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墙壁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4929发布日期:2022-12-10 00:4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建筑墙壁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建筑墙壁构件。


背景技术:

2.在进行房屋建筑建设或装修的时候,通常需要安装建筑墙壁构件,使建筑墙壁可以快速装饰起来。
3.现有的建筑墙壁构件在使用的时候,安装拆卸不够快速便捷,缺少快速连接结构,不便于在连接之后持续加强安装拉动力量,在建筑构件安装之后,构件之间的缝隙不方便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墙壁构件,以解决现有的建筑墙壁构件在使用的时候,安装拆卸不够快速便捷,缺少快速连接结构,不便于在连接之后持续加强安装拉动力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建筑墙壁构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建筑墙壁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建筑墙壁构件本体,主体为矩形结构,主体的后端边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板,连接板为l形板状结构,连接板的底端为倾斜状结构,每个连接板的后端设有两个接触件,接触件为u形结构,接触件的内部夹角位置为倾斜状结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矩形结构,连接件共设有四个,连接件处于主体的后端边角位置,每个连接件的顶端安装有一个顶杆,每个顶杆的内部设有一个调节槽,每个调节槽的内部设有一个调节块,调节块为t形结构,调节块的前端为楔形结构,调节块的顶端设有拉板。
7.可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内槽,内槽为矩形结构,每个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辅助槽,辅助槽为弧形结构;每两个所述辅助槽之间设有一个连接槽,连接槽为矩形结构,主体的后端设有六个支撑件,支撑件的前端为圆柱形结构,支撑件的后端为锥形结构;每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一个支撑杆,支撑杆为t形板状结构,支撑杆共设有三个,三个支撑杆的前端设有一个内杆,内杆为矩形结构。
8.可选的,每个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侧槽,侧槽的底部为楔形结构,侧槽的内部插入有连接板,每个连接件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插槽,插槽为t形轴结构;每个所述连接件的前端上方设有一个顶槽,顶槽的底部与插槽连通,每个侧槽的内部安装有一个接触板,接触板为矩形结构,接触板的侧边设有均匀排列的弧形槽,接触板为橡胶材质;每个所述插槽的内部安装有一个固定件,固定件为圆环状结构,每个固定件的顶端固定有一个顶杆,顶杆的底部嵌入在顶槽的内部,调节槽为t形结构,调节槽的顶端设有通槽,通槽的内部插入有拉板。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通过设置连接板,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事先固定连接件,然后直接控制
主体安装,使连接板插入到侧槽的内部,进而带动主体快速安装,同样也可以反向移动拆卸,在连接板插入到侧槽内部之后,由于接触面为倾斜状结构,使连接板与主体利用重力向下移动之后,可以使连接件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后移动,带动主体持续安装使用,使主体可以被自动拉紧固定,进而提高固定效果;
11.2、通过设置调节块,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主体以及连接件安装之后,可以直接利用铁丝或较薄的l形板,直接拉动拉板位移,使调节块 在调节槽的内部导向位移移动,由于调节块的前端为楔形结构,使其可以插入到主体之间的缝隙内部,进而便捷调节控制主体缝隙,进而调节缝隙的大小。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仰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8.1、主体;101、内槽;102、连接槽;103、辅助槽;104、连接板;105、接触件;106、支撑件;107、支撑杆;108、内杆;
