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低层高地下室的排风井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7205发布日期:2023-01-13 00:4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低层高地下室的排风井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低层高地下室的排风井道。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建筑日益增加,人们在地下建筑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目前,在城市出现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建筑及位于建筑物下面的地下室,地下室常被用作停车场。地下停车场由于位于地面以下,在地下室内很难获得较好的空气质量。因此需要将地下建筑内的大量污浊空气排出,并送入室外的新风。
3.现有技术中,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为了方便暖通专业走管,一般是将排风管道贴邻地下室顶板设置,但是当地下室的层高较低,导致空间不足以合理布置传统的排风管道时,若将管道设置在地下室内部底层,不利于地下室其他功能的使用,同时造成了地下空间的浪费;此外,传统的地下室排风管道系统的安装,要在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进行,对施工工期有一定影响。
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不占用地下室净高,亦不占用地下室面积,避免地下室空间浪费的地下室风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存在地下室层高不足时排风管道设置困难。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低层高地下室的排风井道,包括排风竖井,为半下沉式排风井室,排风竖井紧邻地下室的主体结构;风道,与排风竖井相连通,风道沿地下室的侧墙底部布置,风道与侧墙之间设有多个风口;排风机,排风竖井通过风道与排风机连接;其中,风道为地下室的外扩且不受地下室层高、面积及剪力墙布置的影响。
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排风竖井与风道之间设有导流百叶。
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风道的横截面为矩形,风道的底部与地下室的底板相接。
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地下室沿侧墙设有多个隔间,隔间和风道之间设有风口。
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隔间包括地下自行车库。
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风口为不锈钢网风口。
1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风道的顶部覆盖有地下室室外地坪。
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排风竖井设在地下室的相邻室外台阶之间,台阶两侧分别设有栏杆,紧邻排风竖井。
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地下室层高为2.9米。
1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风道的顶壁厚度为250mm。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管道相对于传统的排风管道贴邻地下室顶板设置形式对施工技术要求不高,将排风道设置在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外围,可合理设置排风道的高度、宽
度,不占用地下室面积,避免了排风管道贴邻地下室顶板设置而引起的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可设置在层高较低、剪力墙密集的地下室内,提升了地下室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增加了工程的适用性。
18.2.本实用新型的排风井道,其管道可以在地下室底板和侧墙施工时预留,不必在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有效的缩短了工期。
19.3.排风井室采用半下沉式设计,将其与室外台阶融合在一起,避免传统排风井因凸出地面对建筑外立面或外部地面景观造成的破坏和占用。
20.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施工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平面图;
23.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剖面图。
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5.1.排风竖井,
26.2.风道,
27.3.隔间
28.11.地下室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低层高地下室的排风井道包括排风竖井、风道和排风机,排风竖井连通风道,排风竖井通过风道与排风机连接。
32.排风竖井,为半下沉式排风井室,排风竖井紧邻地下室的主体结构。
33.进一步地,排风竖井设在地下室的相邻室外台阶之间,台阶两侧分别设有栏杆,紧邻排风竖井。
34.进一步地,排风竖井设置在整个地下室结构外部的一角,排风竖井的顶端设置有排风地面建筑,排风地面建筑与排风竖井之间安装有排风消声百叶窗。
35.风道,与排风竖井相连通,风道沿地下室的侧墙底部布置,风道与侧墙之间设有多个风口。
36.进一步地,排风竖井与风道之间设有导流百叶。
37.进一步地,风道的横截面为矩形,风道的底部与地下室的底板相接。
38.进一步地,地下室沿侧墙设有多个隔间,隔间和风道之间可设有风口。隔间沿侧墙设置,可包括多个地下自行车库,自行车库与风道之间都可设有风口,风口安装有不锈钢网。
39.进一步地,风道的顶壁厚度优选为为250mm。
40.进一步地,风道的顶部覆盖有地下室室外地坪。
41.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风道为地下室的外扩且不受地下室层高、面积及剪力墙布置的影响。
42.排风机,排风竖井通过风道与排风机连接;
43.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地下室层高为2.9米,风道沿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底部外沿设置。风道的高度为1350mm,风道顶壁厚度为250mm,风道顶壁距离室外地坪的距离为1300mm。本实用新型的地下室排风井道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方式;室外新鲜空气通过进风竖井进入地下室的走道,并靠负压进入地下室的各个隔间,吸收地下室热量后通过风道和排风机排至排风竖井内,并通过排风消声百叶窗排出室外。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5.1.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管道相对于传统的排风管道贴邻地下室顶板设置形式对施工技术要求不高,将排风道设置在地下室底板和侧墙的外围,可合理设置排风道的高度、宽度,不占用地下室面积,避免了排风管道贴邻地下室顶板设置而引起的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可设置在层高较低、剪力墙密集的地下室内,提升了地下室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增加了工程的适用性。
46.2.本实用新型的排风井道,其管道可以在地下室底板和侧墙施工时预留,不必在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成后进行,有效的缩短了工期。
47.3.排风井室采用半下沉式设计,将其与室外台阶融合在一起,避免传统排风井因凸出地面对建筑外立面或外部地面景观造成的破坏和占用。
48.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施工工艺简单。
4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