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60715发布日期:2023-05-25 04:3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1、通常,主体结构砌体分项工程施工前需要在设计图纸指定的部位浇筑混凝土构造柱,先通过若干模板搭建模型将预制的钢筋结构围合,此时模型内部形成供构造柱浇筑成型的空腔,其中一模板的顶部留有供混凝土浇筑进入的开口,然后由施工人员手持浇筑管往空腔中浇筑混凝土。

2、但是,由于一模板顶部留有开口,而顶部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施工往往较为困难,容易因为振捣不密实形成蜂窝麻面、混凝土观感差等一系列质量问题。现有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异形模板组合进行施工,不仅会延长工期,而且会造成材料和人工的浪费。此外,浇筑完成拆模后,构造柱上也容易形成多余的混凝土,后期需要打凿,浪费材料。

3、因此,现亟需一种施工方便且节约材料的用于辅助构造柱顶部浇筑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构造柱顶部浇筑施工不方便且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

2、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设置于用于浇筑形成构造柱的模型上,所述模型包括若干模板,所述模板内部具有空腔,一所述模板的顶部开设与空腔相通的开口,包括隔板以及两个隔网,两所述隔网分别位于开口水平方向的两侧,所述隔网的一侧与开口所在模板固定连接,所述隔网的另一侧与隔板连接,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模板相抵且位于开口的下方,所述转动轴与模板相对位置固定,所述隔板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隔网具有折叠结构,所述隔板转动带动隔网折叠变形,所述隔板转动至与模板相抵时将开口覆盖,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模板之间具有供混凝土进入的入口,所述隔板与两隔网围合形成余量空间。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结构柱时,将隔板转出,然后往空腔中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填充余量空间,然后转动隔板将开口覆盖,此时余量空间中的混凝土将进入空腔中将空腔的顶部填充压实,从而提高构造柱顶部的浇筑成型质量,同时操作方便且能够减少材料的浪费。

5、可选的,还包括两个用于控制隔板转动位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对应隔网靠近模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两个供调节杆穿过的穿孔,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位置可调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隔板背离模板的一侧且与隔板相抵。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控制隔板的最大转动角度,并且,通过控制隔板的转动角度也能够控制余量空间的大小,从而能够根据空腔顶部空间的大小对余量空间的大小进行调节,确保余量空间中的混凝土进入空腔中后能够将空腔顶部的空间填充。

7、可选的,所述调节杆上还设置有位置可调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位于隔板靠近模板的一侧且与隔板相抵。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件与限位件配合能够使隔板的转动位置固定,降低隔板在隔网自发折叠的作用下以及误触碰时发生转动的概率,同时能够减小浇筑过程中隔板受振动而发生位置变化的影响。

9、可选的,所述锁定件与调节杆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转动至与模板相抵时,所述锁定件位于隔板背离模板的一侧且与隔板相抵。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锁定件的使用,且当隔板转动至将开口覆盖时,锁定件能够使隔板保持此时的位置不变,降低混凝土凝固过程中隔板转动对构造柱顶部浇筑成型的质量造成影响的概率。

11、可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具有定位部,所述模板于开口下方开设有两个与定位部相适配的定位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便于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于模板上的定位,同时能够提高隔板于模板上的位置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供隔网折叠后存放的让位槽,所述隔板转动至与模板相抵时,所述隔网位于让位槽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隔板与模板相抵将开口覆盖时,隔网能够整齐折叠,提高隔网的重复利用率,延长隔网的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隔板的顶部还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固定槽的槽壁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浇筑管的固定空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管的底部卡入固定槽中后,固定带与浇筑管的顶部相抵,且在固定带的弹性作用下,固定带队浇筑管施加向下的压力,从而使浇筑管位置固定,无需人工手持,使浇筑过程更加方便。

17、可选的,还包括隔层,所述隔层位于余量空间中,且所述隔层同时粘附于隔板以及两隔网的端面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层能够将混凝土与隔网以及隔板隔开,从而降低结构柱浇筑成型后脱模的难度,同时能够降低混凝土从隔网的网孔中流出的概率,进一步减少材料浪费。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0、1.能够提高结构柱顶部的浇筑效果,减少材料的浪费,同时操作简单方便;

21、2.能够根据结构柱顶部空间的大小调节填充进入的混凝土量的多少,从而使混凝土能够将结构柱顶部空间填充压实,填充压实后的混凝土能够与上方楼板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设置于用于浇筑形成构造柱的模型(1)上,所述模型(1)包括若干模板(11),所述模板(11)内部具有空腔(12),一所述模板(11)的顶部开设与空腔(12)相通的开口(111),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板(2)以及两个隔网(3),两所述隔网(3)分别位于开口(111)水平方向的两侧,所述隔网(3)的一侧与开口(111)所在模板(11)固定连接,所述隔网(3)的另一侧与隔板(2)连接,所述隔板(2)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轴(21),所述转动轴(21)与模板(11)相抵且位于开口(111)的下方,所述转动轴(21)与模板(11)相对位置固定,所述隔板(2)与转动轴(21)转动连接,所述隔网(3)具有折叠结构,所述隔板(2)转动带动隔网(3)折叠变形,所述隔板(2)转动至与模板(11)相抵时将开口(111)覆盖,所述隔板(2)的顶部与模板(11)之间具有供混凝土进入的入口(41),所述隔板(2)与两隔网(3)围合形成余量空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用于控制隔板(2)转动位置的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的一端与对应隔网(3)靠近模板(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板(2)上开设有两个供调节杆(6)穿过的穿孔(23),所述调节杆(6)上设置有位置可调的限位件(61),所述限位件(61)位于隔板(2)背离模板(11)的一侧且与隔板(2)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6)上还设置有位置可调的锁定件(62),所述锁定件(62)位于隔板(2)靠近模板(11)的一侧且与隔板(2)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62)与调节杆(6)可拆卸连接,所述隔板(2)转动至与模板(11)相抵时,所述锁定件(62)位于隔板(2)背离模板(11)的一侧且与隔板(2)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1)的两端具有定位部(211),所述模板(11)于开口(111)下方开设有两个与定位部(211)相适配的定位槽(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供隔网(3)折叠后存放的让位槽(22),所述隔板(2)转动至与模板(11)相抵时,所述隔网(3)位于让位槽(2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24),所述隔板(2)的顶部还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固定带(25),所述固定带(25)与固定槽(24)的槽壁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浇筑管的固定空间(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层(5),所述隔层(5)位于余量空间(4)中,且所述隔层(5)同时粘附于隔板(2)以及两隔网(3)的端面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施工现场用构造柱顶部浇筑装置,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改善了构造柱顶部浇筑施工不方便且容易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其包括隔板以及两个隔网,两所述隔网分别位于开口水平方向的两侧,所述隔网的一侧与开口所在模板固定连接,所述隔网的另一侧与隔板连接,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模板相抵且位于开口的下方,所述转动轴与模板相对位置固定,所述隔板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隔网具有折叠结构,所述隔板转动至与模板相抵时将开口覆盖,所述隔板的顶部与模板之间具有入口,所述隔板与两隔网围合形成余量空间。本申请能够在提高构造柱顶部浇筑效果的同时,使施工更加方便且节省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徐鑫,王登熙,范建君,鲍丹宇,王猛,曾剑华,陈启金,余传清,薛潘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