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0034发布日期:2022-11-25 21:5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预制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对装配式预制墙体进行安装时,上下两个预制墙体之间会采用套筒套设在连接筋上,并向套筒中灌浆的方式,实现两个预制墙体间的连接固定。然而,在灌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浆料从套筒下端的开口处流出的现象,不仅导致浆料流失及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且导致难以实现将设定量的浆料注入套筒中后、该设定量的浆料能存留在套筒中,进而导致难以掌控套筒中所留住浆料的量。
3.另外,对于传统的装配式预制墙体的安装施工而言,需先将上下预制墙体的保温墙板通过板板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然后对位于上方的预制墙体进行相应的调整,待调整到位后,再通过向套筒中灌浆,实现将上下两个预制墙体的固定连接。采用此种安装施工方式,特别是如图1所示,采用板板连接件8对第一预制墙体1的第一夹心保温板12与第二预制墙体2的第二夹心保温板24进行连接,不仅会因该采用板板连接件8进行连接的操作步骤,导致施工所需材料较多,增加施工成本;且在该连接步骤中,需要施工人员现场对板板连接件8进行焊接操作,而保温板往往是由易燃材料制成,从而容易引燃保温板,带来施工安全隐患,且此种操作费时费力,导致装配效率也较低。板板连接件8除了帮助墙板进行连接、在结构上起不到任何受力作用,也导致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浆料由套筒的开口处流出的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体、第二预制墙体、及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一端预埋在第一预制墙体中,所述第二预制墙体中设有套筒,且所述第二预制墙体中设有与套筒相通的注浆孔,所述套筒套设在连接筋的另一端的外部,所述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套设在连接筋上的封堵圈,所述封堵圈位于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之间,所述封堵圈由弹性材料制成,且所述封堵圈用于将套筒的开口处封堵住。
6.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圈由橡胶制成。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预制墙体中还设有与套筒相通的出浆孔,所述注浆孔和出浆孔分别与套筒的两端部相通。
8.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中设有螺纹盲孔,所述连接筋的另一端插在所述螺纹盲孔中,所述注浆孔与所述螺纹盲孔相通。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墙体包括第一混凝土墙体和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墙体中的第一夹心保温板,所述第二预制墙体包括第二混凝土墙体和固定在第二混凝土墙体中的第
二夹心保温板。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筋的一端设有加强凸块。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之间设有叠合楼板,所述封堵圈位于叠合楼板和套筒之间。
12.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楼板和第二预制墙体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嵌缝料。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耐候胶。
14.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圈的外径与套筒的外径相等。
