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46573发布日期:2023-01-06 22:2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
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cn 212358845 u,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加固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梁、包覆板、支撑架和夹紧框,所述框架梁包括梁顶和两梁柱;所述梁顶周侧面安装有包覆板,所述支撑架与梁顶和梁柱的夹角处贴合,所述两梁柱周侧面均设置有夹紧框。
4.上述专利中的加固结构在使用时,虽然能通过各种的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加固能力,并且未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或者破坏,保证了结构设计梁的承载能力,但是上述加固装置中只能对特定尺寸的梁柱进行加固,并且不能对其梁柱的宽度以及高度位置进行具体调节,对梁柱具有很大的限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专利中加固结构在加固时,由于加固设备不能对相对应的梁柱进行尺寸调节,且只能对特定的梁柱进行加固对梁柱加固具有很强限定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包括两个外支撑板,两个所述外支撑板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滑动槽口,四个所述第一滑动槽口的内表壁之间均滑动嵌设有两组第一滑块,四组所述第一滑块的其中每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板,四个第一夹持板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孔洞,两个所述外支撑板的内表壁之间开设有第二滑动槽口,两个所述第二滑动槽口的内表壁之间均滑动嵌设有第二滑块,两组所述第二滑块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内支撑板。
7.优选的,两个所述内支撑板的外壁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孔洞,两个所述外支撑板的内壁一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三孔洞,且多个第二孔洞与多个第三孔洞的内表壁之间均活动插设有插销。
8.优选的,两个所述内支撑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托板。
9.优选的,所述托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三滑动槽口,两个所述第三滑动槽口的内表壁之间活动嵌设有两组第三滑块。
10.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三滑块的其中每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夹持板,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板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一组第四孔洞,两组所述第四孔洞的内表壁之间均
旋转连接有第一螺纹杆。
11.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孔洞的内表壁之间均旋转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壁之间均旋转连接有螺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通过在加固设备中都采用滑动嵌设的方式,首先两个内支撑板通过第二滑块在第二滑动槽口的内表壁之间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对加固设备的一个高度位置进行调整,随后通过外支撑板、第一滑动槽口、第一滑块、第一夹持板、托板、第三滑动槽口、第三滑块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将两个夹持板进行短度之间的调节,随之将其固定在梁柱的外表壁之间,随后利用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以及螺母进行墙体以及夹持板相互之间的挤压,将其进行固定,随之对梁柱进行加固。
14.2、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中,通过相互之间滑动嵌合的方式对梁柱进行加固,并且通过螺纹杆将其固定,当后需要对梁柱进行修改时,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拆卸,并且能够再次回收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中主视结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中部分结构拆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中内支撑板结构拆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中托板结构拆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中部分结构侧视平面图。
20.图例说明:1、外支撑板;2、第一滑动槽口;3、第一滑块;4、第一夹持板;5、第一孔洞;6、第二滑动槽口;7、第二滑块;8、内支撑板;9、第二孔洞;10、第三孔洞;11、插销;12、滑动板;13、托板;14、第三滑动槽口;15、第三滑块;16、第二夹持板;17、第四孔洞;18、第一螺纹杆;19、第二螺纹杆;2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3.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结构设计梁柱加固结构,包括两个外支撑板1,两个外支撑板1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一滑动槽口2,四个第一滑动槽口2的内表壁之间均滑动嵌设有两组第一滑块3,四组第一滑块3的其中每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夹持板4,四个第一夹持板4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孔洞5,两个外支撑板1的内表壁之间开设有第二滑动槽口6,两个第二滑动槽口6的内表壁之间均滑动嵌设
有第二滑块7,两组第二滑块7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内支撑板8,两个第一夹持板4通过第一滑块3在外支撑板1的外壁一侧进行滑动,从而能够将其对两侧的墙体进行夹持,随之固定。
24.两个内支撑板8的外壁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孔洞9,两个外支撑板1的内壁一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三孔洞10,且多个第二孔洞9与多个第三孔洞10的内表壁之间均活动插设有插销11,当内支撑板8通过第二滑块7在第二滑动槽口6的内表壁之间进行位置移动,能够改变顶部的托板13以地面之间的距离,随之将第二孔洞9与第三孔洞10相对齐,将插销11插设在两者之间的位置处,能够将顶部的托板13从而固定在一定的高度位置。
25.两个内支撑板8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滑动板12,两个滑动板12的外表壁之间活动套设有托板13,滑动板12在托板13内表壁之间进行移动,随后能够改变两个外支撑板1相互之间的距离。
26.托板1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三滑动槽口14,两个第三滑动槽口14的内表壁之间活动嵌设有两组第三滑块15,设置托板13的作用,是使之与顶部的梁柱相接触。
27.两组第三滑块15的其中每组外表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夹持板16,两个第二夹持板16的外壁一侧均开设有一组第四孔洞17,两组第四孔洞17的内表壁之间均旋转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8,两个第二夹持板16通过设置的两组第三滑块15,在第三滑动槽口14的内表壁之间移动,能够调节两个第二夹持板16相互之间的距离。
28.两组第一孔洞5的内表壁之间均旋转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9,两组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壁之间均旋转连接有螺母20,当将第二螺纹杆19插设在墙体和两个第一夹持板4的内表壁之间,随之将螺母20在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壁之间旋转,对墙体两个第一夹持板4进行挤压,随后对其进行固定。
29.工作原理:首先两个滑动板12分别在托板13的内表壁之间进行移动,调节两个外支撑板1相互之间的距离,并且使两个滑动板12分别与两侧墙体相接触,随后第一夹持板4通过第一滑块3分别在第一滑动槽口2的内表壁之间进行移动,随后对墙体进行夹持,通过将第二螺纹杆19插设在两个第一夹持板4与墙体的内表壁之间,通过螺母20在第二螺纹杆19的外表壁之间转动,对三者之间进行挤压后将其固定,随后内支撑板8通过第二滑块7在第二滑动槽口6的内表壁之间移动上下位置,使托板13与顶部的梁柱相接触,随后两组第二孔洞9与第三孔洞10相互对其,通过将插销11插设在两组孔洞的内表壁之间,对其进行上下移动的固定,最后第二夹持板16通过第三滑块15分别在第三滑动槽口14的内表壁之间移动位置,形成对顶部的梁柱进行挤压,随后将两侧设置的第一螺纹杆18分别插设在第四孔洞17与墙体的内表壁之间,形成对顶部第二夹持板16的固定,当后需要对梁柱进行修改时,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拆卸,并且能够再次回收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