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试模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1245发布日期:2023-01-07 03:5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现浇试模托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测试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试模托架。


背景技术:

2.在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参数时,需要使用到试模。操作时,将混凝土放置于试模中,并将试模置于振动台上。振动台不断振动,使得试模内的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最后将振实后的混凝土进行脱模,对其进行参数测试。
3.目前,试模直接放置于振动台上。在振动过程中,试模会在振动台上不停跳动,导致振实后的混凝土均匀性差,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试模托架,能够将试模与振动台牢固连接,避免振动时试模在振动台表面跳动。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现浇试模托架,包括:
7.容置件,被配置为用于容置试模;
8.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容置件上,所述锁定件被配置为用于将所述试模锁定于所述容置件上;
9.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件上,所述磁性件被配置为与振动台磁吸连接;
10.连接组件,包括:
11.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置件的外壁,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凸起,一个所述现浇试模托架上的所述凸起能够卡设于另一个所述现浇试模托架上的所述第一凹槽中。
12.可选地,所述容置件包括底板和侧板,多个所述侧板沿所述底板的整个周向依次首尾连接,多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被配置为容置所述试模。
13.可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磁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为燕尾槽,所述凸起为燕尾块。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呈板状,且均与所述底板处于同一平面上。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与所述容置件一体成型。
17.可选地,所述底板呈矩形,所述底板的任意两个相邻侧边中,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个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18.可选地,所述锁定件螺纹安装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锁定件的端部被配置为抵紧于所述试模的外侧壁。
19.可选地,所述侧板设置有四个,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四个侧边上,且每个所
述侧板上均安装有一个所述锁定件。
20.可选地,所述锁定件包括螺栓。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浇试模托架,包括容置件、锁定件、磁性件和连接组件。在振动前,将试模放置于容置件中,并利用锁定件将试模锁定于容置件上,使试模不会与容置件产生相对移动。同时,将现浇试模托架放置于振动台上,现浇试模托架能够通过容置件上的磁性件吸附在振动台的表面上。同时,一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凸起卡设于另一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第一凹槽中,能够实现多个现浇试模托架的连接。在振动台振动时,多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磁性件共同作用,将多个现浇试模托架固定在振动台的表面,且互相连接的现浇试模托架彼此牵制,阻碍了现浇试模托架在振动台上跳动,使得现浇试模托架内的试模也不会相对于振动台跳动。即该现浇试模托架实现了试模与振动台的牢固连接,避免了振动时试模在振动台上跳动,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的振实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浇试模托架的轴测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现浇试模托架的仰视图。
25.图中:
26.1、容置件;11、底板;12、侧板;121、螺纹孔;2、磁性件;3、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件;311、第一凹槽;3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1.在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参数前,需要将混凝土放置于试模中,并将试模放置在振动台上,利用振动台的振动将试模内的混凝土振实,最后对混凝土进行脱模和测试。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现浇试模托架,用于连接试模和振动台表面。该现浇试模托架包括容置件1、锁定件、磁性件2和连接组件3。容置件1被配置为用于容置试模。锁定件设置于容置件1上,被配置为用于将试模锁定于容置件1上,使试模不会与容置件1产生相对移动。磁性件2设置于容置件1上,被配置为与振动台磁吸连接。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设置于容置件1的外壁,第一连接件3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11,第二连接件32包括凸起,一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凸起能够卡设于另一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第一凹槽311中,使得多个现浇试模托架能够互相连接。
33.在振动前,将试模放置于容置件1中,并利用锁定件将试模锁定于容置件1上,使试模不会与容置件1产生相对移动。同时,将现浇试模托架放置于振动台上,现浇试模托架能够通过容置件1上的磁性件2吸附在振动台的表面上。同时,一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凸起卡设于另一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第一凹槽311中,能够实现多个现浇试模托架的连接。在振动台振动时,多个现浇试模托架上的磁性件2共同作用,将多个现浇试模托架固定在振动台的表面,且互相连接的现浇试模托架彼此牵制,阻碍了现浇试模托架在振动台上跳动,使得现浇试模托架内的试模也不会相对于振动台跳动。即该现浇试模托架实现了试模与振动台的牢固连接,避免了振动时试模在振动台上跳动,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的振实效果。
34.可选地,如图1所示,容置件1包括底板11和侧板12。多个侧板12沿底板11的整个周向依次首尾连接,多个侧板12与底板11围设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被配置为容置试模。本实施例中,以尺寸为150
×
150
×
150mm的试模为例,底板11尺寸为180
×
180
×
10mm,侧板12尺寸为180
×3×
50mm,在其他实施例中,底板11和侧板12的尺寸可以根据试模的尺寸和形状来定。底板11与侧板12一体成型,使得容置件1的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
35.可选地,如图2所示,底板11的底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磁性件2设置于第二凹槽中,使得磁性件2与容置件1的连接稳固,且将现浇试模托架放置在振动台上时,即可通过磁性件2吸附在振动台的表面,方便快捷。
36.进一步可选地,磁性件2的底面与底板11的底面齐平,使得磁性件2吸附在振动台表面时,该现浇试模托架的底板11能够与振动台的表面相贴,接触面积大,振动时不易脱离振动台表面。本实施例中,磁性件2为金属块,形状为圆形,尺寸为φ100
×
10mm,位于底板11的中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磁性件2也可以为磁铁。
37.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凹槽311为燕尾槽,凸起为燕尾块,燕尾块在燕尾槽内卡设牢固,使得互相连接的现浇试模托架连接牢固,在振动时不易松脱。本实施例中,凸起尺寸为20(上底)
×
40(下底)
×
40mm。
38.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呈板状,且均与底板11处于同一平面上,使得多个现浇试模托架的连接操作方便,在放置现浇试模托架时对准凸起和第一凹槽311的位置即可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底面均与底板11的底面齐平,增加了现浇试模托架与振动台表面的接触面积。
39.可选地,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与容置件1一体成型,使得连接组件3和容置件1连接牢固,使用寿命长。
40.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11呈矩形,底板11的任意两个相邻侧边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1,另一个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32,使得一个现浇试模托架可以同时连接有多个其他的现浇试模托架。本实施例中,底板11呈正方形,每个侧边上的第一连接件31
或第二连接件32均设于侧边的中部,使得每一个现浇试模托架都可以同时与四个相同的现浇试模托架相连接。第一连接件31为长条形,第一连接件31的长边与底板11的侧边连接,且第一连接件31的长边与底板11的侧边等长。
41.可选地,锁定件螺纹安装于侧板12上,且锁定件的端部被配置为抵紧于试模的外侧壁。具体地,侧板12上设置有螺纹孔121,锁定件上设置有外螺纹,且锁定件穿设于螺纹孔121中,通过旋拧锁定件即可将试模锁定于容置件1上,操作方便。
42.可选地,如图1所示,侧板12设置有四个,分别对应设置于底板11的四个侧边上,且每个侧板12上均安装有一个锁定件,试模放置于容置件1中时,四个锁定件共同锁定试模,锁定牢固。本实施例中,每个锁定件穿设的螺纹孔121都位于侧板12的中部。
43.可选地,锁定件包括螺栓,成本低廉,容易获得。本实施例中,螺栓直径为5-10mm,长度为35mm。
4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