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14438发布日期:2023-02-01 02:3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过程中,受施工场地限制,为方便钢筋、商混等材料运输,需要在地下室顶板设置运输通道和材料堆场。但是地下室顶板往往承载力有限,因此就需要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局部回顶,以增大地下室顶板承载能力。申请号为20202187217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顶板刚性回顶支撑结构,其通过在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之间设置钢支撑来实现对顶部撑板的回顶,但是其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施加预应力,进而无法保证顶部撑板的承载力;同时,对拉螺杆和套筒的连接方式在地下室净高过高时稳定性难以保证,加减钢板调节高度的办法对不同厚度钢板数量要求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支撑立柱的底部设置一个高度可调节底座,并在支撑立柱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顶升装置,能够使得支撑立柱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有效支撑,以确保地下室顶板在短时间内实现回顶支撑,避免在工期紧张时,因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不足造成钢筋、商混等材料运输不便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和设置在支撑立柱下端的高度可调节底座,所述支撑立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支撑立柱进行顶升的顶升装置,两个所述顶升装置对称布设在所述高度可调节底座的两侧,所述高度可调节底座包括固定在支撑立柱下端的上底板和通过多个调节螺杆安装在上底板下方的下底板,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千斤顶和设置在支撑立柱侧部与千斤顶相配合的挑耳。
5.上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撑板,所述顶部撑板与支撑立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顶部加劲板;
6.所述上底板、下底板和顶部撑板均呈水平布设。
7.上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的顶部与支撑立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底部加劲板。
8.上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上开设有多个供调节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杆上连接有两个与其相匹配的调节螺帽,两个所述调节螺帽分别位于上底板的上下两侧。
9.上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的底部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所述千斤顶的顶部用于支顶挑耳,所述挑耳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千斤顶支顶的水平支撑板。
10.上述的一种地下室顶板回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两侧分别固定有
一个供挑耳安装的连接钢板,所述挑耳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钢板上。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立柱的底部设置一个高度可调节底座,可以在地下室净高有误差的时候,通过改变可调节底座的高度调整回顶装置的高度,进而使得支撑立柱能够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有效支撑,确保支撑的稳定性。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立柱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由千斤顶和挑耳构成的顶升装置,能够通过千斤顶顶升挑耳,进而便于快速调节高度可调节底座的高度,以确保地下室顶板在短时间内实现回顶支撑,使得地下室顶板荷载能够满足行车的施工要求,避免在工期紧张时,因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不足造成钢筋、商混等材料运输不便的问题。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支撑立柱的底部设置一个高度可调节底座,并在支撑立柱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顶升装置,能够使得支撑立柱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有效支撑,确保地下室顶板在短时间内实现回顶支撑并满足行车或堆载的施工要求。
