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1685发布日期:2023-06-10 01:18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


背景技术:

1、在目前的电力传输站的事故中,电缆接头的引起的故障比较高。对引起电缆接头故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通常是在风雨天气下,空气中的水分增加,水分进入电缆接头,使得电缆接头故障率提高。

2、但由于风雨天气,抢修环境恶劣,传统的都是采用脚手架搭建工棚施工,施工的环境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工棚施工环境无法保障是一个恒温恒湿无灰尘的密封的理想环境,更不能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特别是沿海地区由于湿度和空气盐分高等问题显得特别严重。即使在晴天的环境下,湿度也无法满足要求。简易工棚也无法对环境进行数据化检测和标准化的处理;会给电缆接头施工留下未知的安全隐患。存在以下缺陷:

3、1、特殊天气(雨天)无法抢修,延长整体抢修施工周期。

4、2、简易工棚密封性不好,无法达到湿度<70%的要求,无法抵御大风。

5、3、脚手架及工棚搭建和拆除的施工周期长。

6、因此,在特殊天气下(雨天),传统工棚无法达到抢修条件,无法及时对现场进行抢修。从现场需求出发,可研发一套可以隔绝特殊天气带来的影响,优化施工环境并且方便携带及搭建的可移动电缆抢修施工舱,减少抢修的时间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施工舱无法实现换气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定篷布和气柱,所述定篷布覆盖在气柱上形成舱体,所述舱体的前后两侧分别为前墙和后墙,所述前墙上开设有门口,所述门口的上端设置有门帘,所述门口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魔术贴,所述门帘与魔术贴配合,所述舱体与换气系统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舱体的四周设置有防风防水布。

4、进一步地,所述气柱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气柱组成框架,所述定篷布覆盖在框架上。

5、进一步地,所述门帘与魔术贴粘接。

6、进一步地,所述门帘将门口覆盖。

7、进一步地,所述气柱为pvc气密布制作而成。

8、进一步地,所述舱体与地面锚定。

9、进一步地,所述舱体的顶部呈拱形结构设置,且位于舱体的顶部的定篷布为透明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换气系统包括风管、新风装置、空气消毒装置和传感器,所述风管的一端与舱体连接,所述风管的另一端与新风装置连接,所述新风装置与空气消毒装置连接,所述舱体内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新风装置和空气消毒装置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舱体内设置有传感器座,所述传感器座位于风管的一端,所述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座上。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利用pvc气密布高性能的柔性材料制作成充气帐篷结构框架、具有抗张强度高,刚性大,重量轻,抗风阻力小,防水、隔热、抗寒、隔音性能好、安装拆卸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与地面加以锚定、与地垫之间形成一种能抵御风,霜,雨,雪的可移动密封建筑。整体具有经济、节能、环保等特点,是真正的绿色建筑。通过传感器可对舱体内的气体进行检测,当需要对舱体气体换气时,可通过传感器将信号反馈至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开启新风装置、空气消毒装置对舱体内换气。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定篷布(1)和气柱(2),所述定篷布(1)覆盖在气柱(2)上形成舱体(13),所述舱体(13)的前后两侧分别为前墙(4)和后墙,所述前墙(4)上开设有门口(5),所述门口(5)的上端设置有门帘(6),所述门口(5)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魔术贴(7),所述门帘(6)与魔术贴(7)配合,所述舱体(13)与换气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3)的四周设置有防风防水布(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2)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气柱(2)组成框架,所述定篷布(1)覆盖在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帘(6)与魔术贴(7)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帘(6)将门口(5)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柱(2)为pvc气密布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3)与地面锚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3)的顶部呈拱形结构设置,且位于舱体(13)的顶部的定篷布(1)为透明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13)内设置有传感器座(12),所述传感器座(12)位于风管(8)的一端,所述传感器(11)设置在传感器座(12)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电缆熔接施工舱。目前,工棚施工环境无法得到保障;本技术包括定篷布和气柱,定篷布覆盖在气柱上形成舱体,舱体的前后两侧分别为前墙和后墙,前墙上开设有门口,门口的上端设置有门帘,门口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魔术贴,门帘与魔术贴配合,舱体的四周设置有防风防水布,气柱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气柱组成框架,定篷布覆盖在框架上,门帘与魔术贴粘接,门帘将门口覆盖,气柱为PVC气密布制作而成,舱体与地面锚定,舱体的顶部呈拱形结构设置,且位于舱体的顶部的定篷布为透明结构。施工环境得到保证,设换气系统,可以隔绝特殊天气带来的影响,优化施工环境并且方便携带及搭建的可移动电缆抢修施工舱,减少抢修的时间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胡胄,张汉斌,田晖,王刚,熊安,邱千里,孙海生,周志强,曹雷,娄凌杰,梁郭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启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电力建设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