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5011发布日期:2023-04-05 13:1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1、干粉砂浆,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石英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和添加剂(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以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的物料,又称作砂浆干粉料、干混砂浆、干拌粉,有些建筑黏合剂也属于此类,干粉砂浆在建筑业中以薄层发挥粘结、衬垫、防护和装饰作用,建筑和装修工程应用极为广泛,为了保证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的混合均匀,因此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建材装置,在现有的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中,还都是使用一般的搅拌装置直接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的混合进行混合,由于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的进料端口部位不同,从而使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在搅拌叶片中的位置不相同,从而影响了干粉砂浆料得搅拌混合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处于分散状态的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动混合处理的技术特征,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处于搅动混合时不能处于分散状态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3月15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721420819.9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因此提高了干粉砂浆料得搅拌混合效果。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箱壳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设置在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中的布料装置。

4、由于设计了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和布料装置,通过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实现了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动混合处理,通过布料装置,实现了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分散下料处理,解决了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处于搅动混合时不能处于分散状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处于分散状态的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动混合处理,因此提高了干粉砂浆料得搅拌混合效果。

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处于分散状态的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动混合处理的方式把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和布料装置相互联接。

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分散下料处理的方式把布料装置与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联接。

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设置为还包含有搅拌轴、主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和链条。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布料装置设置为包含有隔离板、第一螺旋轴、第二螺旋轴、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

9、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对处于分散状态的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动混合处理得技术特征,引入了在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涨紧链轮和耳座板。

1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箱壳上分别设置有隔离板、第一螺旋轴、第二螺旋轴和搅拌轴,在第一螺旋轴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链轮并且在第二螺旋轴上设置有第二从动链轮,在搅拌轴上设置有第三从动链轮并且在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和涨紧链轮上设置有链条,在涨紧链轮和箱壳之间设置有耳座板。

1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箱壳、隔离板、第一螺旋轴、第二螺旋轴、搅拌轴、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涨紧链轮、耳座板和链条,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箱壳的箱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排料端口体并且在箱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有第一进料端口体,在箱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有第二进料端口体并且在箱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设置有排放端口体,箱部的内壁中间部设置为与隔离板联接并且箱部的前后侧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螺旋轴和第二螺旋轴转动式联接,箱部的前后侧面下部设置为与搅拌轴转动式联接并且箱部的左侧面下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耳座板联接,第一进料端口体设置为与骨料输送端口部联接并且第二进料端口体设置为与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输送端口部联接,排放端口体设置为与除尘装置联接并且箱部设置为具有上部矩形筒和下部锥形筒的盒状体,排料端口体设置为长条孔状体并且第一进料端口体、第二进料端口体和排放端口体设置为矩形孔状体。

1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布料区间和搅动混合区间的分置设置。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搅拌轴设置为包含有第二轴部、辐条部、第一搅拌板部和第二搅拌板部并且在第一搅拌板部上设置有第二透漏孔体,辐条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二轴部的周边侧面部联接并且辐条部的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搅拌板部联接,辐条部的外端部设置为与第二搅拌板部联接并且第二轴部的端头设置为与箱壳转动式联接,第二轴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三从动链轮联接并且第二轴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辐条部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第一搅拌板部和第二搅拌板部分别设置为弧形条板状体,第二透漏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二透漏孔体设置为沿第一搅拌板部的周侧面间隔排列分布。

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在孔中下落时进行搅动混合。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和涨紧链轮分别设置为传动链轮并且链条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涨紧链轮环绕式联接,第二从动链轮和第三从动链轮分别设置为与链条的外侧面部联接并且主动链轮设置为与电机端轴联接,第一从动链轮设置为与第一螺旋轴联接并且第二从动链轮设置为与第二螺旋轴联接,第三从动链轮设置为与搅拌轴联接并且涨紧链轮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耳座板联接。

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传动动力链进行动力输出。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隔离板的板部的中间部设置有弧形板体并且在弧形板体上设置有第一透漏孔体,板部的边缘体设置为与箱壳联接并且弧形板体设置在第一螺旋轴和第二螺旋轴之间,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弧形板体的轮廓线设置为圆周线的一部分,第一透漏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一透漏孔体设置为沿弧形板体的周侧面部间隔排列分布。

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中间部分布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下料设置。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螺旋轴和第二螺旋轴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轴部和输送叶片部并且第一轴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输送叶片部联接,第一轴部的端头设置为与箱壳转动式联接并且位于第一螺旋轴上的第一轴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从动链轮联接,位于第二螺旋轴上的第一轴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从动链轮联接并且第一轴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输送叶片部设置为螺旋式叶片。

23、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螺旋叶片分散设置

2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耳座板设置为u字形曹状体并且耳座板的敞口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涨紧链轮转动式联接,耳座板的底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箱壳联接。

2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双板座进行支撑设置。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箱壳、搅拌轴、主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和链条与隔离板、第一螺旋轴、第二螺旋轴、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设置为按照分散进料的方式分布并且箱壳、搅拌轴、主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链条、隔离板、第一螺旋轴、第二螺旋轴、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与涨紧链轮和耳座板设置为按照调节涨紧度的方式分布,第一螺旋轴、第二螺旋轴和搅拌轴设置为呈三角形分布,一个辐条部、一个第一搅拌板部和一个第二搅拌板部设置为组成一组搅动部件,多组搅动部件设置为沿第二轴部的周边侧面部间隔排列分布,第二轴部、第一轴部和板部分别设置为与箱部联接,第一进料端口体设置为与位于第一螺旋轴上的输送叶片部相对应分布,第二进料端口体设置为与位于第二螺旋轴上的输送叶片部相对应分布。

27、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处于分散状态的骨料、无机胶凝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动混合处理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本体和布料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石膏的干粉砂浆料搅拌混合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