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4438发布日期:2023-02-04 01:16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阳光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阳光房屋顶框架一般由主梁和副梁围成,在围成的屋顶框架中设置有玻璃顶层或德高顶层,以满足不同程度采光的需求。
3.目前,整个中国阳光房市场,主副梁的连接方式多为通过子攻丝进行对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非常不牢固,并且工地现场安装比较复杂,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市面上的铝结构阳光房都是铝方管加钢芯的结构或者铝框层层焊接累加,两者加钢芯或焊接累加只是单纯的辅助增加铝结构的刚度和挠度,时间久了,钢芯容易生锈或焊口容易开裂,从而降低结构自身的强度,造成不可预知的危险性,而且施工过程中造成人力和物料的浪费都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连接牢固,连接时角度可调,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集水、排水效果好且美观的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包括前横梁、转换梁和落水槽,所述前横梁包括内前横梁和外前横梁,所述内前横梁与所述外前横梁之间通过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热条连接,所述内前横梁、所述外前横梁、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外前横梁的外侧设有两个挂钩槽口;
7.所述转换梁包括隔热腔体和l型型材,所述l型型材的水平部分设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连接处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型材,所述圆弧形型材与所述内前横梁通过钻尾丝连接;
8.所述落水槽包括槽体和落水立柱,所述落水立柱内设有落水管,所述槽体内设有槽管连接器,所述槽管连接器的下端贯穿所述槽体并与所述落水管的顶部连接,所述槽体的外侧设有挂钩,所述挂钩卡入所述挂钩槽口内。
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内前横梁包括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为圆弧形腔室,所述第三腔室的顶部设有槽沟,所述槽沟包括弧形部和与所述弧形部连接的竖直部,所述竖直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接,所述第三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三槽口,所述外前横梁的底部设有第四槽口。
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槽沟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一胶条槽口,所述第一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一防水密封胶条。
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隔热腔体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五槽口,所述隔热腔体远离所述第五槽口的一侧下部设有第六槽口。
1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五槽口内设有第一密封隔热胶条,所述第六槽口内设有第二防水密封胶条,所述第二防水密封胶条通过密封胶与所述第一防水密封胶条连接,所述第二防水密封胶条、所述前横梁与所述转换梁之间形成第四腔室,所述第四腔室内位于所述外前横梁上方的位置设有第一节能闭孔海绵,所述第四腔室内位于所述隔热腔体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三密封隔热条,所述第三密封隔热条内设有第二节能闭孔海绵。
13.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槽口内设有t型工业螺杆和与所述t型工业螺杆相适配的螺母。
1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槽口内设有装饰条,所述装饰条的顶部设有第二胶条槽口,所述第二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二密封隔热胶条,所述装饰条与所述第二槽口之间设有压紧条。
1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三节能闭孔海绵,所述隔热腔体的上方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上方设有第四节能闭孔海绵,所述第四节能闭孔海绵的上方设有檐口包边,所述檐口包边的一端通过耐候密封胶与所述防水卷材连接。
1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槽体内相对两内侧壁分别设有凸台,两所述凸台上设有防尘网。
1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落水立柱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柱盖板,所述立柱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落水管的底部设有90度弯头,所述90度弯头的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伸出所述落水立柱外。
1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内前横梁与外前横梁使用尼龙隔热条穿接挤压后使用,通过尼龙隔热条,实现连接加强紧固与隔热、保温功能,在此腔体内使用节能闭孔海绵或聚氨酯保温材料填充,增强整体保温与隔热功能,实现内外冷、热桥分离;
