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装置及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5269发布日期:2023-02-28 23:4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混合装置及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泡沫混凝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及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


背景技术:

2.泡沫混凝土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对利用空气压缩机加压后的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后,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
3.传统的泡沫混凝土的制作,通常都是将水泥浆料和发泡剂发泡后获得的泡沫料直接加入混匀装置内进行混匀。在水泥浆料向混匀装置内加入过程中,随着混匀装置内压强的增大,质地很轻的泡沫料向混匀装置内加入的过程很难,出现泡沫料进料断断续续、进料量不稳定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泡沫混凝土的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泡沫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存在泡沫混凝土品质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泡沫混凝土品质的混合装置及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
5.一种混合装置,用于将泡沫料和水泥浆料同时加入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的混合管中,所述混合装置包括:
6.呈中空结构的混合罐,具有相对的顶端及底端;所述混合罐的侧壁开设有水泥浆入口及泡沫入口;所述水泥浆入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泡沫入口的位置高度;所述底端的端部开设有出料口;
7.水泥浆加料管,密封穿设于所述水泥浆入口;所述水泥浆加料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混合罐内,并朝向所述顶端的方向弯曲;所述水泥浆加料管的另一端用于接通混凝土泵送机构;
8.泡沫加料管,密封穿设于所述泡沫入口;所述泡沫加料管的一端伸入至所述混合罐内,并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处或者所述出料口的附近位置;所述泡沫加料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泡沫发生器的出口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罐包括筒体及呈漏斗状的料斗;所述筒体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所述筒体的侧壁开设有所述水泥浆入口及所述泡沫入口;所述料斗的大端与所述筒体的开口边缘密封连接;所述料斗小端的开口作为所述出料口。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顶板及沿所述顶板的周向设置并与所述顶板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所述水泥浆入口及所述泡沫入口;所述顶板为中间向外凸起的弧形板状结构。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泥浆加料管位于所述混合罐内一端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上的方向一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泥浆入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水泥浆料管
位于所述混合罐内的一端为90度向上折弯形成的弯折管。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泡沫加料管位于所述混合罐内一端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的方向一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泡沫入口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泡沫加料管位于所述混合罐内的一端为90度向下折弯形成的弯折管。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泡沫加料管位于所述混合罐内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口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口的边缘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中的混合管连通;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混合罐连接的一端沿所述出料口的开口方向延伸。
17.一种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包括:
18.如上所述的混合装置;
19.混合管,为两端分别具有进料口及排料口的中空筒体结构;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出料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进料口的位置高度;
20.混匀结构,收容并固定于所述混合管内。
21.上述混合装置及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将出料口与混合罐的进料口连通,即可构成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由于泡沫料进入混合罐的过程是,直接利用泡沫加料管输送至出料口或者出料口附近的位置;而水泥浆料进入混合罐的过程是,先向上喷射,之后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落,而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覆盖出料口处的泡沫料,并连同泡沫料一起经出料口进入混合管内,减少了泡沫料由于质地过轻而被挤回泡沫加料管或者混合罐上部的情况的概率,保证泡沫料能够较为稳定地向混合管内输入。进一步地,水泥浆料向上喷射,可减缓水泥浆料在混合罐内的速度,有利于混合罐内压强的减小,使得泡沫料更为稳定且持续地向混合管内输入。因此,上述混合装置的设置,使得水泥浆料和泡沫料可以更为可靠且稳定地向混合管内加入,使得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可以获得品质更为可靠且稳定的泡沫混凝土料。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中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说明:10、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0、混合装置;110、混合罐;111、顶端;112、底端;113、水泥浆入口;114、泡沫入口;115、出料口;116、筒体;1161、顶板;1162、侧板;117、料斗;120、水泥浆加料管;130、泡沫加料管;140、出料管;200、混合管;210、进料口;220、排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在描述位置关系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当一元件被指为在另一元件“上”时,其能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亦可存在中间元件。亦可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指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其可为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一个,或亦可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元件。
29.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
……
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30.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3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3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装置100及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其中,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用于将水泥浆料和泡沫料进行混合均匀,以得到泡沫混凝土料。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包括混合装置100、混合管200及混匀结构(图未示)。
