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砌体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7153发布日期:2022-12-21 04:5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砖砌体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砖砌体墙。


背景技术:

2.早期,大部分一般房屋的结构均采用砖混结构。然而该部分结构受当时技术、材料及施工条件的制约,该部分结构经过长时间的服役,存在材料老化、结构受损等问题,无法满足建筑结构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可能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既有砖砌体结构进行加固是当前一项普遍的措施。
3.目前,工程上对既有砌体结构加固的方法主要有:1、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可明显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力,且加固方法施工方便、有成熟的设计施工流程,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影响生产和生活,且加固后增大了构件截面,减少建筑物净空。2、增设扶壁柱加固法,其优点是施工简便,设计及施工经验丰富,可提高砌体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但是加固后建筑物净空会减小,且承载力提高不明显,较难满足抗震要求,一般在非地震区的建筑上使用。3、无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这种加固法的优点是施工方便、几乎没有湿作业、受力较可靠及原构件的截面尺寸也没有太大变化,缺点是加固费用较高,并且需要对角钢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总的说,目前加固既有砖砌体的方法存在增加结构自重和体积、施工工序复杂且周期长和工程造价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砖砌体墙,所述砖砌体墙可以提高墙体的承载力,有效抑制墙体的破坏。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砖砌体墙,所述砖砌体墙包括:砖砌体;界面砂浆层,所述界面砂浆层涂抹于所述砖砌体的表面;加强面层,所述加强面层为活性粉末混凝土面层,所述加强面层涂抹于所述界面砂浆层上。所述砖砌体可以是既有的、需要加固的砖砌墙体,也可以是新砌的、需要加固的砖砌墙体。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砖砌体墙,通过将界面砂浆层涂抹于砖砌体的表面,能够增强加强面层对砖砌体的粘结力;加强面层为活性粉末混凝土面层,加强面层涂抹于界面砂浆层上,利用加强面层的高强度与高韧性的特性,以及与砖砌墙体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墙体的承载力,有效抑制墙体的开裂和破坏,显著改善砖墙的脆性破坏。而且不会增加砖砌结构的自重和体积;施工工序简单,且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砌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呈夹角布置,所述砖砌体墙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裹于所述加强面层内,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墙体所在一侧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墙体所在一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砖砌体墙,在水平投影平面内,所述加强筋在所述第一墙体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不小于200mm,和/或,所述加强筋在所述第二墙体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不小于200mm。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的中心与所述砖砌体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在7mm-12m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界面砂浆层的厚度为1.5mm-2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面层的厚度为20mm-30m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面层为海砂海水加强面层。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面层中的混凝土的等级不小于c60。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面层设于所述砖砌体的外侧表面,或,所述加强面层设于所述砖砌体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的连接位置形成有构造柱,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构造柱的周向延伸。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砖砌体墙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所示a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3是图1中所示b-b处的剖面图。
20.附图标记:
21.100、砖砌体墙;
22.10、砖砌体;11、第一墙体;12、第二墙体;
23.20、界面砂浆层;
24.30、加强面层;
25.40、加强筋;
26.50、构造柱;
27.60、过梁。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参考图1和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砖砌体墙100。
3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砖砌体墙100,包括:砖砌体10、界面砂浆层20和加强面层30。砖砌体10可以是既有的、需要加固的砖砌体10,也可以是新砌的、需要加固的砖砌体10。对砖砌体10进行加固前,需要先去除砖砌体10表面的油污、粉末和疏松的砌砖砂浆,再将界面砂浆涂抹于砖砌体10的表面,在砖砌体10的表面形成界面砂浆层20,界面砂浆层20能够增强加强面层30对砖砌墙体的粘结力;最后将加强面层30涂抹于界面砂浆层20上,加强面层30为活性粉末混凝土面层。
31.其中,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是一种力学性能、耐久性能
都非常优越的新型建筑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具有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良好的特性,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32.界面砂浆为一种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能够增强对基层的粘结力,具有良好的耐水、耐湿热、抗冻融性能,可以避免抹灰层空鼓、起壳的现象;可代替人工凿毛处理,省时省力。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砖砌体墙100,通过将界面砂浆层20涂抹于砖砌体10的表面,能够增强加强面层30对砖砌体10的粘结力;加强面层30为活性粉末混凝土面层,加强面层30涂抹于界面砂浆层20上,利用加强面层30的高强度与高韧性的特性,以及与砖砌墙体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墙体的承载力,有效抑制墙体的开裂和破坏,显著改善砖墙的脆性破坏,而且不会增加砖砌结构的自重和体积;施工工序简单,且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
