框架和墙体装配形成的可灵活运输的建筑,一般采用大量固定方式连接构成框架的钢材,并用大量固定连接件将墙体固定于框架,装配后无法再次拆卸或难以拆卸。本方案中由一对相互平行的横向支架和纵向支架围合成矩形的底部结构,多个长度较短的支架单体连接形成一个长度较长的横向支架,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房屋的长,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规格选择范围。承托件设置于一对横向支架上,其向内延伸的结构设置使得安装于底部结构上的用于构成成房屋地板的板材与底部结构的支撑更加靠近板材中心,与支架和承托件共同为构成房屋地板的板材等装置提供稳定的支撑。相比较的,构成房屋地板的板材只与底部结构中的支架连接时,板材的支撑点位于靠近边缘的位置,支撑不足容易造成板材晃动或断裂,而本方案中的承托件将支撑点向内移动,增加支撑的稳定性。
7.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结构包括支架组件,以及设置于一对相互平行的支架组件外侧的房檐组件,所述房檐组件之间架设屋顶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房檐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的型钢,以及与型钢连接的u型保护层,所述型钢外侧与u型保护层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型钢内侧设有排水主管,所述排水主管上设有穿过型钢向u型保护层方向延伸的排水分路管。
9.进一步的,所述型钢与排水主管接触的表面宽度向内加宽形成用于连接屋顶结构的安装台面。
10.进一步的,所述承托件为面向内部一侧开口的槽形,顶部向内延伸成延伸部。
11.进一步的,所述底部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架和纵向支架围合范围内并与两纵向支架通过复合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的中间梁。
12.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连接件包括与中间梁配合的槽钢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槽钢端部用于贴合纵向支架的连接片。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横向支架与纵向支架之间用支撑台这一连接结构形成连接,连接结构的使用增加了底部结构的稳定性和装配精度,且本技术采用多个长度较短的支架单体连接形成一个长度较长的横向支架,因此,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房屋的长,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规格选择范围。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16.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底部结构;101-横向支架;102-纵向支架;103-中间梁;104-承托件;105-环形固定件;106-槽钢;107-连接片;2-支撑柱;3-顶部结构;4-房檐组件;401-u型保护层;402-型钢;403-排水主管;404-安装台面;5-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
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实施例1:
28.如图1所示的包括均呈矩形分布的底部结构1和顶部结构3,以及连接所述底部结构1和顶部结构3的支撑柱2,所述底部结构1包括横向支架101以及通过支撑台5与其连接的纵向支架102,所述支撑柱2设置于支撑台5上;所述横向支架101由多个支架单体通过环形固定件105连接组成,所述横向支架101上可拆卸多个向底部结构1围合范围内延伸的承托件104。
29.工作原理如下:
30.本实施例中的底部结构1由一对相互平行的横向支架101和纵向支架102围合成矩形,横向支架101所在的边为底部结构1中矩形的长,纵向支架102坐在的边为底部结构1中矩形的宽,四角位置处用支撑台5连接,同时,竖直分布的支撑柱2同样与支撑台5连接。多个长度较短的支架单体连接形成一个长度较长的横向支架101,因此,本技术中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房屋的长,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规格选择范围。环形固定件105连接两个支架单体的端部,需要注意的是,环形固定件105与支架单体之间的连接可采用卡接或基于螺栓等部件实现的可拆卸连接,亦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形成固定的连接,环形固定件105的使用保证了支架单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1.承托件104为用于放置或安装房屋地板的构件,镜面对称的设置于一对横向支架101上,其向内延伸的结构设置使得安装于底部结构1上的用于构成成房屋地板的板材与底部结构1的支撑更加靠近板材中心,与支架和承托件104共同为构成房屋地板的板材等装置提供稳定的支撑。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限定。
34.如图1所示,所述顶部结构3包括支架组件,以及设置于一对相互平行的支架组件外侧的房檐组件4,所述房檐组件4之间架设屋顶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可采用与底部结构1相同的支架,亦可直接使用长度固定的杆件组成支架。本技术中的房檐组件4为与顶部结构3连接并构成装配式建筑房檐的结构,屋顶结构为构成装配式建筑顶面墙体的结构。根据本领域现有屋顶结构,可采用一个或多个板材直接固定构成封闭屋顶,或使用可活动以决定屋顶开闭的结构构成屋顶。
35.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房檐组件4包括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的型钢402,以及与型钢402连接的u型保护层401,所述型钢402外侧与u型保护层40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型钢402内侧设有排水主管403,所述排水主管403上设有穿过型钢402向u型保护层401方向延伸
的排水分路管。型钢402为房檐组件4中的主要结构,其断面具有一定形状以适应排水主管403和u型保护层401的安装,将两个型钢402相互靠近且平行的面视为内侧面,u型保护层401的设置围合了除型钢402内侧面和端面以外的表面,且型钢402外侧与u型保护层401之间的间隙用于将污水或雨水排出到建筑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的排水主管403可以是连接建筑内部管道,用于排出污水的管道,当所述排水主管403用于排出生活污水时,u型保护层401上的排水处应当设置管道将污水引导至污水收集或排放处。当该排水主管403用于排放雨水时,屋顶结构中设置用于汇流雨水的结构,并将该结构的出水端连接至排水主管403,u型保护层401和排水分路管起到导流的作用,使雨水从稍远离框架结构的排出。
3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型钢402与排水主管403接触的表面宽度向内加宽形成用于连接屋顶结构的安装台面404。安装台面404的设置为屋顶结构的固定提供了安装条件,且更大的宽度能为其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
37.实施例3:
38.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限定。
39.如图3所示,所述承托件104为面向内部一侧开口的槽形,顶部向内延伸成延伸部。承托件104本身呈槽形安装在横向支架101上,靠近底部结构1围合范围内的一侧为内侧,延伸部为顶部延伸形成,延伸时为了避免底部悬空而同时向下延伸以增加与横向支架101的接触面积,使得延伸部的断面呈三角形,利用横向支架101的侧面受力进行承托,承托件104需在单体支架之间的连接之前进行安装,安装时从单体支架的一端滑动到单体支架的中部。
40.如图2所示,所述底部结构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横向支架101和纵向支架102围合范围内并与两纵向支架102通过复合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的中间梁10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提供一种复合连接件的结构示例,如图5所示,所述复合连接件包括与中间梁103配合的槽钢106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槽钢106端部用于贴合纵向支架102的连接片107。需要注意的是,连接片107与纵向支架102之间既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不可拆卸的固定,亦可以设置螺栓等连接件以实现可拆卸的固定。前者固定更加稳定,且相较于直接焊接中间梁103和纵向支架102,对尺寸的影响较小;后者便于拆卸。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