33.混合管200为两端分别具有进料口210及排料口220的中空筒体116结构。进料口210与混合装置100的出料口115连通。出料口115的位置高度高于进料口210的位置高度。混匀结构收容并固定于混合管200内。混合装置100用于将水泥浆料和泡沫料同时加入混合管200内,以保证水泥浆料和泡沫料进入混合管200时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混匀结构可以为螺旋轴结构,也可以为由很多错位设置的混匀叶片构成的结构,水泥浆料和泡沫料在混合管200内流动时会与混匀结构发生碰撞以形成湍流,从而达到混匀水泥浆料和泡沫料以获得泡沫混凝土的目的。
34.具体地,混合管200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且排料口220的位置高度低于进料口210的位置高度,以方便泡沫料和水泥浆料在混合管200内向排料口220的方向移动,并保证水泥浆料和泡沫料能够充分混合。
3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混合装置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仅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36.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混合装置100用于将泡沫料和水泥浆料同时加入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的混合管200中。混合装置100包括混合罐110、水泥浆加料管120及泡沫加料管130。
37.混合罐110呈中空结构。混合罐110具有相对的顶端111及底端112。混合罐110的侧壁开设有水泥浆入口113及泡沫入口114。水泥浆入口113的位置高度高于泡沫入口114的位置高度。底端112的端部开设有出料口115。当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位于水平面时,顶端111及底端112分别为混合罐110的上端及下端,出料口115的开口朝下。
38.水泥浆加料管120密封穿设于水泥浆入口113。水泥浆加料管120的一端伸入至混合罐110内,并朝向顶端111的方向弯曲。水泥浆加料管120的另一端用于接通混凝土泵送机构。
39.泡沫加料管130密封穿设于泡沫入口114。泡沫加料管130的一端伸入至混合罐110内,并延伸至出料口115处或者出料口115的附近位置。泡沫加料管130的另一端用于与泡沫发生器的出口连通。
40.当需要制作泡沫混凝土时,需先将水泥浆加料管120远离混合罐110的一端与混凝土泵送机构接通,将泡沫加料管130远离混合罐110的一端与泡沫发生器的出口接通,将出料口115与混合管200的进料口210连通,即可进行泡沫混凝土的制作。
41.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对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的工作过程进行简单说明:(1)利用泡沫发生器制成的泡沫料直接进入泡沫加料管130内,并利用泡沫加料管130直接输送至混合罐110底部的出料口115处或者出料口115的附近位置;(2)混凝土泵送机构将水泥浆料泵送至水泥浆加料管120内,再利用水泥浆加料管120输送至混合罐110内的上部,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掉落;(3)下落的水泥浆料会持续性地覆盖出料口115处或者出料口115附近的泡沫料,并连带这些泡沫料一起快速流出出料口115,进入混合管200内;(4)泡沫料和水泥浆料在混合罐内向排料口220的方向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与混匀结构发生碰撞,形成湍流,混匀后获得泡沫混凝土。
42.由此,泡沫料进入混合罐110的过程是,直接利用泡沫加料管130输送至出料口115或者出料口115附近的位置;而水泥浆料进入混合罐110的过程是,利用水泥浆加料管120先向上喷射,之后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落,而在下落的过程中会覆盖出料口115处的泡沫料,并连同泡沫料一起经出料口115进入混合罐内,减少了泡沫料由于质地过轻而被挤回泡沫加料管130或者混合罐110上部的情况的概率,保证泡沫料能够较为稳定地向混合管200内输入。进一步地,水泥浆料向上喷射,可减缓水泥浆料在混合罐110内的速度,有利于混合罐110内压强的减小,使得泡沫料更为稳定且持续地向混合管200内输入。因此,上述混合装置100的设置,使得水泥浆料和泡沫料可以更为可靠且稳定地向混合管200内加入,使得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可以获得品质更为可靠且稳定的泡沫混凝土料。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罐110包括筒体116及呈漏斗状的料斗117。筒体116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筒体116的侧壁开设有水泥浆入口113及泡沫入口114。料斗117的大端与筒体116的开口边缘密封连接。料斗117小端的开口作为出料口115。将混合罐110设置为筒体116及料斗117,以保证混合罐110内的水泥浆料和泡沫料能够更为顺畅地流出出料口115,降低混合罐110内发生卡料、积料等情况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水泥浆料和泡沫料加料的顺畅性和持续性,进一步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产品品质和品质稳定性。
44.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16包括顶板1161及沿顶板1161的周向设置并与顶板1161连接的侧板1162。侧板1162上开设有水泥浆入口113及泡沫入口114。顶板1161为中间向外凸起的弧形板状结构。由此,水泥浆加料管120内喷出的水泥浆料会与顶板1161的内壁发生碰撞,而将顶板1161设置为中间向外凸起的弧形板,使得顶板1161的承压能力更强,有利于混合罐110使用寿命的延长。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泥浆加料管120位于混合罐110内一端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上的方向一致。故水泥浆加料管120内的水泥浆料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朝着顶板1161喷射,以保
证水泥浆料在混合罐110内向下掉落的过程更为均匀,以保证能够完全覆盖加料口处或者加料口附近的泡沫料,进一步提高混合装置100向混合管200内加料时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泡沫混凝土料的产品品质和品质可靠性。
4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泥浆入口113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水泥浆加料管120位于混合罐110内的一端为90度向上折弯形成的弯折管。将水泥浆加料管120位于混合罐110内的一端设置为90度的弯折管,并将水泥浆入口113的开口方向设置为水平方向,以在保证水泥浆料在混合罐110内能够竖直向上进料的同时,以降低混合装置100的加工难度。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泡沫加料管130位于混合罐110内一端的开口方向与竖直向下的方向一致。故泡沫加料管130内的泡沫料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朝着出料口115喷射,以保证泡沫料能够更为接近出料口115或者直接进入出料口115,以保证在水泥浆料的带动下能够全部流出出料口115,并保证泡沫加料管130内的泡沫料能够持续且快速地朝向出料口115喷射,进一步提高了泡沫料进料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进一步提高混合装置100向混合管200内加料时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进一步提高泡沫混凝土料的产品品质和品质可靠性。
4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泡沫入口114的开口方向为水平方向。泡沫浆加料管位于混合罐110内的一端为90度向下折弯形成的弯折管。将泡沫加料管130位于混合罐110内的一端设置为90度的弯折管,并将泡沫入口114的开口方向设置为水平方向,以在保证泡沫料在混合罐110内能够竖直向下进料的同时,以降低混合装置100的加工难度。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泡沫加料管130位于混合罐110内的一端延伸至出料口115处。由此,泡沫加料管130内的泡沫料可以直接喷射至出料口115处,使得泡沫料更容易加入混合管200内,更进一步提高了泡沫混凝土料的产品品质和品质可靠性。
50.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装置100还包括出料管140。出料管140的一端与出料口115的边缘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泡沫混凝土混匀设备10中的混合管200连通。出料管140与混合罐110连接的一端沿出料口115的开口方向延伸。出料管140的设置,可保证混合装置100与混合管200之间能够具有足够大的高度差,以更进一步提高水泥浆料和泡沫料的加料稳定性和持续性,更进一步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产品品质和品质可靠性。
5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