3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砖砌体10包括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呈夹角布置。例如,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的夹角可以是直角或近似直角,也可以是符合墙体结构设计的其他角度。砖砌体墙100还包括:加强筋40,加强筋40包裹于加强面层30内,加强筋4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墙体11所在一侧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墙体12所在一侧。也就是说,加强筋40设置在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的夹角处,并且加强筋40的两端分别沿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延伸,这样可以保护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在夹角处的结构不被破坏,保证砖砌体墙100的结构稳定。加强筋40包裹于加强面层30内,可以对夹角处的加强面层30进行加固,改善加强面层30在墙体夹角处由于应力集中,导致加强面层30被破坏的问题,有效的发挥加强面层30高强度、高韧性的性能。
35.优选地,加强筋40为抗裂钢筋。抗裂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和分布作用,抗裂钢筋是布置在板面预防板面产生裂缝的构造钢筋。
3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水平投影平面内,加强筋40在第一墙体11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不小于200mm,和/或,加强筋40在第二墙体12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不小于200mm。也就是说,加强筋40在第一墙体11所在一侧和第二墙体12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都不小于200mm;或者,加强筋40在第一墙体11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为200mm,在第二墙体12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不小200mm;或者是,加强筋40在第一墙体11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不小于200mm,在第二墙体12所在一侧的延伸长度为200mm。加强筋40可以保护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夹角处的结构,还可以对夹角处的加强面层30进行加固,有效的发挥加强面层30高强度、高韧性的性能。
37.优选地,加强筋40为ф6@200的抗裂钢筋。
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加强筋40的横截面的中心与砖砌体1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在7mm-12mm。由此,可以使加强筋40的横截面的中心置于加强面层30的中心位置,可以更好地提高加强面层30的使用率,进一步发挥加强面层30高强度、高韧性的性能。例如,加强筋40的横截面的中心与砖砌体1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为8mm、9mm、10mm、11mm或12mm等。
3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界面砂浆层20的厚度为1.5mm-2mm。例如,界面砂浆层20的厚度为1.6mm、1.7mm、1.8mm、1.9mm、2mm。在砖砌体墙100去除表面的油污、粉末和疏松的砌砖砂浆后,用抹灰刀涂抹一层厚度约1.5~2.0mm的界面砂浆在砖砌体
墙100上,能够增强加强面层30对既有砖砌体墙100的粘结力,可以充分发挥加强面层30对砖砌体墙100的加固作用,提高砖砌体墙100的抗剪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加强面层30的厚度为20mm-30mm。由此,加强面层30可以包裹加强筋40,同时满足对砖砌体墙100的加固作用,提高砖砌体墙100的结构承载力。例如,加强面层30的厚度为20mm、22mm、24mm、26mm、28mm、30mm。
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面层30为海砂海水加强面层30。例如,加强面层30为使用海砂海水作为材料,与钢筋、钢纤维等配制的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活性粉末混凝土)面层。rpc对氯离子有很强的固化作用,使海砂和海水中的氯离子难以在rpc面层中迁移,可极大程度上避免氯离子聚集于钢筋或钢纤维表面形成腐蚀电池,对钢筋进行腐蚀,可以极大地保护生态环境。
42.例如,加强面层30的配比为,海水:水泥:硅灰:精细海砂:钢纤维:减水剂=1:3.57:1.16:6.37:0.86:0.02。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面层30中的混凝土的等级不小于c60。这样的加强面层30可以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可以显著改善砖砌体墙100的脆性特性,提高了砖砌体墙100结构的抗震能力及极限承载力。
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面层30设于砖砌体10的外侧表面,或,加强面层30设于砖砌体10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也就是说,可以仅在砖砌体10的外侧表面涂抹加强面层30,也可以在砖砌体10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都涂抹加强面层30,对砖砌体墙100进行加固,提高砖砌体墙100的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
4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的连接位置形成有构造柱50,加强筋40沿构造柱50的周向延伸。优选地,构造柱50为钢筋混凝土构造柱50。构造柱50增强了砖砌体墙100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可以提高砖砌体墙100的抗剪力和抗震力。加强筋40沿构造柱50周向延伸,可以对在构造柱50处的加强面层30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加强面层30的使用率,有效的发挥加强面层30的高强度和高韧性的优异性能。
4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砖砌体10设有窗口,砖砌体墙100还包括过梁60,过梁60设于窗口位置。过梁60可以支撑窗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两侧墙体,可以保证砖砌体墙100的稳定性。
47.下面将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砖砌体墙100。
48.如图1所示,砖砌体墙100厚度为240mm,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的连接位置形成有构造柱50,部分墙体中设置有窗户,使用过梁60进行连接。
49.首先去除墙面、构造柱50和过梁60表面的油污、粉末,清理疏松砌砖砂浆,再用抹灰刀在墙面、构造柱50和过梁60表面涂抹一层厚度约1.5~2.0mm的界面砂浆;在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的夹角处设有加强筋40,优选地,加强筋40为ф6@200的抗裂钢筋,抗裂钢筋横截面中心与砖砌体10表面距离为10mm。配制配合比为海水:水泥:硅灰:精细海砂:钢纤维:减水剂=1:3.57:1.16:6.37:0.86:0.02的加强面层30,然后对墙面、构造柱50和过梁60表面抹20mm厚的加强面层30,对砖砌体墙100进行加固。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砖砌体墙,通过将界面砂浆层涂抹于砖砌体的表面,能够增强加强面层对砖砌体的粘结力;加强面层为活性粉末混凝土面层,加强面层涂抹于界面砂浆层上,利用加强面层的高强度与高韧性的特性,以及与砖砌墙体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较大
幅度的提高墙体的承载力,有效抑制墙体的开裂和破坏,显著改善砖墙的脆性破坏。而且不会增加砖砌结构的自重和体积;施工工序简单,且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低。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