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20763发布日期:2023-07-07 18:0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叠合板,具体为装配式叠合板。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家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愈发的重视,装配式建筑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在我们国家的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装配式建筑中对预制构件的大量使用改善了传统现浇结构的浪费局面,特别是对叠合板的大量使用,既节省了模板的使用,又提高了结构的刚度与整体性,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建筑模板,当混凝土浇筑时,叠合板的连接部件与钢筋和混凝土融为一体,起到更加粘合更加牢固的作用。

2、目前,公告号为cn2105079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所述装配式叠合板包括蜂窝梁,两相互平行的蜂窝梁上侧焊接翼缘钢板,所述蜂窝梁与预制板预制在一起插接相连,所述翼缘钢板伸出搭在叠合梁上的箍筋间距中,并与箍筋平齐,预制板之间通过拼缝连接,接缝处设有板底连接纵筋,所述翼缘钢板上为现浇层。

3、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呈l形结构的蜂窝梁在预制板中,混凝土浇筑的预制板对蜂窝梁进行定位,在对叠合板进行吊装时,吊钩易使得预制板出现破损,影响叠合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吊钩易使得预制板出现破损问题,提供装配式叠合板。

2、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装配式叠合板,包括用混凝土浇筑的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包括预制板和骨架,且骨架位于预制板内,所述骨架为钢筋材质,所述骨架呈双层编织结构,所述骨架的相邻孔洞穿设有为钢筋材质的吊梁,位于所述骨架下方的吊梁的两端焊接,位于同一排的所述吊梁焊接有同一个横梁。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制作时,将骨架在浇筑模具中放好,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在淹没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吊梁,在对叠合板本体进行吊起时,吊梁与骨架捆绑,且收到混凝土的结合力作用,可使得吊梁与叠合板本体之间结合紧密,因此,可实现保护叠合板本体和预制板的效果。

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叠合板本体上方的吊梁呈圆弧状结构。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圆弧状结构的设计,可使得吊梁和吊钩之间的接触面为弧面,可使得吊钩处于吊梁的顶部,在对吊梁进行吊起操作时,可使得吊钩对吊梁的施力均匀,可避免吊梁因受力不均匀而对叠合板本体造成损伤。

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骨架的同一孔洞内的吊梁为两根组成,位于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和两个吊梁的相对一面焊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梁的设置,可进一步增加吊梁和骨架与横梁之间的连接力,可使得吊梁被吊起时,叠合板本体有足够的承力。

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梁和横梁的连接处焊接有卡环,所述卡环套设在吊梁和横梁的连接处表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环的设置,可对吊梁和横梁的连接处进行固定,可避免吊梁和横梁的连接处分离,进而使得叠合板本体混为一体,增加叠合板本体的吊起安全性。

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直杆,所述直杆位于叠合板本体外。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杆的设置,可便于施工员后续对叠合板本体进行操作,可便于后续对不同叠合板本体进行安装和连接。

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骨架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倒钩,且倒钩位于叠合板本体外。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钩的设置,可便于在相邻的叠合板本体之间加装钢筋架,可增加相互之间的固定稳定性。

1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合板本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应力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应力槽的设置,即对叠合板本体的顶部进行应力分散,可避免呈平面式的叠合板本体出现断裂的情况,可对叠合板本体进行保护,保证施工质量。

16、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合板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放置槽,且放置槽与横梁一一对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槽的设置,在对叠合板本体进行放置时,使得位于上方的叠合板本体的底部的放置槽卡至位于下方的叠合板本体的横梁上,此时上下相邻的叠合板本体之间放置稳定。

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9、本申请中,在进行制作时,将骨架在浇筑模具中放好,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在淹没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吊梁,在对叠合板本体进行吊起时,吊梁与骨架捆绑,且收到混凝土的结合力作用,可使得吊梁与叠合板本体之间结合紧密,因此,可实现保护叠合板本体和预制板的效果。



技术特征:

1.装配式叠合板,包括用混凝土浇筑的叠合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包括预制板(10)和骨架(2),且骨架(2)位于预制板(10)内,所述骨架(2)为钢筋材质,所述骨架(2)呈双层编织结构,所述骨架(2)的相邻孔洞穿设有为钢筋材质的吊梁(3),位于所述骨架(2)下方的吊梁(3)的两端焊接,位于同一排的所述吊梁(3)焊接有同一个横梁(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上方的吊梁(3)呈圆弧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骨架(2)的同一孔洞内的吊梁(3)为两根组成,位于所述横梁(4)的两侧分别和两个吊梁(3)的相对一面焊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梁(3)和横梁(4)的连接处焊接有卡环(5),所述卡环(5)套设在吊梁(3)和横梁(4)的连接处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直杆(7),所述直杆(7)位于叠合板本体(1)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倒钩(6),且倒钩(6)位于叠合板本体(1)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应力槽(8)。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放置槽(9),且放置槽(9)与横梁(4)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叠合板领域,公开了装配式叠合板,包括用混凝土浇筑的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包括预制板和骨架,且骨架位于预制板内,所述骨架为钢筋材质,所述骨架呈双层编织结构,所述骨架的相邻孔洞穿设有为钢筋材质的吊梁,位于所述骨架下方的吊梁的两端焊接,位于同一排的所述吊梁焊接有同一个横梁,位于所述叠合板本体上方的吊梁呈圆弧状结构。本申请中,在进行制作时,将骨架在浇筑模具中放好,然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在淹没骨架和位于下方的吊梁,在对叠合板本体进行吊起时,吊梁与骨架捆绑,且收到混凝土的结合力作用,可使得吊梁与叠合板本体之间结合紧密,因此,可实现保护叠合板本体和预制板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勇,李志鹏,张华,卫力,田雨,邢晋熙,路亮,翟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