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抗风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7436发布日期:2023-02-03 23:58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抗风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抗风柱。


背景技术:

2.抗风柱是设置在砖混结构房屋两端山墙内、抵抗水平风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将抗风柱在水平方向连接起来、起整体加固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梁简称为抗风横梁。抗风柱是单层工业厂房山墙处的结构组成构件,抗风柱的作用主要是传递山墙的风荷载,上通过铰节点与钢梁的连接传递给屋盖系统而至于整个排架承重结构,下通过与基础的连接传递给基础。抗风柱一般用于高耸、内部大空间、横墙少的砖混结构房屋,如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现有的抗风柱结构设施基本采用钢结构制成。
3.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抗风柱基本是通过单一的纵向支撑的钢制结构,在安装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力点较小,所以在与底部桩基进行安装连接时,稳定性和可靠性均较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钢结构抗风柱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抗风柱,解决了现有的抗风柱基本是通过单一的纵向支撑的钢制结构,在安装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力点较小,所以在与底部桩基进行安装连接时,稳定性和可靠性均较差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包括桩底板,所述桩底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底安装通孔,所述桩底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所述第二纵钢臂的前端和背端均与第一纵钢臂的表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桩顶板,所述桩顶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顶安装通孔,所述桩顶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铰接点支架,所述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侧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箍架,所述支撑箍架的侧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中部转动插接有转动支轴,所述转动支轴表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有辅助斜支臂,所述辅助斜支臂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连接弯轴,所述连接弯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支底板,所述辅助支底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辅助安装通孔。
7.优选的;所述第一纵钢臂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条,所述第二纵钢臂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条。
8.优选的;所述第一纵钢臂顶部和底部的第一加强条分别与桩顶板和桩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钢臂顶部和底部的第二加强条分别与桩顶板和桩底板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撑箍架、转动支轴、辅助斜支臂、第二轴承座、连接弯轴和辅助支底板的数量均为两个。
10.优选的;所述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纵钢臂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纵钢臂的前侧和背侧。
11.优选的;所述辅助支底板为圆盘状结构,所述辅助安装通孔为圆形通孔。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抗风柱;通过在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侧面的中部设置支撑箍架和第一轴承座以对转动支轴和辅助斜支臂进行支撑,且通过设置辅助斜支臂底部安装第二轴承座以转动连接连接弯轴和辅助支底板,即可将桩底板安装后,再通过将辅助斜支臂翻转,使得辅助支底板与地面齐平搭接再进行安装固定,即提供可可灵活调节的支撑强化结构,达到了便于在安装应用过程中增加支撑受力点的效果,使得整体抗风柱装置与底部桩基进行安装连接时更加稳定,实现了提高可靠性的目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立体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剖解立体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结构立体视图。
17.图中标号:1、桩底板;2、底安装通孔;3、第一纵钢臂;301、第一加强条;4、第二纵钢臂;401、第二加强条;5、桩顶板;6、顶安装通孔;7、铰接点支架;8、支撑箍架;9、第一轴承座;10、转动支轴;11、辅助斜支臂;12、第二轴承座;13、连接弯轴;14、辅助支底板;15、辅助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请结合参阅图1-3;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包括桩底板1,桩底板1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底安装通孔2,桩底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纵钢臂3和第二纵钢臂4,第二纵钢臂4的前端和背端均与第一纵钢臂3的表面固定安装,第一纵钢臂3和第二纵钢臂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桩顶板5,桩顶板5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顶安装通孔6,桩顶板5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铰接点支架7,第一纵钢臂3和第二纵钢臂4侧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箍架8,支撑箍架8的侧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的中部转动插接有转动支轴10,转动支轴10表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有辅助斜支臂11,辅助斜支臂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12,第二轴承座12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连接弯轴13,连接弯轴1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支底板14,辅助支底板14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辅助安装通孔15。
20.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纵钢臂3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条301,第二纵钢臂4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条401。
2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纵钢臂3顶部和底部的第一加强条301分别与桩顶板5和桩底板1固定连接,第二纵钢臂4顶部和底部的第二加强条401分别与桩顶板5和桩底板1固定连接。
2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箍架8、转动支轴10、辅助斜支臂11、第二轴承座12、连接弯轴13和辅助支底板14的数量均为两个。
2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纵钢臂3和第二纵钢臂4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纵钢臂3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纵钢臂4的前侧和背侧。
24.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支底板14为圆盘状结构,辅助安装通孔15为圆形通孔。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的工作原理如下:
26.在对整个抗风柱结构设施进行安装时,先将桩底板1通过底安装通孔2与桩基位置进行连接,再通过将辅助斜支臂11翻转,使得辅助支底板14与地面齐平搭接,再通过辅助安装通孔15对辅助支底板14进行固定,即可使整个抗风柱进行固定。
2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一纵钢臂3和第二纵钢臂4侧面的中部设置支撑箍架8和第一轴承座9以对转动支轴10和辅助斜支臂11进行支撑,且通过设置辅助斜支臂11底部安装第二轴承座12以转动连接连接弯轴13和辅助支底板14,即可将桩底板1安装后,再通过将辅助斜支臂11翻转,使得辅助支底板14与地面齐平搭接再进行安装固定,即提供可可灵活调节的支撑强化结构,达到了便于在安装应用过程中增加支撑受力点的效果,使得整体抗风柱装置与底部桩基进行安装连接时更加稳定,实现了提高可靠性的目标。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包括桩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底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底安装通孔,所述桩底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所述第二纵钢臂的前端和背端均与第一纵钢臂的表面固定安装,所述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桩顶板,所述桩顶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顶安装通孔,所述桩顶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铰接点支架,所述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侧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箍架,所述支撑箍架的侧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的中部转动插接有转动支轴,所述转动支轴表面的中部固定套接有辅助斜支臂,所述辅助斜支臂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连接弯轴,所述连接弯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支底板,所述辅助支底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辅助安装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钢臂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加强条,所述第二纵钢臂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加强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钢臂顶部和底部的第一加强条分别与桩顶板和桩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纵钢臂顶部和底部的第二加强条分别与桩顶板和桩底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箍架、转动支轴、辅助斜支臂、第二轴承座、连接弯轴和辅助支底板的数量均为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纵钢臂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纵钢臂的前侧和背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底板为圆盘状结构,所述辅助安装通孔为圆形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抗风柱,包括桩底板,桩底板的顶面和底面贯穿开设有底安装通孔,桩底板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第二纵钢臂的前端和背端均与第一纵钢臂的表面固定安装。在第一纵钢臂和第二纵钢臂侧面的中部设置支撑箍架和第一轴承座以对转动支轴和辅助斜支臂进行支撑,且通过设置辅助斜支臂底部安装第二轴承座以转动连接连接弯轴和辅助支底板,即可将桩底板安装后,再通过将辅助斜支臂翻转,使得辅助支底板与地面齐平搭接再进行安装固定,即提供可可灵活调节的支撑强化结构,达到了便于在安装应用过程中增加支撑受力点的效果,使得整体抗风柱装置与底部桩基进行安装连接时更加稳定,实现了提高可靠性的目标。高可靠性的目标。高可靠性的目标。


技术研发人员:兰伟 曹颍 陆飞飞 许家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蓝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1
技术公布日:20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