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26941发布日期:2023-01-14 01: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塑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2.可塑料是由粒状和粉状物料与可塑黏土等结合剂和增塑剂配合后,再加入少量水分,经充分混炼所组成的一种呈硬泥膏状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可塑性的不定型耐火材料,它可由各种材质的耐火原料制成,并常依材质对其进行分类与命名,由于这种不定型耐火材料主要用于不直接与熔融物接触的各种加热炉中,一般多采用黏土熟料和高铝质熟料,制备轻质可塑料通常采用轻质粒状料,这种可塑料均具有耐磨耐高温的功能。
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耐磨耐高温可塑料,其通常将多种耐火原料经由搅拌筒进行混合搅拌,但是这种经搅拌筒进行混合的设备,其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时,由于添加了水、黏土结合剂和增塑剂等的,使得原料呈半流体在搅拌桶内,经过反复搅拌方能变为可塑料的成品颗粒,这种半流体在混合装置内壁会产生粘接,最终导致搅拌杆受到的阻力增大,同时降低了混合设备内的容量,导致出料量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筒、伺服电机和液压缸,所述混合筒顶端的内部螺纹套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混合筒底板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液压缸,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横杆,所述三角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六角柱,所述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橡胶塞,所述底部橡胶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六角管。
6.优选的,所述混合筒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细料滤网,所述混合筒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粗料滤网,细料滤网和粗料滤网作为本装置的筛选结构,其保证了本装置产品的质量。
7.优选的,所述混合筒外部位于细料滤网和粗料滤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的一侧设有拉门,收纳盒起到了将所有可塑料进行收集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取料的便捷性。
8.优选的,所述三角横杆呈倒l字型,三角横杆的外形起到了将混合筒内壁粘接的原料进行刮除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所述搅拌杆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设有分叉杆,所述三角横杆和搅拌杆共设有三组。
9.优选的,所述六角柱滑动套接在内六角管的内部,六角柱滑动套接在内六角管的
内部,使得六角柱和内六角管作为活动套接状态,方便了顶盖的拆卸和上料,所述底部橡胶塞的顶部呈弧形,所述底部橡胶塞的外部设有扇叶板。
10.优选的,所述液压缸的外部转动套接有限位环,液压缸作为现有技术,其型号为y-hg1-e70,所述混合筒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中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底部橡胶塞卡接在圆槽的内部。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通过在顶盖输出轴外部固定连接的三角横杆和搅拌杆,当本装置在对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时,通过三角横杆的倒l字型,使得三角横杆的一侧与混合筒的内壁相互贴合,当伺服电机启动时,伺服电机带动三角横杆和搅拌杆对混合筒内部的耐火原料进行混合搅拌,由此降低了混合筒内壁产生原料粘接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3.2、该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通过在液压缸顶部固定连接的底部橡胶塞,当本装置在原料混合完成后,启动液压缸,使得液压缸将底部橡胶塞和内六角管同步收缩,当底部橡胶塞收缩后,分隔板的中部圆槽被打开,混合完成的可塑料进入到混合筒的底部,同时经过伺服电机的持续运转,使得搅拌杆带动六角柱联动内六角管和底部橡胶塞进行同步转动,转动中的底部橡胶塞外部的扇叶板将进入到混合筒底部的可塑料进行搅拌,经过扇叶板的推送搅拌,使得达到标准的可塑料进入到左侧收纳盒的内部,而未达标准的可塑料进入到右侧所述收纳盒的内部,然后将右侧收纳盒内部未达标准和误入右侧收纳盒内部达标的可塑料再次投入到混合筒的内部进行搅拌,由此提高了本装置在混合可塑料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合筒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部橡胶塞的示意图。
18.图中:1、混合筒;2、顶盖;3、伺服电机;4、三角横杆;5、搅拌杆;6、六角柱;7、分隔板;8、液压缸;9、底部橡胶塞;10、内六角管;11、限位环;12、细料滤网;13、粗料滤网;14、收纳盒。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耐磨耐高温可塑料的生产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筒1、伺服电机3和液压缸8,混合筒1作为本装置的主要混合装置,其保证了将所有可塑原料统一收集在混合筒1的内部并进行混合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混合筒1顶端的内部螺纹套装有顶盖2,顶盖2作为本装置的顶部封盖,其起到了支撑伺服电机3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在拿
