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45698发布日期:2023-03-04 03:3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房地产客户对住宅采光的期望越来越高,目前在高层建筑住宅尤其是叠墅产品中设计出现了提高室内采光的大间距阳台,也即只在同户住宅的某一建筑层设置阳台,这样一方面,上下层住宅之间的阳台间距扩大,从而扩大了住宅内的进光角度,使得住宅内更为明亮,另一方面大间距阳台按国家经委于1982年颁布的法规性文件规定,两个自然层内没有永久性顶盖或梁格的平台不计算面积,增加了客户赠送空间,也更受房地产客户青睐。
3.在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外立面上相邻阳台的大间距空间无法直接与附着式爬架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爬架的连接桁架连接成整体后,连接桁架由于各支撑点的支撑力不均,容易产生整体稳定不足的质量缺陷。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包括建筑墙体、一体成型于建筑墙体外壁上并呈大间距分布的延伸阳台,以及沿建筑墙体外侧分布并呈竖向分布的附着式爬架,相邻所述延伸阳台之间的建筑墙体外壁上固定有若干个水平钢结构梁,且水平钢结构梁的末端及延伸阳台自由端的主梁上均通过附墙支座与附着式爬架的内壁相固定;
6.所述水平钢结构梁的上下侧均对称分布有倾斜设置的内层钢管拉杆和外层钢管拉杆,位于同侧的内层钢管拉杆和外层钢管拉杆的首端通过同一个拉杆附墙件固定于建筑墙体上,且两个内层钢管拉杆的尾端分别固定于水平钢结构梁的中部上下侧,两个外层钢管拉杆的尾端分别固定于水平钢结构梁的末端上下侧。
7.可选地,所述水平钢结构梁靠近建筑墙体的一端固定有附墙钢板,且所述附墙钢板通过锚固螺栓固定于建筑墙体上。
8.可选地,所述拉杆附墙件为翻转90
°
的t形结构,且拉杆附墙件的竖向段通过锚固螺栓固定于建筑墙体上。
9.可选地,所述锚固螺栓穿设于建筑墙体上预埋的栓孔内,且锚固螺栓位于建筑墙体内壁的一侧设有钢板垫片。
10.可选地,所述水平钢结构梁上固定有四个分别连接内层钢管拉杆和外层钢管拉杆尾端的拉杆连接件。
11.可选地,所述延伸阳台自由端的主梁上还通过锚固螺栓固定有角钢三角架,且附
墙支座一端固定于角钢三角架上,另一端与附着式爬架的内壁相固定。
12.可选地,所述内层钢管拉杆与水平钢结构梁之间的倾斜角度为45
°‑
55
°
,所述外层钢管拉杆与水平钢结构梁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
°‑
40
°

13.可选地,所述内层钢管拉杆与外层钢管拉杆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内螺纹钢管、分别螺纹旋装于内螺纹钢管首尾端的两个调节螺杆,以及转动安装于调节螺杆自由端的连接端头。
14.本实用新型主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对称设置的四个钢管拉杆形成双层斜拉结构,且钢管拉杆可自由调节伸缩长度,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水平钢结构梁的水平偏移调节内层钢管拉杆和外层钢管拉杆的伸缩长度调节,实现伸缩支撑和斜拉的效果,大幅提高高层住宅大间距阳台之间的爬架连接刚度及承载力,有效对高层建筑大间距阳台之间的高度空间进行结构锚固。
16.2、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一方面保证了水平钢结构梁的水平向固定,保证大间距空间内对附着式爬架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适应支撑不同长度的水平钢结构梁,提升附着式爬架安装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20.图中:建筑墙体10、延伸阳台101、水平钢结构梁20、附墙钢板201、内层钢管拉杆30、外层钢管拉杆40、拉杆附墙件50、拉杆连接件60、锚固螺栓70、钢板垫片701、附墙支座80、角钢三角架90、附着式爬架a。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1-2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
23.一种高层大间距阳台住宅的双层斜拉爬架支撑结构,包括建筑墙体10、一体成型于建筑墙体10外壁上并呈大间距分布的延伸阳台101,以及沿建筑墙体10外侧分布并呈竖向分布的附着式爬架a,相邻所述延伸阳台101之间的建筑墙体10外壁上固定有若干个水平钢结构梁20,且水平钢结构梁20的末端及延伸阳台101自由端的主梁上均通过附墙支座80与附着式爬架a的内壁相固定;
24.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水平钢结构梁20的上下侧均对称分布有倾斜设置的内层钢管拉杆30和外层钢管拉杆40,位于同侧的内层钢管拉杆30和外层钢管拉杆40的首端通过同一个拉杆附墙件50固定于建筑墙体10上,且两个内层钢管拉杆30的尾端分别固定于水平钢结构梁20的中部上下侧,两个外层钢管拉杆40的尾端分别固定于水平钢结构梁20的末端上下侧;所述水平钢结构梁20上固定有四个分别连接内层钢管拉杆30和外层钢管拉杆40尾端的拉杆连接件6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钢管拉杆30与水平钢结构梁20之间的倾
斜角度为45
°‑
55
°
,所述外层钢管拉杆40与水平钢结构梁20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
°‑
40
°

25.其中,所述内层钢管拉杆30与外层钢管拉杆4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内螺纹钢管、分别螺纹旋装于内螺纹钢管首尾端的两个调节螺杆,以及转动安装于调节螺杆自由端的连接端头,本实施例中,内螺纹钢管的中部呈扁平状或加设扁平把手,以便于伸缩调节,可以理解的是,转动内螺纹钢管可实现两个调节螺杆同步延长或同步收缩;
26.本实施例中,上下对称设置的内层钢管拉杆30和外层钢管拉杆40均可自由调节伸缩长度,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水平钢结构梁20的水平偏移调节内层钢管拉杆30和外层钢管拉杆40的伸缩长度调节,实现伸缩支撑和斜拉的效果,大幅提高高层建筑(住宅)大间距阳台之间的爬架连接刚度及承载力,有效对高层建筑大间距阳台之间的高度空间进行结构锚固,同时利用上下对称设置的内层钢管拉杆30和外层钢管拉杆40总计四根可伸缩斜拉结构,一方面保证了水平钢结构梁20的水平向固定,保证大间距空间内对附着式爬架a的支撑,另一方面可以适应支撑不同长度的水平钢结构梁20,提升附着式爬架a安装的整体稳定性。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钢结构梁20靠近建筑墙体10的一端固定有附墙钢板201,且所述附墙钢板201通过锚固螺栓70固定于建筑墙体10上;所述拉杆附墙件50为翻转90
°
的t形结构,且拉杆附墙件50的竖向段通过锚固螺栓70固定于建筑墙体10上。
28.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2,所述锚固螺栓70穿设于建筑墙体10上预埋的栓孔内,且锚固螺栓70位于建筑墙体10内壁的一侧设有钢板垫片701,增大加固承载受力面,保证锚固螺栓70的稳定栓接作用。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由于延伸阳台101的飘板为悬挑构件承载力不足,所以其主梁充当加固角钢三角架90和附墙支座80的主受力构件,所述延伸阳台101自由端的主梁上还通过锚固螺栓70固定有角钢三角架90,且附墙支座80一端固定于角钢三角架90上,另一端与附着式爬架a的内壁相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锚固螺栓70穿设于延伸阳台101自由端的主梁上预埋的栓孔内以配合固定。
31.其他未描述结构参照实施例1。
3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锚固螺栓70均为m30对穿螺栓,有效的将附着式爬架a的承载力传递至建筑墙体10和主梁,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