15.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通过在第一预制墙体和第二预制墙体之间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封堵圈,在实现两个预制墙体间的连接装配过程中,在将套筒套设在连接筋的另一端后,可利用封堵圈将套筒的开口处封堵住,再通过注浆孔向套筒中注入设定量的浆料,封堵圈能有效防止套筒中的设定浆料由开口处流出,保证套筒中能存留住设定量的浆料,不仅避免了浆料从套筒开口流出造成浆料的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灌浆效率,最主要的是能保证套筒中存留有设定量的浆料。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个夹心保温板之间采用板板连接件进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19.元件标号说明
[0020]1ꢀꢀꢀꢀꢀꢀꢀꢀꢀꢀꢀꢀꢀꢀꢀꢀꢀꢀꢀꢀꢀꢀꢀ
第一预制墙体
[0021]
11
ꢀꢀꢀꢀꢀꢀꢀꢀꢀꢀꢀꢀꢀꢀꢀꢀꢀꢀꢀꢀꢀꢀ
第一混凝土墙体
[0022]
12
ꢀꢀꢀꢀꢀꢀꢀꢀꢀꢀꢀꢀꢀꢀꢀꢀꢀꢀꢀꢀꢀꢀ
第一夹心保温板
[0023]2ꢀꢀꢀꢀꢀꢀꢀꢀꢀꢀꢀꢀꢀꢀꢀꢀꢀꢀꢀꢀꢀꢀꢀ
第二预制墙体
[0024]
21
ꢀꢀꢀꢀꢀꢀꢀꢀꢀꢀꢀꢀꢀꢀꢀꢀꢀꢀꢀꢀꢀꢀ
注浆孔
[0025]
22
ꢀꢀꢀꢀꢀꢀꢀꢀꢀꢀꢀꢀꢀꢀꢀꢀꢀꢀꢀꢀꢀꢀ
出浆孔
[0026]
23
ꢀꢀꢀꢀꢀꢀꢀꢀꢀꢀꢀꢀꢀꢀꢀꢀꢀꢀꢀꢀꢀꢀ
第二混凝土墙体
[0027]
24
ꢀꢀꢀꢀꢀꢀꢀꢀꢀꢀꢀꢀꢀꢀꢀꢀꢀꢀꢀꢀꢀꢀ
第二夹心保温板
[0028]3ꢀꢀꢀꢀꢀꢀꢀꢀꢀꢀꢀꢀꢀꢀꢀꢀꢀꢀꢀꢀꢀꢀꢀ
连接筋
[0029]
31
ꢀꢀꢀꢀꢀꢀꢀꢀꢀꢀꢀꢀꢀꢀꢀꢀꢀꢀꢀꢀꢀꢀ
加强凸块
[0030]4ꢀꢀꢀꢀꢀꢀꢀꢀꢀꢀꢀꢀꢀꢀꢀꢀꢀꢀꢀꢀꢀꢀꢀ
套筒
[0031]5ꢀꢀꢀꢀꢀꢀꢀꢀꢀꢀꢀꢀꢀꢀꢀꢀꢀꢀꢀꢀꢀꢀꢀ
封堵圈
[0032]6ꢀꢀꢀꢀꢀꢀꢀꢀꢀꢀꢀꢀꢀꢀꢀꢀꢀꢀꢀꢀꢀꢀꢀ
叠合楼板
[0033]
71
ꢀꢀꢀꢀꢀꢀꢀꢀꢀꢀꢀꢀꢀꢀꢀꢀꢀꢀꢀꢀꢀꢀ
嵌缝料
[0034]
72
ꢀꢀꢀꢀꢀꢀꢀꢀꢀꢀꢀꢀꢀꢀꢀꢀꢀꢀꢀꢀꢀꢀ
耐候胶
[0035]
73
ꢀꢀꢀꢀꢀꢀꢀꢀꢀꢀꢀꢀꢀꢀꢀꢀꢀꢀꢀꢀꢀꢀ
灌浆料
[0036]
74
ꢀꢀꢀꢀꢀꢀꢀꢀꢀꢀꢀꢀꢀꢀꢀꢀꢀꢀꢀꢀꢀꢀ
pe棒
[0037]8ꢀꢀꢀꢀꢀꢀꢀꢀꢀꢀꢀꢀꢀꢀꢀꢀꢀꢀꢀꢀꢀꢀꢀ
板板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9]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4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墙体1、第二预制墙体2、及连接筋3,连接筋3的一端预埋在第一预制墙体1中,第二预制墙体2中设有套筒4,且第二预制墙体2中设有与套筒4相通的注浆孔21,套筒4套设在连接筋3的另一端的外部,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套设在连接筋3上的封堵圈5,封堵圈5位于第一预制墙体1和第二预制墙体2之间,封堵圈5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封堵圈5用于将套筒4的开口处封堵住。本预制墙体间的连接结构,通过在第一预制墙体1和第二预制墙体2之间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封堵圈5,在实现两个预制墙体间的连接装配过程中,在将套筒4套设在连接筋3的另一端后,可利用封堵圈5将套筒4的开口处封堵住,再通过注浆孔21向套筒4中注入设定量的浆料,封堵圈5能有效防止套筒4中的设定浆料由开口处流出,保证套筒4中能存留住设定量的浆料,不仅避免了浆料从套筒4开口流出造成浆料的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灌浆效率,最主要的是能保证套筒4中存留有设定量的浆料。
[0041]
本实施例中封堵圈5由橡胶制成,不仅能保证封堵圈5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且使用寿命较长,不易被损坏。
[004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墙体1具体位于下方,第二预制墙体2位于第一预制墙体1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二预制墙体2中还设有与套筒4相通的出浆孔22,注浆孔21和出浆孔22分别与套筒4的两端部相通,具体地注浆孔21与套筒4的下端部相通,出浆孔22与套筒4的上端部相通。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墙体1包括第一混凝土墙体11和固定在第一混凝土墙体11中的第一夹心保温板12,第二预制墙体2包括第二混凝土墙体23和固定在第二混凝土墙体23中的第二夹心保温板24。