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81633发布日期:2023-02-24 21:1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2.因建筑方案需要,一些建筑物往往设置斜屋面;斜屋面底部形成梁、柱三角形布置的结构体系,从而导致斜屋面处结构刚度集中,建筑结构竖向刚度突变、侧向刚度不规则,极易判定为特别不规则结构,甚至于判定为严重不规则结构,与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不符。
3.因此,针对采用斜屋面方案的建筑,研发一种适合于结构抗震设计的斜屋面结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屋面和平屋面,所述斜屋面与平屋面之间设置有结构柱;所述平屋面上设置有水平支墩,所述水平支墩上设置有滑动支座;所述斜屋面的底部边梁支承在滑动支座上;所述滑动支座仅对斜屋面底部边梁提供竖向支承作用,底部边梁与滑动支座之间可在水平方向发生自由的相对位移。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动支座为沿水平面设置的5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用胶粘于支墩混凝土面上。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屋面上方的建筑层高度低于水平支墩的高度。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平屋面对应水平支墩处设置有结构梁。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0.1)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斜屋面的底部边梁与水平支墩之间设置滑动支座的设计方案,在满足建筑方案的前提下,消除了斜屋面处的刚度集中,有效避免形成不规则结构,结构体系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则,结构抗震性能优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在高地震烈度地区更有利于结构抗震设计。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水平支墩、滑动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14.参阅附图可知: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屋面1和平屋面2,所述斜屋面1与平屋面2之间设置结构柱11;所述平屋面2上设置有水平支墩21,所述水平支墩21上设置有滑动支座22;所述斜屋面1的底部边梁12支承于滑动支座22上。
15.所述滑动支座22为5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用胶粘于水平支墩21顶部的混凝土面上。
16.所述平屋面2上方的建筑层3高度低于水平支墩21的高度。
17.所述平屋面2对应水平支墩21处设置有结构梁4。
18.实际使用中,为使建筑结构侧向刚度规则,需消除斜屋面处的刚度集中,因此需避免结构构件形成三角形的布置体系,为此在斜屋面1底部设置滑动支座22,释放斜屋面1底部与平屋面2的水平支墩21之间的水平向约束,有效消除结构刚度集中。
19.滑动支座22为一层5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滑动支座22用胶粘于水平支墩21顶部的混凝土面上。
20.斜屋面1底部的边梁12支承于滑动支座22之上,水平支墩21与斜屋面1底部的边梁12被滑动支座22隔开,水平支墩21对边梁12提供竖向支承,水平支墩21和边梁12在水平方向又可相对自由滑动,因此形成滑动支座22;水平支墩21处设置楼面梁以承担斜屋面的底部边梁12传递的集中线荷载,且水平支墩21高出平屋面2建筑层兼作挡水坎。
21.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屋面(1)和平屋面(2),所述斜屋面(1)与平屋面(2)之间设置结构柱(11);所述平屋面(2)上设置有水平支墩(21),所述水平支墩(21)上设置有滑动支座(22);所述斜屋面(1)的底部边梁(12)支承于滑动支座(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座(22)为5mm厚的聚四氟乙烯板,用胶粘于水平支墩(21)顶部的混凝土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屋面(2)上方的建筑层(3)高度低于水平支墩(21)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屋面(2)对应水平支墩(21)处设置有结构梁(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除斜屋面结构刚度集中的结构体系,涉及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领域。它包括斜屋面和平屋面,斜屋面与平屋面之间设置有结构柱;平屋面上设置有水平支墩,水平支墩上设置有滑动支座;斜屋面的底部边梁支承在滑动支座上;底部边梁与滑动支座之间可在水平方向发生自由的相对位移。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斜屋面的底部边梁与水平支墩之间设置滑动支座的设计方案,在满足建筑方案的前提下,消除了斜屋面处的刚度集中,有效避免形成不规则结构,结构体系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则,结构抗震性能优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在高地震烈度地区更有利于结构抗震设计。地震烈度地区更有利于结构抗震设计。地震烈度地区更有利于结构抗震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江飞 陈寅 李志 张华 王幼军 魏勇 吴晟 闫勇 郭亮 程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4
技术公布日:2023/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