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4506发布日期:2023-01-17 22:32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其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俗来讲就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并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到的建筑材料,其混凝土的制作加工离不开搅拌,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通常会采用搅拌装置来自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
3.现有公开号为cn216505903u,申请日为2021.05.10的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箱、粉碎箱、粉碎滚子和搅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搅拌部均转动连接在搅拌箱内,粉碎箱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搅拌箱内,两个粉碎滚子均转动连接在粉碎箱内。
4.1、上述提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在使用时,上述文件中提到两个粉碎滚子均转动连接在粉碎箱内,其粉碎滚子之间的间距是固定不变,不便于工作人员来对粉碎滚子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不便于对不同大小的石料进行粉碎,因此不便于进行使用;
5.2、上述提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在使用时,上述文件中提到由于需要将上层筛网抽出时,上层筛网上已经累积了许多无法通过的大块石料,若直接抽出会导致由于搅拌箱的遮挡,大块石料直接从筛网掉落到搅拌箱底部,使得大块石料进入搅拌系统影响搅拌加工进程,可以将滑动挡门向上滑开,使得搅拌箱漏出一定空隙,可以在抽出筛网将石料一起带出,不便于将上层筛网上的大块石料取出,不便于进行使用。
6.因此,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通过破碎组件中的第一丝杆和滑块带动破碎辊进行运动,实现了对破碎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同时通过筛选组件中的第二丝杆和推板自动将筛板上的大块石料推出。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两侧外壁的上方均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侧设置有破碎组件,外壳体的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筛选组件;
10.破碎组件包括第一丝杆、滑块和破碎辊,第一丝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滑槽的内侧前端面上,第一丝杆的另一端贯穿滑槽的内侧后端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第一丝杆的外壁前后端均套设有滑块,外壳体一侧的滑块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滑块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体另一侧的滑块的一侧外壁上,第一转轴的外壁上套设有破碎辊;
11.筛选组件包括第二丝杆、推板和筛板,第二丝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体一侧内壁的前后端,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的另一侧内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轮,第二丝杆的外壁上套设有推板,推板的下表面抵触连接在筛板的上表面上,筛板固定连接在外壳体的内侧中心位置上。
12.进一步地,外壳体后端面中心位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第一l型板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主动轮,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从动轮之间传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一l型板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电机进行安装,第一电机和第一主动轮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一皮带进行运动,第一皮带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一从动轮进行转动,第一从动轮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
13.进一步地,滑槽的内侧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贯穿滑块的端面下方,在使用过程中,限位杆的设置使得滑块的运动更加稳定。
14.进一步地,外壳体另一侧外壁中心位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第二l型板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二主动轮,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从动轮之间传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二l型板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三电机进行安装,第三电机和第二主动轮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二皮带进行运动,第二皮带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二从动轮进行转动,第二从动轮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转动。
15.进一步地,外壳体一侧外壁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出料口,外壳体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外壳体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阀,在使用过程中,出料口的设置实现将筛板上混凝土原料排出,支撑杆的设置实现了对外壳体进行支撑,出料管和出料阀的设置实现了对搅拌后的混凝土进行卸料。
16.进一步地,外壳体的内侧下方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第四电机、第二转轴和搅拌叶片,第四电机通过u型板固定连接在外壳体一侧外壁中心位置的下方,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外壳体的一侧外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体的一侧内壁上,第二转轴的外壁上套设有搅拌叶片,在使用过程中,u型板的设置实现了对第四电机进行安装,第四电机和第二转轴的设置实现了带动搅拌叶片进行转动,搅拌叶片的设置实现了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搅拌。
1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破碎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破碎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主动轮进行同步转动,并在第一皮带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丝杆进行同步转动,第一丝杆的外壁前后端分别呈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设置,且第一丝杆与滑块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丝杆的转动带动滑块进行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实现了对破碎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便于将混凝土原料破碎成指定的大小,进而便于对混凝土原料之间进行搅拌混合,因此便于进行使用。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筛选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筛板对破碎后混凝土原料进行筛选,且较大的原料停留在筛板上,当需要对筛板上较大的混凝土原料进行清理时,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主动轮进行同步转动,并在第二皮带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二从动轮和第二丝杆进行同步转动,第二丝杆的外壁上呈外螺纹设置,且第二丝杆与推板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推板在筛板的上表面上进行