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墙体1和第二预制墙体2之间设有叠合楼板6,封堵圈5位于叠合楼板6和套筒4之间。本实施例中该叠合楼板6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获得。另外,本实施例中叠合楼板6和第二预制墙体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嵌缝料71和灌浆料73,该嵌缝料71为专用嵌缝料,灌浆料73也为专用灌浆料。第一预制墙体1和第二预制墙体2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耐候胶72及矩形的pe棒74,耐候胶72的厚度在10mm以上,pe棒74的宽为20mm、高为30mm。本实施例中封堵圈5的内径可与连接筋3的直径相等;也可以稍小于连接筋3的直径,以利用其自身弹性套设在连接筋3上。
[0043]
本实施例中套筒4中设有螺纹盲孔,连接筋3的另一端插在所述螺纹盲孔中,注浆孔21和出浆孔22均与所述螺纹盲孔相通。向套筒4中注入的浆料凝固后,会与螺纹盲孔的侧壁产生较强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第一预制墙体1和第二预制墙体2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该螺纹盲孔的直径具体为50mm、深度为260mm。另外,本实施例中连接筋3的直径为
16mm。出浆孔22的内径为13mm,注浆孔21的内径为22mm。
[004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筋3的下端设有加强凸块31,该加强凸块31能增大连接筋3的下端与第一预制墙体1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连接筋3的下端与第一预制墙体1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该加强凸块31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连接筋3的下端。
[0045]
本实施例中封堵圈5的外径与套筒4的外径相等,封堵圈5能与套筒4的外侧壁对齐;在其它实施例中封堵圈5的外径具体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0046]
采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在对两个预制墙体进行连接时,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施工步骤:
[0047]
需在预埋在第一预制墙体1中的连接筋3上套设封堵圈5,该封堵圈5的厚度为30mm~35mm,该封堵圈5的外径与套筒4的外径相同;
[0048]
带有套筒4的第二预制墙体2下落,且套筒4对准封堵圈5所在位置落下,以使得套筒4套设在连接筋3的上端上,且封堵圈5堵住套筒4下端开口处;
[0049]
通过注浆孔21向套筒4的螺纹盲孔中少量灌浆,灌浆量可以为套筒4中全部容量的三分之一,此时封堵圈5将有效防止罐入的浆料从套筒4下端开口处向外流出,保证该部分灌浆量留存在套筒4中,在灌浆过程中,还需保证第二预制墙体2下部不会出现偏移等情况;再拉上部斜撑,这样,待该部分浆料凝固后,会对两个预制墙体起到初步固定连接作用,该初步固定连接作用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板板连接件对两个夹心保温板的固定连接作用相同,从而就不需要再采用板板连接件对两个夹心保温板进行连接,随后,可对两个预制墙体进行相应的调整作业,待调整到位后,可再通过注浆孔21向套筒4中注满浆料,当出浆孔22处有浆料流出,说明套筒4中已灌满浆料。
[0050]
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具体可为一种混凝土预制填充墙、凸窗新型连接结构,涉及到装配式构件的安装、施工及制造。采用本连接结构及上述施工步骤,两个夹心保温板的上下两侧不需要布置板板连接件。在生产过程中,因为不需要再在两个夹心保温板之间布置连接件,降低了成本。且在施工过程中因为不需要焊接连接件,降低了施工难度,并避免出现因焊接过程中的失误而导致夹心保温板着火的问题,达到节省时间、降低施工难度、节省人工成本、节省材料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的作用。
[005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52]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