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720354发布日期:2023-07-07 17:52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装配式墙体技术,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1、装饰一体化墙体装配式建造技术逐渐被大众重视,其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目前的装配式墙体需要大量的龙骨,其结构相对复杂,安装效率也低,特别是与钢结构安装时,因钢梁不可打孔生根,需要进行焊接等操作,这无疑使得安装过程更加复杂,施工效率很低。另外,钢结构风载横向位移明显常常导致装配式墙体墙体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简化了结构,可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包括横梁、墙主体和连接组件,所述横梁和所述墙主体上下设置且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横梁和所述墙主体;

3、所述横梁包括水平的下翼缘板,所述下翼缘板连接所述连接组件;

4、所述墙主体包括多个墙体模块,多个所述墙体模块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墙体模块包括面板组件、支撑条、z型龙骨和隔声保温材料,所述面板组件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墙面板,所述支撑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条都设置在两个所述墙面板之间且与所述面板组件围成空腔,所述隔声保温材料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5、所述面板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设置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一个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支撑条背向所述空腔的端面与两个所述墙面板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交错布置,形成阶梯状,构成第一阶梯面,所述z型龙骨与所述第一阶梯面贴合且连接;

6、另一个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支撑条背向所述空腔的端面与两个所述墙面板在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交错布置,形成阶梯状,构成第二阶梯面,所述第二阶梯面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阶梯面匹配;

7、两个相邻的所述墙体模块中,一个所述墙体模块的第一阶梯面与另一所述墙体模块的第二阶梯面对应,所述z型龙骨夹在一个所述墙体模块的第一阶梯面与另一所述墙体模块的第二阶梯面之间;

8、所述连接组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固件、角固件和槽卡件;

9、所述卡固件与所述下翼缘板的底面相抵,所述卡固件在第二方向一端设有插槽,另一端连接所述角固件且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板;所述卡固件包括与所述下翼缘板间隔设置的紧固板,所述槽卡件与所述紧固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紧固板背向所述下翼缘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槽卡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墙主体夹在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槽卡件之间,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0、所述下翼缘板的一端设置为与所述插槽插接,另一端夹持在所述角固件和所述卡固件之间;

11、所述角固件的一端抵在所述下翼缘板的顶面,另一端抵在所述卡固件的顶面,所述角固件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卡固件连接,用以将所述卡固件的一端吊装在所述下翼缘板上。

12、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撑条设置为长条形板状且都垂直于所述墙面板,所述支撑条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开孔,形成中空结构;

13、两个所述墙面板分别设置为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支撑条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设置为第一抵接端和第二抵接端;

14、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支撑条中,所述第一抵接端与所述第一墙板相抵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抵接端的部分与所述第二墙板相抵且连接,所述第二抵接端的另一部分与所述z型龙骨贴合。

15、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z型龙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板、第二直板和第三直板,所述第一直板和第三直板都垂直于所述第二直板且分别向所述第二直板的两侧延伸;

16、所述第一直板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墙板面向所述第二墙板的端面相抵,所述第二直板设置为与所述支撑条背向所述空腔的端面相抵且通过螺钉与所述支撑条连接,所述第三直板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抵接端贴合。

17、一种可能的设计,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模块还通过紧固螺钉连接,所述紧固螺钉设置连接一个所述墙体模块上的z型龙骨和另一个所述墙体模块上的支撑条;

18、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墙板的端部对应所述第二抵接端的中部设置。

19、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卡固件包括上压板和抵靠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抵靠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20、所述上压板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抵靠板,所述上压板和所述抵靠板处于第一连接板的同一侧,所述上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抵靠板围成所述插槽;

21、所述抵靠板与所述下翼缘板相抵,所述抵靠板上设有凸包,所述凸包背向所述下翼缘板突出,所述凸包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所述紧固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紧固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22、所述槽卡件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端且处于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紧固板贴合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墙主体设置在所述限位板和所述底板。

23、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角固件包括压板和竖卡板,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竖卡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压板垂直于所述竖卡板,所述压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下端面与所述下翼缘板的上端面相抵,所述竖卡板远离所述压板的一端与所述抵靠板的顶面相抵,所述压板和所述抵靠板设有用以所述紧固件贯穿的通孔。

24、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竖卡板在背向所述压板的一端设有限位槽,所述抵靠板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用以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限位所述角固件和所述卡固件。

25、一种可能的设计,还包括支撑件和两个吊顶装饰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限位板背向所述槽卡件的一侧,两个所述吊顶装饰板分别处于所述连接组件在第二方向的两侧;

26、所述支撑件包括腹板、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分别位于所述腹板的两端且处于所述腹板的同一侧,所述腹板与所述限位板贴合且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边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齐平;

27、一个所述吊顶装饰板的一端搭在所述第二侧板上,另一个所述吊顶装饰板的一端搭在所述第一边板上。

28、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支撑条设置为纤维增强水泥板,纤维增强石膏板,玻纤布基石膏板,玻纤布增强混凝土板,多孔木塑板,锯屑刨花板,秸秆木屑复合板或木片层压中空板;

29、所述隔声保温材料设置为矿棉、玻璃棉、岩棉、发泡树脂、发泡陶瓷、发泡珍珠岩、硅酸铝纤维或陶瓷纤维,所述隔声保温材料设置为与一所述墙面板贴合且与另一所述墙面板间隔设置;

30、所述墙面板设置为石膏板、纤维水泥板或硅酸钙板;

31、所述吊顶装饰板设置为带有装饰层的板材。

3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包括:

33、安装卡固件和角固件,将卡固件贴合在横梁的底面且下翼缘板的一端插入插槽内,再取角固件安装在卡固件具有限位板的一侧,上紧紧固件而将卡固件的锁紧在下翼缘板上;

34、安装墙主体,逐一安装各个墙体模块,每个墙体模块的一侧都抵靠在对应的限位板上,其中,每安装一个墙体模块,在墙体模块的另一侧安装槽卡件;

35、安装支撑件,在每个限位板上都安装一个支撑件;

36、安装吊顶装饰板,将支撑件和槽卡件上都钉装吊顶装饰板。

37、相比于一些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结构简单,免焊接,现场施工效率高,节能环保。z型龙骨与支撑条配合制成墙体模块,实现自配合安装,墙体模块模数化、标准化,适合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同时,高强度的墙体模块仅用一根z龙骨,使用成本较低的支撑条,解决了墙体模块码放、运输承压问题。装配式墙体安装结构解决了墙体模块与工字梁固定生根难题,无焊接精度高,减少火灾危险,构件安装简便快捷,安装强度高。墙体模块顶部被卡合住,并可适当沿着工字梁长度方向滑动,以缓解和避免在风力载荷作用下钢结构主体发生横向层间位移导致的墙体模块间的开裂。

39、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