1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支撑立柱;
ꢀꢀꢀꢀꢀꢀꢀꢀꢀꢀ
2—上底板;
ꢀꢀꢀꢀꢀꢀꢀꢀꢀꢀꢀꢀ
3—下底板;
19.4—底部加劲板;
ꢀꢀꢀꢀꢀꢀꢀꢀ
5—调节螺杆;
ꢀꢀꢀꢀꢀꢀꢀꢀꢀꢀ
6—调节螺帽;
20.7—顶部撑板;
ꢀꢀꢀꢀꢀꢀꢀꢀꢀꢀ
8—顶部加劲板;
ꢀꢀꢀꢀꢀꢀꢀꢀ
9—千斤顶;
21.10—挑耳;
ꢀꢀꢀꢀꢀꢀꢀꢀꢀꢀꢀꢀ
10-1—水平支撑板;
ꢀꢀꢀꢀꢀ
11—连接钢板;
22.12—连接螺栓;
ꢀꢀꢀꢀꢀꢀꢀꢀ
13—地下室底板;
ꢀꢀꢀꢀꢀꢀ
14—地下室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立柱1和设置在支撑立柱1下端的高度可调节底座,所述支撑立柱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将支撑立柱1进行顶升的顶升装置,两个所述顶升装置对称布设在所述高度可调节底座的两侧,所述高度可调节底座包括固定在支撑立柱1下端的上底板2和通过多个调节螺杆5安装在上底板2下方的下底板3,所述顶升装置包括千斤顶9和设置在支撑立柱1侧部与千斤顶9相配合的挑耳10。
24.实际使用时,通过在支撑立柱1的底部设置一个高度可调节底座,可以在地下室净高有误差的时候,通过改变可调节底座的高度调整回顶装置的高度,进而使得支撑立柱1能够对地下室顶板14进行有效支撑,确保支撑的稳定性。
25.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支撑立柱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由千斤顶9和挑耳10构成的顶升装置,能够通过千斤顶9施加预应力顶升挑耳10,进而便于快速调节高度可调节底座的高度,以确保地下室顶板14在短时间内实现回顶支撑并满足行车或堆载的施工要求,避免在工期紧张时,因地下室顶板14承载力不足造成钢筋、商混等材料运输不便的问题。
26.具体实施时,支撑立柱1采用壁厚为5mm的钢管,顶部撑板7、上底板2和下底板3均为方形钢板,顶部撑板7和上底板2的厚度相同,下底板3的厚度大于上底板2的厚度。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柱1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撑板7,所述顶部撑板7与支撑立柱
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顶部加劲板8;
28.所述上底板2、下底板3和顶部撑板7均呈水平布设,顶部撑板7与地下室顶板14下表面紧贴,下底板3水平放置在地下室底板13上表面。
29.实际使用时,顶部加劲板8为直角三角形钢板,顶部加劲板8与顶部撑板7相互垂直,顶部加劲板8与顶部撑板7之间、以及顶部加劲板8与支撑立柱1之间均为焊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2的顶部与支撑立柱1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底部加劲板4。
31.实际使用时,底部加劲板4为直角三角形钢板,上底板2焊接在支撑立柱1的下端。
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底板2上开设有多个供调节螺杆5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杆5上连接有两个与其相匹配的调节螺帽6,两个所述调节螺帽6分别位于上底板2的上下两侧。
33.实际使用时,两个调节螺帽6将调节螺杆5与上底板2进行机械固定,便于调节,调节螺杆5调节好之后,使调节螺杆5的下端与下底板3焊接,调节螺杆5的上端伸出至上底板2的上方,调节螺杆5与上底板2相互垂直。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9的底部支撑在地下室底板13上,所述千斤顶9的顶部用于支顶挑耳10,所述挑耳10的底部设置有便于千斤顶9支顶的水平支撑板10-1。
35.实际使用时,千斤顶9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在采用千斤顶进行顶升时,千斤顶9的活塞端竖直朝上布设且其支顶在水平支撑板10-1的下表面。
36.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立柱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供挑耳10安装的连接钢板11,所述挑耳10通过连接螺栓12可拆卸地安装在连接钢板11上。
37.实际使用时,挑耳10采用矩形钢板,挑耳10和连接钢板11均与上底板2相互垂直,挑耳10的一侧紧贴连接钢板11的一侧布设,挑耳10上远离连接钢板11的一端底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板10-1。
38.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首先将支撑立柱1支撑到位,使其上端与地下室顶板14下表面贴合,然后拧松调节螺杆5上位于上底板2上部的调节螺帽6,使其与上底板2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然后通过两个千斤顶9顶升,使支撑立柱1与地下室顶板14充分顶死,释放部分地下室顶板14自重荷载,达到预应力加载值后,使调节螺杆5的下端与下底板3的上表面顶紧,并使两个调节螺帽6拧紧固定,将调节螺杆5与下底板3焊接,拆除两个千斤顶9;待需要对支撑立柱1进行拆卸时,直接将两个调节螺帽6拧松、卸力,移除支撑立柱1。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