19.2、连接件;201、侧槽;202、插槽;203、顶槽;204、接触板;205、固定件;206、顶杆;207、调节槽;208、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
2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22.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墙壁构件,包括:主体1;主体1为建筑墙壁构件本体,主体1为矩形结构,主体1的后端边角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连接板104,连接板104为l形板状结构,可以带动主体1快速安装使用,连接板104的底端为倾斜状结构,用来插入到侧槽201的内部,进而利用重力持续受力,使连接板104受力持续移动,使主体1可以被持续拉住,每个连接板104的后端设有两个接触件105,接触件105为u形结构,接触件105的内部夹角位置为倾斜状结构,使连接板104移动之后,可以使接触件105与接触板204接触固定;连接件2,连接件2为矩形结构,连接件2共设有四个,连接件2处于主体1的后端边角位置,可以将主体1稳固固定使用,每个连接件2的顶端安装有一个顶杆206,每个顶杆206的内部设有一个调节槽207,每个调节槽207的内部设有一个调节块208,调节块208为t形结构,调节块208的前端为楔形结构,调节块208的顶端设有拉板,可以直接利用拉板带动调节块208一起移动,使调节块208的前端可以插入到主体1之间的缝隙内部,在调节块208移动之后,可以便捷控制缝隙大小。
23.参考图4,主体1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内槽101,内槽101为矩形结构,可以开设在主体1的内部,提高主体1缓冲效果,每个内槽1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辅助槽103,辅助槽103为弧形结构;每两个辅助槽103之间设有一个连接槽102,连接槽102为矩形结构,用来将内槽101连通,提高抗冲击能力,主体1的后端设有六个支撑件106,支撑件106的前端为圆柱
形结构,支撑件106的后端为锥形结构,可以加大接触面积,提高支撑效果,使主体1遇到较大冲击之后,不会弯曲变形受损;每两个支撑件106之间设有一个支撑杆107,支撑杆107为t形板状结构,支撑杆107共设有三个,三个支撑杆107的前端设有一个内杆108,内杆108为矩形结构,使内杆108与支撑杆107连接在一起受力,提高支撑面积以及支撑效果。
24.参考图5,每个连接件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侧槽201,侧槽201的底部为楔形结构,用来与连接板104的底端接触,使主体1利用重力持续向下移动之后,使连接板104受力拉动主体1,进而持续加强拉动力量,侧槽201的内部插入有连接板104,每个连接件2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插槽202,插槽202为t形轴结构,使螺栓可以插入到插槽202的内部固定;每个连接件2的前端上方设有一个顶槽203,顶槽203的底部与插槽202连通,可以将固定件205以及顶杆206便捷安装固定,每个侧槽201的内部安装有一个接触板204,接触板204为矩形结构,接触板204的侧边设有均匀排列的弧形槽,接触板204为橡胶材质,可以利用自身材质推动支撑连接板104,使主体1不会产生晃动;每个插槽202的内部安装有一个固定件205,固定件205为圆环状结构,使螺栓固定之后,可以带动固定件205以及调节块208一起安装使用,每个固定件205的顶端固定有一个顶杆206,顶杆206的底部嵌入在顶槽203的内部,调节槽207为t形结构,调节槽207的顶端设有通槽,通槽的内部插入有拉板,使拉板可以导向位移,进而带动调节块208导向位移。
25.使用时:当需要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可以先通过人力控制固定件205以及顶杆206安装,使固定件205嵌入在插槽202的内部,使顶杆206的底部嵌入在顶槽203的内部,然后利用螺栓插入到插槽202的内部,进而带动连接件2稳固安装使用,然后通过人力控制主体1直接安装使用,使连接板104直接插入到侧槽201的内部,使连接板104与侧槽201的内部接触,由于接触面为倾斜状结构,使连接板104被推动横向位移,进而持续拉动主体1,使主体1可以被持续拉紧,同时通过接触件105与接触板204接触,避免主体1产生晃动,同时支撑件106以及内杆108稳固支撑主体1,提高主体1的抗冲击能力,避免主体1遇到冲击之后损坏,同时内槽101可以处于主体1的提高抗冲击能力,然后控制多个主体1拼接安装使用,然后利用工具便捷拉动拉板,进而带动调节块208一起移动,使调节块208的前端插入到主体1的缝隙之中,然后控制调节块208调节到不同位置,进而顶动主体1,便捷控制主体1的缝隙,使建筑墙壁构件便捷安装使用。
2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