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3265发布日期:2023-02-21 19:0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架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内钢架,建筑内钢架是以梁和柱组成的多层多跨刚架,其主要作用是用来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构件。
3.在建筑内钢架的运用过程中,通常采用采用单一的螺栓对建筑内钢架进行固定,而建筑内钢架的周身缺少加固结构,如果建筑内钢架中螺栓脱离,则会直接造成安全事故,部分用于建筑内钢架的加固结构较为简单,不能适应不同斜面,适应范围较小,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告号为cn217027450u的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上述专利通过转动旋转帽,驱动螺纹杆转动,利用螺纹杆与滑动块之间的螺纹配合,对滑动块、横置板和压板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压板将建筑内钢架紧压,实现对建筑内钢架的加固,并且其压板通过铰接设置的连杆进行角度偏转调节,从而适应不同斜面,但是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压板的偏转角度调节,仅通过连杆的长度进行调节处理,其缺乏对连杆角度调节后其长度进行锁止构件,从而造成其在偏转角度调节处理时易出现角度调节不便以及其稳定性能较差的现象,从而影响对钢架的加固效果。
4.因此,需要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建筑内钢架进行加固处理时其加固构件偏转角度调节不便以及稳定性能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包括装配板,所述装配板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均螺纹贯穿有紧固螺栓,所述装配板的顶面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与螺纹杆同轴固定的转动块,所述装配板的顶面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外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两端面均固定有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加固板,所述装配板的顶面设置有加固板相配合的调节机构。
7.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与所述装配板的顶面固定,所述限位框与所述装配板的顶面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顶面设置有螺纹贯穿限位框顶面的限位螺栓,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加固板之间铰接有支撑杆,所述装配板的侧面中心处固定有转动套,两个所述移动块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套与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同轴固定。
8.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移动块的竖直截面呈l形设置,所述转动块的竖直截面呈十字形设置。
9.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装配板的顶面滑动贯穿有u形杆,所述u形杆的底部侧面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螺纹通槽,所述紧固螺栓螺纹贯穿所述螺纹通槽。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螺纹块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槽,所述u形杆的顶部底面设置有朝下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定位槽的内壁相接触。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装配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垫圈,所述垫圈滑动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栓的外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转动杆的转动,即可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块的配合作用,使得加固板随着移动块在装配板的顶面进行水平位置调节,通过u形杆在装配板的顶面进行插接,即可使得u形杆底部的凸起与滑动块的定位槽进行卡合处理,并通过支撑杆对加固板的支撑,从而大大提高加固板在水平加固调节处理的稳定性。
14.(2)通过滑动块在限位框的内部进行滑动,即可使得支撑杆带动加固板进行角度调节处理,并通过限位螺栓的限位锁紧,从而提高对加固板进行偏转角度加固调节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块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孔和螺纹通槽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装配板;2、安装孔;3、紧固螺栓;4、固定座;5、螺纹杆;6、转动块;7、螺纹块;8、移动块;9、调节机构;91、限位框;92、滑动块;93、限位螺栓;94、支撑杆;95、转动套;96、转动杆;10、u形杆;11、螺纹通槽;12、定位槽;13、凸起;14、垫圈;15、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20.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内钢架改造加固结构,包括装配板1,装配板1的一侧侧壁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安装孔2,每个安装孔2的内壁均螺纹贯穿有紧固螺栓3,装配板1的顶面固定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固定座4,两个固定座4之间转动连接有螺
纹杆5,其中一个固定座4的外侧设置有与螺纹杆5同轴固定的转动块6,装配板1的顶面设置有与螺纹杆5外表面螺纹连接的螺纹块7,螺纹块7的两端面均固定有移动块8,两个移动块8的顶端外侧设置有加固板15,装配板1的顶面设置有加固板15相配合的调节机构9,移动块8的竖直截面呈l形设置,转动块6的竖直截面呈十字形设置。
23.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调节机构9包括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框91,限位框91与装配板1的顶面固定,限位框91与装配板1的顶面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块92,滑动块92的顶面设置有螺纹贯穿限位框91顶面的限位螺栓93,滑动块92与加固板15之间铰接有支撑杆94,装配板1的侧面中心处固定有转动套95,两个移动块8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96,转动套95与转动杆96的外表面同轴固定。
24.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在对建筑内钢架进行加固处理时,首先将装配板1放置于待加固区域的顶面,此时通过转动杆96的转动,带动螺纹杆5在固定座4之间进行转动处理,从而使得螺纹块7在装配板1的顶面进行滑动,从而使得移动块8带动加固板15在装配板1的顶面进行水平移动,从而使得加固板15移动至待加固区域,在加固板15移动的过程中,此时支撑杆94带动着滑动块92在限位框91内进行水平滑动,从而实现对加固板15的垂直加固处理;
25.当需要加固板15进行倾斜向上进行斜面贴合加固安装时,此时再次将滑动块92在限位框91内朝外移动,即可通过支撑杆94的移动带动加固板15进行偏转角度调节处理,角度调节完成后,通过限位螺栓93在限位框91表面进行螺纹转动,使得限位螺栓93对滑动块92顶面进行螺纹挤压限位,从而实现加固板15对倾斜面的加固调节处理。
26.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转动杆96的转动,即可通过螺纹杆5与螺纹块7的配合作用,使得加固板15随着移动块8在装配板1的顶面进行水平位置调节,并通过支撑杆94对加固板15的支撑,从而大大提高加固板15在水平加固调节处理的稳定性;当需要对加固板15进行偏转角度加固处理时,通过滑动块92在限位框91的内部进行滑动,即可使得支撑杆94带动加固板15进行角度调节处理,并通过限位螺栓93的限位锁紧,从而提高对加固板15进行偏转角度加固调节的稳定性。
2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值得具体说明的是,装配板1的顶面滑动贯穿有u形杆10,u形杆10的底部侧面开设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螺纹通槽11,紧固螺栓3螺纹贯穿螺纹通槽11,螺纹块7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定位槽12,u形杆10的顶部底面设置有朝下延伸的凸起13,凸起13与定位槽12的内壁相接触,装配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垫圈14,垫圈14滑动套设于紧固螺栓3的外围,其中u形杆10的设置,在加固板15进行加固处理完成后,通过u形杆10在装配板1的顶面进行插接,即可使得u形杆10底部的凸起13与滑动块92的定位槽12进行卡合处理,此时通过在紧固螺栓3外表面套设垫圈14,通过紧固螺栓3在装配板1上进行螺纹转动,即可使得紧固螺栓3贯穿u形杆10的螺纹通槽11,从而对装配板1进行更好的螺纹锁紧处理。
28.综上:通过转动杆96的转动,即可通过螺纹杆5与螺纹块7的配合作用,使得加固板15随着移动块8在装配板1的顶面进行水平位置调节,通过u形杆10在装配板1的顶面进行插接,即可使得u形杆10底部的凸起13与滑动块92的定位槽12进行卡合处理,并通过支撑杆94对加固板15的支撑,从而大大提高加固板15在水平加固调节处理的稳定性;通过滑动块92在限位框91的内部进行滑动,即可使得支撑杆94带动加固板15进行角度调节处理,并通过
限位螺栓93的限位锁紧,从而提高对加固板15进行偏转角度加固调节的稳定性。
29.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