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4897发布日期:2023-02-21 19:1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即高层钢架结构,是以梁和柱组成的多层多跨刚架,用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这种结构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既有作为悬臂梁的整体侧向位移,又有层间剪力引起的局部侧向位移,所以变形较大,所以对梁柱的要求较高,现有常见的钢结构支撑柱,一般是内部工字钢外部浇筑混凝土,也有其他的内部钢结构模型,一般通过工厂加工预制钢结构模型,到施工现场后现场浇筑成型。
3.现有的钢结构预用柱在施工现场浇筑前,还需要在外部扎上钢筋,但是由于人工扎制,钢筋在扎制的过程中会有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而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局部强度变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解决钢筋在扎制的过程中会有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从而造成浇筑后的混凝土局部强度变低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所述底脚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所述连接杆的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连接杆上的标线,可以使在浇筑扎钢筋的过程中进行参考定位,使钢筋分布更加均匀,另外可以限定边界,防止浇筑之后有钢筋裸露的现象发生,从避免浇筑之后的柱体出现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7.为了便于运输和浇筑;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柱体的内侧壁上侧等距环绕式固定连接有插接块,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体,所述插接体的外侧等距环绕状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与插接块一一对应,所述插接体通过插接槽与插接块插接。
9.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运输的过程中,将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分离便于运输,在现场浇筑时,也可以采用分段式浇筑,更加方便。
10.为了增强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连接强度;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柱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衔接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衔接体,所述衔接体之间栓接。
12.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增强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连接强度。
13.为了增强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自身强度;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
板,所述加强板之间组成三角结构。
15.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使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内部结构增强,结构更加稳定,承重能力更强。
16.为了增加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外侧上下两侧均匀设置有栓钉。
18.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栓钉可以极大地加强型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并且提高整体受力性能。
19.为了进一步加强栓钉效果;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栓钉包括有钉体和加强环,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均与钉体固定连接,所述钉体的外端均与加强环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环外侧为锯齿状且加强环直径远大于钉体。
21.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加强环可以进一步增强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和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22.为了增强底脚稳定性;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脚的侧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上侧均匀设置有螺栓。
24.本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加强块可以增加底脚的受力面积,和抓地能力,增强稳定性。
25.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柱体的结构俯视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栓钉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底脚;2、加强块;3、第一柱体;4、连接环;5、连接杆;6、限制块;7、栓钉;71、钉体;72、加强环;8、衔接体;9、第二柱体;10、顶部平台;11、插接体;12、插接槽;13、插接块;14、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32.实施例1:
33.如图1—4所示: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1,所述底脚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9,所述第二柱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10,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6,所述连接杆5的
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
34.实施例2:
35.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1,所述底脚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9,所述第二柱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10,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6,所述连接杆5的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所述第一柱体3的内侧壁上侧等距环绕式固定连接有插接块13,所述第二柱体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体11,所述插接体11的外侧等距环绕状开设有插接槽12,所述插接槽12与插接块13一一对应,所述插接体11通过插接槽12与插接块13插接。
36.实施例3:
37.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1,所述底脚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9,所述第二柱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10,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6,所述连接杆5的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所述第一柱体3的内侧壁上侧等距环绕式固定连接有插接块13,所述第二柱体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体11,所述插接体11的外侧等距环绕状开设有插接槽12,所述插接槽12与插接块13一一对应,所述插接体11通过插接槽12与插接块13插接,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衔接体8,所述第二柱体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衔接体8,所述衔接体8之间栓接。
38.实施例4:
39.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1,所述底脚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9,所述第二柱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10,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6,所述连接杆5的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之间组成三角结构。
40.实施例5:
41.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1,所述底脚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9,所述第二柱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10,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6,所述连接杆5的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外侧上下两侧均匀设置有栓钉7。
42.实施例6:
43.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1,所述底脚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9,所述第二柱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10,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外侧一端均固定
连接有限制块6,所述连接杆5的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外侧上下两侧均匀设置有栓钉7,所述栓钉7包括有钉体71和加强环72,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均与钉体71固定连接,所述钉体71的外端均与加强环72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环72外侧为锯齿状且加强环72直径远大于钉体71。
44.实施例7:
45.如图1—4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种钢结构用预制柱,包括底脚1,所述底脚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柱体3,所述第一柱体3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柱体9,所述第二柱体9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平台10,所述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的中部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外侧等距环绕式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制块6,所述连接杆5的侧面等距设置有标线槽,所述底脚1的侧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块2,所述加强块2上侧均匀设置有螺栓。
4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加强块2与下层基座螺栓连接,将底脚1和第一柱体3立起,通过插接槽12与插接体11插接,将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相连接,通过衔接体8之间螺栓连接,将第一柱体3和第二柱体9之间连接紧固,此时在排线扎钢筋时,可以一边参照连接杆5上的标线,一边固定钢筋的位置,可以使钢筋分布更加均匀,另外可以通过限制块6限定边界,防止浇筑之后有钢筋裸露的现象发生,从避免浇筑之后的柱体出现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8.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