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2844发布日期:2023-03-29 17:3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厚控制器。


背景技术:

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楼板厚度控制以及楼板中板底筋和板负筋的钢筋保护层控制一般通过保护层垫块、马凳筋和板厚控制器实现。公告号为cn214462682u、名称为一种新型精调平混凝土板厚控制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通过依次连接的上支撑座、下支撑座以限定出混凝土的总高,并通过在上下支撑座上分别开设上部进料口和下部进料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但是,为了使混凝土能够快速的填满该控制器,上进料口的开口面积大于上支撑座的支撑面积,且上部进料口呈圆形结构,导致控制器的上部抗压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厚控制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板厚控制器抗压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厚控制器,包括从上自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底座,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以限定出注浆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为限高基准面且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注浆通道的注浆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开口和若干第二开口;
5.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注浆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开口具有从上自下逐渐收缩的第一锥面段。
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底座固定在模板上,并利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总高度来限定混凝土的高度,使第一连接部上的限高基准面作为注浆时的水平基准面,从而能够根据本控制器确保楼板的厚度;再者,混凝土能够经注浆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注浆通道填满本装置,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另外,从上自下逐渐收缩的第一锥面段不仅能够使混凝土快速填充于注浆通道内外,而且能够增大第一连接部的抗压能力,避免在振捣过程中本装置出现损坏的情况。
7.进一步,所述第一开口具有第一直筒段,所述第一直筒段呈竖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锥面段的大直径端相连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直筒段与所述第一锥面段的过渡连接处呈钝角。
9.进一步,所述第二开口具有从上自下依次设置的第二锥面段和第二直筒段,所述第二锥面段的从上自下逐渐扩张。
10.进一步,所述第一锥面段与所述第二锥面段、所述第一直筒段与所述第二直筒段均呈镜像设置。
11.进一步,所述第二锥面段与所述第二直筒段的过渡连接处呈钝角。
12.进一步,所述板厚控制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止
水部,所述止水部上设有若干呈纵向布置的止水块。
13.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止水槽。
14.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若干安装孔。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板厚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号说明:
18.1、第一连接部;11、注浆口;12、第一开口;121、第一锥面段;122、第一直筒段;2、第二连接部;21、第二开口;211、第二锥面段;212、第二直筒段;3、底座;4、止水部;5、止水块;6、止水槽;7、安装孔。
1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厚控制器,包括有从上自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和底座3,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的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以限定出注浆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部1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的一端为限高基准面且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注浆通道的注浆口11,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上分别设有若干第一开口12和若干第二开口21;
22.其中,所述第一开口12和所述第二开口21均与所述注浆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开口12具有从上自下逐渐收缩的第一锥面段121。
23.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混凝土板厚以及节省混凝土用料和后期测量费,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底座3从上自下依次连接,且第一连接部1的顶部(即:第一连接部1背离第二连接部2的一端)作为限高基准面,混凝土注浆至该限高基准面时即为楼板厚度;而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的内部均呈中空结构,且第一连接部1的顶部设有注浆口11、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上分别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21(本实施例在第一连接部1上设置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开口12、在第二连接部2上设置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二开口21为例),如此,混凝土能够注入到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内外,使楼板整体更密实;另一方面,为了提高第一连接部1的整体抗压能力,第一开口12具有从上自下逐渐收缩的第一锥面段121,第一锥面段121的大直径端能够使混凝土快速的注入到第一连接部1内,开孔大,混凝土容易流入、填充饱满、密实,其小直径端靠近第二连接部2,以便于增加第一连接部1的抗压能力,避免第一连接部1靠近第二连接部2的一端发生弯折的情况。
24.所述第一开口12具有第一直筒段122,所述第一直筒段122呈竖向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锥面段121的大直径端相连接。
25.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连接部1的稳定性,第一开口12具有第一直筒段122,该
第一直筒段122靠近第一连接部1的顶部且竖向设置,将其设置成垂直圆柱体结构,能够避免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发生倾斜。进一步,所述第一直筒段122与所述第一锥面段121的过渡连接处呈钝角,以增加其抗压能力。
26.所述第二开口21具有从上自下依次设置的第二锥面段211和第二直筒段212,所述第二锥面段211的从上自下逐渐扩张。
27.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控制器的抗压能力,第二开口21具有从上自下依次连接的第二锥面段211和第二直筒段212,且第二锥面段211从上自下逐渐扩张,如此,第二锥面段211的小直径端靠近第一连接部1,其大直径端与第二直筒段212相连通,不仅能够使混凝土经第二锥面段211和第二直筒段212快速的流入第二连接部2内,使混凝土填充更密实,而且第二锥面段211的小直径端能够提高第二连接部2的抗压能力,避免混凝土在注捣过程中发生弯折的情况。进一步,所述第一锥面段121与所述第二锥面段211、所述第一直筒段122与所述第二直筒段212均呈镜像设置,如此,能够使本控制器整体受力更均衡,以提高其抗压能力。
28.所述第二锥面段211与所述第二直筒段212的过渡连接处呈钝角。
29.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第二锥面段211从上自下逐渐扩张,第二锥面段211和第二直筒段212的过渡连接处呈钝角,同时也能够提高第二连接部2的抗压能力。
30.所述板厚控制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之间的止水部4,所述止水部4上设有若干呈纵向布置的止水块5。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1的内壁上设有环形的止水槽6。
31.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本控制器止水的目的,在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之间设有止水部4,止水部4上设有止水块5,且第一连接部1的内壁上设有止水槽6,在止水部4和止水块5的结合下能够阻止水沿着本控制器的内壁往下直流,起到工程止水效果。当然,为了提高本控制器的稳定性,在第一连接部1和/或第二连接部2外表面上设有一体的加强肋。
32.所述底座3上设有若干安装孔7。
33.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本控制器安装在模板上,底座3上设有安装孔7(为了提高底座3的稳定性,在底座3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安装孔7),安装孔7的内壁具有内螺纹,以便螺钉将其锁紧于模板上。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