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6445发布日期:2023-03-14 23:4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2.梁是用于对建筑整体结构进行支撑固定和承载横向力以及剪力的承托构件,在建筑过程中对于梁的浇筑,都会采用非常强的支撑加固方式对梁的模板进行加固,以保证梁在浇筑完成后的质量,同时保证梁自身的强度。
3.目前,现有的大跨度梁一般应用于高空对接浇筑使用,将两侧建筑之间连通,而这种梁的模板在织造时一般都会采用钢管支撑的方式,用于保证梁的浇筑稳定性,但由于梁的跨度大,且位于高空位置,会导致梁的中部无法采用钢管直立支撑,容易导致梁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断裂的状况,非常危险。
4.因此,需要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能解决高空大跨度梁在浇筑时中部无法直立支撑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
7.包括基础,纵向安装于基础之间的基础承载管,横向等距固定于基础承载管顶面的横向钢管,还包括:
8.纵向稳固杆,所述纵向稳固杆纵向等距固定于横向钢管顶面两侧;
9.竖直加固杆,所述竖直加固杆垂直向穿设于纵向稳固杆与横向钢管连接处位置内侧,所述竖直加固杆位于纵向稳固杆与横向钢管之间的一段固定连接在纵向稳固杆与横向钢管外壁;
10.加固架,所述加固架固定于竖直加固杆顶端中部,所述竖直加固杆顶部穿设于加固架之间,且所述竖直加固杆穿设于加固架内侧的位置固定连接于加固架外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钢管顶面固定有模板,所述模板两端抵接于竖直加固杆外壁。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架中部位于基础承载管正上方穿设有等距排布的纵向承载杆,所述纵向承载杆两端延伸至基础正上方。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直加固杆底端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延伸至基础承载管下方。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延伸杆顶端连接竖直加固杆的位置固定有下部加强架,所述下部加强架内部结构与加固架对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架内侧包括纵向管和横向管,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交错安装,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连接处呈垂直固定。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纵向管和横向管固定连接的位置设有直角扣架,所述直角扣架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纵向管和横向管外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在基础承载管的两侧增设有纵向稳固杆和竖直加固杆,并在基础承载管的上侧设置有加固架,使基础承载管顶部形成稳定的矩形空间通道,极大的增加了梁在浇筑时的安全性,且通过加固架与是指加固杆的连接,可以使空间通道内侧安装的模板在受到混凝土的重量时,由加固架进行分担,极大的提高了梁在浇筑时的稳定性;
19.2、本实用新型在加固架的顶部内侧穿设有纵向承载杆,可以使加固架的中部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增加加固架通过竖直加固杆对基础承载管所提供的拉力,使得基础承载管顶部的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支撑强度更高,而基础承载管底部设置的下部加强架,则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的整体承载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础承载管位置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层加固架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纵向承载管安装完成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基础;2、基础承载管;3、横向钢管;4、纵向稳固杆;5、竖直加固杆;6、加固架;7、模板;8、纵向承载杆;9、下部加强架;10、延伸杆;11、纵向管;12、横向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6.实施例1
27.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包括基础1,纵向安装于基础1之间的基础承载管2,横向等距固定于基础承载管2顶面的横向钢管3,还包括:
28.纵向稳固杆4,所述纵向稳固杆4纵向等距固定于横向钢管3顶面两侧;
29.竖直加固杆5,所述竖直加固杆5垂直向穿设于纵向稳固杆4与横向钢管3连接处位置内侧,所述竖直加固杆5位于纵向稳固杆4与横向钢管3之间的一段固定连接在纵向稳固杆4与横向钢管3外壁;
30.加固架6,所述加固架6固定于竖直加固杆5顶端中部,所述竖直加固杆5顶部穿设于加固架6之间,且所述竖直加固杆5穿设于加固架6内侧的位置固定连接于加固架6外壁;
31.所述横向钢管3顶面固定有模板7,所述模板7两端抵接于竖直加固杆5外壁;
32.所述加固架6内侧包括纵向管11和横向管12,所述纵向管11和横向管12交错安装,
所述纵向管11和横向管12连接处呈垂直固定;
33.所述纵向管11和横向管12固定连接的位置设有直角扣架,所述直角扣架的两端固定连接在纵向管11和横向管12外壁;
34.使用时,将基础承载管2纵向连接在两侧基础1上方,并进行固定,之后将横向钢管3固定在基础承载管2顶面,形成十字交叉,此时基础承载管2顶面已经形成可以行走的基础1,当横向钢管3安装完成后,将纵向稳固杆4固定在横向钢管3和基础1承载管两侧,之后把竖直加固杆5安装在基础承载管2、横向钢管3、纵向稳固杆4之间,并将竖直加固杆5与其固定连接,此时竖直加固杆5则为垂直状态,可以将横向钢管3顶面形成可以行走的基础1进行保护,当竖直加固杆5固定完成后,在竖直加固杆5顶端将加固架6进行固定连接,即可完成整个支撑系统,保证在横向钢管3顶部织造的模板7的稳定性;
35.需要说明的是:加固架6固定于竖直加固杆5的顶端,且竖直加固杆5以纵向多个连接的方式,将加固架6两端与基础承载管2的两端以及中部进行连接,从而可以使基础承载管2顶部所受到的压力,通过竖直加固杆5传导到加固架6的位置,由加固架6进行分担承载,从而提高了基础1承载管位置的牢固性;
36.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内部钢管连接均采用直角扣架进行连接,保证了所有钢管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使得大跨度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更加的牢固,支撑性能更强,浇筑梁是安全性更高。
37.实施例2
38.请参照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2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相同,不同部分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跨度梁模板支撑系统,所述加固架6中部位于基础承载管2正上方穿设有等距排布的纵向承载杆8,所述纵向承载杆8两端延伸至基础1正上方;
39.所述竖直加固杆5底端连接有延伸杆10,所述延伸杆10延伸至基础承载管2下方;
40.所述延伸杆10顶端连接竖直加固杆5的位置固定有下部加强架9,所述下部加强架9内部结构与加固架6对应;
41.在加固架6安装完成后,如基础承载管2位置的承载力依旧不够,可以在加固架6的中部安装上纵向承载杆8,提高加固架6的牢固性,使得加固架6能够具备更强的承载性能,进一步的增加基础承载管2位置的承载性能,同时也可以在竖直加固杆5的底部连接上延伸杆10,并在延伸杆10的位置安装下部加强架9,对整个架构基础的底部支撑力进行提高,增加装置在对梁的浇筑承载力,提高梁的浇筑安全性。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
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