取伺服电机3的稳定性和上料的便捷性,顶盖2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3,伺服电机3作为现有技术,伺服电机3的型号为hc-kfs,本技术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混合筒1底板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液压缸8,液压缸8作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不再进行详细的赘述,伺服电机3输出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三角横杆4,三角横杆4作为本装置的搅拌结构,其起到了连接搅拌杆5的效果,保证了三角横杆4得以带动搅拌杆5进行同步转动的作用,三角横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搅拌杆5作为本装置的主要搅拌结构,其加大了对混合筒1内部原料的搅拌效率,降低了原料阻力的同时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搅拌杆5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六角柱6,六角柱6作为本装置的联动结构,其起到了联动内六角管10和六角柱6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联动性和便捷性,液压缸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橡胶塞9,底部橡胶塞9作为本装置的封堵结构,其起到了将分隔板7的圆槽进行封堵的效果,使得本装置在进行混合时,原料不会进入到混合筒1内腔的底部,提高了本装置的密封性,底部橡胶塞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内六角管10,内六角管10起到了联动六角柱6的效果,使得六角柱6的转动得以带动内六角管10和底部橡胶塞9进行同步转动,提高了本装置的联动性。
21.请参阅图2-4,混合筒1左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细料滤网12,细料滤网12作为本装置的过滤结构,其确保了将达标的可塑料进入收集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质量,混合筒1右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粗料滤网13,粗料滤网13作为辅助过滤结构,其起到了将未达标的可塑料进行收集,以此避免了混合筒1内腔的底部被封堵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混合筒1外部位于细料滤网12和粗料滤网13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收纳盒14,收纳盒14的一侧设有拉门,收纳盒14作为收集结构,其起到了将所有的可塑料进行收集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收取的便捷性,三角横杆4呈倒l字型,搅拌杆5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设有分叉杆,分叉杆加强了搅拌的效率,三角横杆4和搅拌杆5共设有三组,六角柱6滑动套接在内六角管10的内部,底部橡胶塞9的顶部呈弧形,顶部呈弧形的底部橡胶塞9避免了可塑料在底部橡胶塞9顶部积攒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本装置出料的全面性,底部橡胶塞9的外部设有扇叶板,扇叶板起到了推送可塑料的作用,使得可塑料得以通过细料滤网12和粗料滤网13进入到收纳盒14的内部,提高了本装置出料的效率,液压缸8的外部转动套接有限位环11,限位环11起到了限位液压缸8的效果,避免了液压缸8在受到伺服电机3的联动转动下产生偏移和脱离,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混合筒1内部固定连接有分隔板7,分隔板7的中部开设有圆槽,底部橡胶塞9卡接在圆槽的内部,底部橡胶塞9起到了控制分隔板7开合的效果,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22.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本装置需要对多种耐火原料和可塑黏土等进行混合时,首先通过人力转动顶盖2并将顶盖2向上提拉打开,将原料投入到混合筒1的内部,然后将顶盖2闭合,在顶盖2闭合的过程中,使得六角柱6卡接进内六角管10的内部,然后启动伺服电机3进行转动,经过伺服电机3带动三角横杆4和搅拌杆5对混合筒1内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时经过三角横杆4的一侧贴合在混合筒1的内壁将粘接在混合筒1内壁的原料进行刮取,当原料在混合完成后,启动液压缸8,通过液压缸8的收缩联动底部橡胶塞9和内六角管10进行收缩,底部橡胶塞9在收缩的同时与分隔板7脱离卡接的状态,使得分隔板7中部的圆槽打开,而成品可塑料则进入到混合筒1内腔的底部,同时内六角管10依旧套接在六角柱6的外部,当六角柱6跟随伺服电机3转动时,内六角管10带动底部橡胶塞9同步转动,底部橡胶塞9外部的扇叶板则同步转动,扇叶板在转动的过程对可塑料进行推送,推送中的可塑料分别
通过细料滤网12和粗料滤网13进入到两侧收纳盒14的内部,其中完全达标的可塑料经过扇叶板的推送并经过细料滤网12的过滤进入到左侧收纳盒14内部,而未完全达标和部分掺杂的达标的可塑料被细料滤网12所拦截,并再次经过扇叶板的推动在1内腔的底部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粗料滤网13进入到右侧收纳盒14的内部,然后将收纳盒14两侧的拉门打开,通过将外部承接的容器摆放在收纳盒14的出口即可分别取出达标可塑料和混合可塑料,接着打开顶盖2,将混合的可塑料再次投入到混合筒1的内部进行循环搅拌,和再次收纳即可。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填充图案只是为了区别图层,不做其他任何限定。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