滑动,并通过推板的运动将筛板上较大的石料等混凝土原料从出料口推出,便于对筛板上较大的石料等混凝土原料进行清理,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便于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破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破碎辊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筛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8.1、外壳体;11、滑槽;12、出料口;13、支撑杆;14、出料管;15、出料阀;2、破碎组件;21、第一丝杆;22、第一从动轮;23、滑块;24、破碎辊;25、限位杆;26、第一l型板;27、第一电机;28、第一主动轮;29、第一皮带;210、第二电机;211、第一转轴;3、筛选组件;31、第二丝杆;32、第二从动轮;33、推板;34、筛板;35、第二l型板;36、第三电机;37、第二主动轮;38、第二皮带;4、搅拌组件;41、第四电机;42、u型板;43、第二转轴;44、搅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0.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外壳体1,外壳体1两侧外壁的上方均开设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侧设置有破碎组件2,外壳体1的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筛选组件3;
31.破碎组件2包括第一丝杆21、滑块23和破碎辊24,第一丝杆2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滑槽11的内侧前端面上,第一丝杆21的另一端贯穿滑槽11的内侧后端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轮22,第一丝杆21的外壁前后端均套设有滑块23,外壳体1一侧的滑块23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10,第二电机210的输出轴贯穿滑块23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11,第一转轴21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体1另一侧的滑块23的一侧外壁上,第一转轴211的外壁上套设有破碎辊24,外壳体1后端面中心位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板26,第一l型板26的前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7,第一电机27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主动轮28,第一主动轮28通过第一皮带29与第一从动轮22之间传动连接;
32.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破碎辊2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时,启动第一电机27,第一电机27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主动轮28进行同步转动,并在第一皮带29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一从动轮22和第一丝杆21进行同步转动,第一丝杆21的外壁前后端分别呈左旋螺纹
和右旋螺纹设置,且第一丝杆21与滑块23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丝杆21的转动带动滑块23进行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实现了对破碎辊2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33.且在使用时,当需要对混凝土的原料进行破碎时,启动第二电机210.第二电机210的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211进行同步转动,并通过第一转轴211带动破碎辊24进行转动,且相邻的破碎辊24之间转向相反,通过破碎辊24的转动实现了对混凝土的原料进行破碎;
34.筛选组件3包括第二丝杆31、推板33和筛板34,第二丝杆3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体1一侧内壁的前后端,第二丝杆31的另一端贯穿外壳体1的另一侧内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轮32,第二丝杆31的外壁上套设有推板33,推板33的下表面抵触连接在筛板34的上表面上,筛板34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的内侧中心位置上,外壳体1另一侧外壁中心位置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板35,第二l型板35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36,第三电机36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二主动轮37,第二主动轮37通过第二皮带38与第二从动轮32之间传动连接;
35.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筛板34对破碎后混凝土原料进行筛选,且较大的原料停留在筛板34上,当需要对筛板34上较大的混凝土原料进行清理时,启动第三电机36,第三电机36的输出轴带动第二主动轮37进行同步转动,并在第二皮带38的传动作用下,带动第二从动轮32和第二丝杆31进行同步转动,第二丝杆31的外壁上呈外螺纹设置,且第二丝杆31与推板33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推板33在筛板34的上表面上进行滑动,并通过推板33的运动将筛板34上较大的石料等混凝土原料从出料口12推出。
36.其中如图3所示,滑槽11的内侧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5,限位杆25贯穿滑块23的端面下方;
37.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滑块23在运动时,滑块23与限位杆25之间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摩擦力,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对滑块23和限位杆25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阻碍作用,使得滑块23的运动更加稳定。
38.其中如图2所示,外壳体1一侧外壁的中心位置上开设有出料口12,外壳体1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外壳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的外壁上设置有出料阀15;
39.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出料口12设置在筛板34的一侧,通过出料口12的设置实现了将筛板34上的大块石料排出,且支撑杆13的顶端分别焊接在外壳体1的底部四周,通过支撑杆13的设置实现了对外壳体1的支撑作用,并通过外壳体1底部的出料管14和出料阀15的设置实现了对外壳体1内搅拌后的混凝土进行卸料。
40.其中如图6所示,外壳体1的内侧下方设置有搅拌组件4,搅拌组件4包括第四电机41、第二转轴43和搅拌叶片44,第四电机41通过u型板42固定连接在外壳体1一侧外壁中心位置的下方,第四电机41的输出轴贯穿外壳体1的一侧外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43,第二转轴4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外壳体1的一侧内壁上,第二转轴43的外壁上套设有搅拌叶片44;
41.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第四电机41通过螺栓安装在u型板42的内侧,且u型板42通过螺栓安装在外壳体1的一侧外壁下方,通过u型板42的设置实现了对第四电机41进行安装;
42.且在使用时,当需要对外壳体1内的混凝土原料进行搅拌时,启动第四电机41,第四电机41的输出轴带动第二转轴43进行同步转动,且通过第二转轴43带动搅拌叶片44进行转动,利用转动的搅拌叶片44对外壳体1内的混凝土原料进行搅拌。
4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