20.将转换梁与前横梁搭接在一起,将所需要的角度调节好以后,使用螺杆或钻尾丝时行紧固连接,前横梁的圆弧形腔室可以与转换梁结合实现搭接调整任意角度,并且可以解决承重问题,前横梁的外侧采用了挂钩槽口设计,可以将落水槽卡入其中,实现榫卯搭接。
21.将第二防水密封胶条与前横梁对应槽口装配,然后与第二防水密封胶配合,在两胶条间使用密封胶进行粘接与密封,使前横梁与转换梁处形成一空腔体,在第二防水密封胶条装配前使用节能闭孔海绵进行填充密封,起到保温、隔热、隔音、防水效果。
22.在转换梁上方使用第一密封隔热胶条,使其转换梁与玻璃间实现软连接与密封作用,转换梁上方与檐口包边先使用防水卷材材料做好防水处理,然后再配合节能闭孔海绵起到保温、隔热、隔音功能,最后使用檐口包边将玻璃与转换梁包住,在与玻璃之间的缝隙间使用耐候胶进行填充密封起到防水、密封作用。
23.檐口包边可以将安装完成后的玻璃边保护起来,防止重物损伤玻璃,因为玻璃最为薄弱点是角部与边部,还可以实现顶面有雨水时将雨水直接导入到落水槽内,由落水槽将所有阳光房顶面水收集在一起,通过落水管将雨水统一排到指定的下水道内,有效有解决雨水自由流淌的问题。
24.落水槽内的防护网安装到落水槽内,可以使用耐候胶与凸台粘接,防护网可以有
效过滤树叶、纸屑等其它杂物,防止这些杂物落入落水槽内堵塞落水管。
25.落水管的设计与安装是隐藏在落水立柱内的,先将落水立柱用螺丝固定在角柱上,再将管卡安装在落水立柱上,最后将落水管用螺杆固定在管卡之上,所有安装固定完成后再把落水立柱盖板扣上接口,即起到美观作用,又起到将水集中排走的效果。
26.落水槽上设计螺丝孔可以将落水槽两侧的落水槽堵板用螺杆或钻尾丝固定,起到防水与美观的作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8.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横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换梁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落水立柱与角柱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32.其中:1-前横梁,2-转换梁,3-落水槽,4-钻尾丝,5-第四腔室,6-角柱,11-内前横梁,12-外前横梁,13-第一隔热条,14-第二隔热条,15-第一腔室,16-第三节能闭孔海绵,17-第二腔室,18-第三腔室,19-槽沟,20-第一防水密封胶条,21-隔热腔体,22-l型型材,23-防水卷材,24-第四节能闭孔海绵,25-檐口包边,26-装饰条,27-第二密封隔热胶条,28-压紧条,29-圆弧形型材,31-槽体,32-落水立柱,33-落水管,34-防尘网,35-槽管连接器,36-立柱盖板,37-管卡,51-第一节能闭孔海绵,52-第三密封隔热条,53-第二节能闭孔海绵,121-第四槽口,122-挂钩槽口,181-第三槽口,212-第二防水密封胶条,213-密封胶,221-第一槽口,222-第二槽口,223-t型工业螺杆,311-挂钩,331-90度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5.如图1-图6共同所示,一种阳光房用转换梁、前横梁与落水槽连接结构,包括前横梁1、转换梁2和落水槽3。
36.前横梁1包括内前横梁11和外前横梁12,内前横梁11与外前横梁12之间通过第一隔热条13和第二隔热条14连接,内前横梁11、外前横梁12、第一隔热条13和第二隔热条14之
间形成第一腔室15,第一腔室15内设有第三节能闭孔海绵16。
37.内前横梁11包括第二腔室17和第三腔室18,第二腔室17为圆弧形腔室,第三腔室18的顶部设有槽沟19,槽沟19包括弧形部和与弧形部连接的竖直部,竖直部的顶端与第二腔室17连接,第三腔室18的底部设有第三槽口181,外前横梁12的底部设有第四槽口121,槽沟19远离第二腔室17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一胶条槽口,第一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一防水密封胶条20,外前横梁12的外侧设有两个挂钩槽口122。
38.转换梁2包括隔热腔体21和l型型材22,隔热腔体21的上方设有防水卷材23,防水卷材23的上方设有第四节能闭孔海绵24,第四节能闭孔海绵24的上方设有檐口包边25,檐口包边25的一端通过耐候密封胶与防水卷材24连接。l型型材22的水平部分设有第一槽口221和第二槽口222,第一槽口221内设有t型工业螺杆223和与t型工业螺杆相适配的螺母,第二槽口222内设有装饰条26,装饰条26的顶部设有第二胶条槽口,第二胶条槽口内设有第二密封隔热胶条27,装饰条26与第二槽口之间设有压紧条28。压紧条28配合装饰条26使用可以使装饰条26紧紧的扣在第二槽口222上,在装饰条26上方再扣入第二密封隔热胶条27,第二密封隔热胶条27使玻璃与型材隔离实现软连接,避免硬连接,同时还可以实现密封功能,不让雨水和空气进入到室内,同时也可阻断玻璃与型材之间的热传导。
39.第一槽口221和第二槽口222连接处的底部设有圆弧形型材29,圆弧形型材29与内前横梁11通过钻尾丝4连接,钻尾丝4设于第一槽口221内,隔热腔体21的一侧顶部设有第五槽口,第五槽口内设有第一密封隔热胶条211,隔热腔体21远离第五槽口的一侧下部设有第六槽口,第六槽口内设有第二防水密封胶条212,第二防水密封胶条212通过密封胶213与第一防水密封胶条20连接,第二防水密封胶条212、前横梁1与转换梁2之间形成第四腔室5,第四腔室5内位于外前横梁12上方的位置设有第一节能闭孔海绵51,第四腔室5内位于隔热腔体21下方的位置设有第三密封隔热条52,第三密封隔热条52内设有第二节能闭孔海绵53。
40.落水槽3包括槽体31和落水立柱32,落水立柱32内设有落水管33,落水管33通过管卡37固定于落水立柱32内,落水立柱32通过钻尾丝与角柱6连接,槽体31内相对两内侧壁分别设有凸台,两凸台上设有防尘网34。槽体31内设有槽管连接器35,槽管连接器35的下端贯穿槽体31并与落水管33的顶部连接,槽体31的外侧设有挂钩311,挂钩311卡入挂钩槽口122内。落水立柱32的一侧设有可拆卸的立柱盖板36,立柱盖板36上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径优选为50mm,落水管33的底部设有90度弯头331,90度弯头331的一端通过通孔伸出落水立柱32外。
41.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