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2.现有建筑模板的安装步骤比较繁琐,需要利用大量的螺栓紧固,还需要向模板中钉入若干铁钉,以确保模具的强度,不仅安装时间长,而且后期非常不好拆卸,并且由于一些模板中植入铁钉过多,会导致模板受损,无法多次利用,增加了建造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板一和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板一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两个矩形槽,且两个相对的矩形槽之间插接有固定板二,且两个固定板一与两个固定板二组合后形成一个腔体,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两个固定板一进行限位,使固定板一无法与固定板二分离,所述限位组件可调节两个固定板一的间距。
6.采用上述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板一和两个固定板二可组成混凝土浇筑模,通过开设矩形槽可防止固定板二位移,通过限位组件带动两个固定板一相互靠近,使两个固定板一与两个固定板二侧面紧密接触,通过限位组件可提供固定板一支撑力,防止混凝土注入后两个固定板一被撑开,当混凝土凝固后,需要拆模时,再通过限位组件带动两个固定板一相互远离,使两个固定板一与两个固定板二相互分离,这样即完成了拆模。
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滑动设置有两个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内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端面穿过矩形框侧壁并与矩形框转动连接,所述螺杆端面固定有把手,所述固定条表面滑动设置有矩形套,且两个矩形套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一的相背面。
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条与矩形套间隙配合。
9.作为优选,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相互对称。
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侧面靠下位置均固定有支撑板。
11.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底部与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的底部齐平。
12.作为优选,所述把手的形状为柱状。
13.有益效果在于:
14.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板一和两个固定板二可组成混凝土浇筑模,通过开设矩形槽可防止固定板二位移,通过限位组件带动两个固定板一相互靠近,使两个固定板一与两个固
定板二侧面紧密接触,通过限位组件可提供固定板一支撑力,防止混凝土注入后两个固定板一被撑开,当混凝土凝固后,需要拆模时,再通过限位组件带动两个固定板一相互远离,使两个固定板一与两个固定板二相互分离,这样即完成了拆模,该结构拆装过程简单,并且可多次利用,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1、固定板一;2、矩形槽;3、固定板二;4、支撑板;5、限位组件;6、矩形框;7、矩形套;8、固定条;9、螺杆;1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2.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板一1和两个限位组件5,两个固定板一1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两个矩形槽2,且两个相对的矩形槽2之间插接有固定板二3,且两个固定板一1与两个固定板二3组合后形成一个腔体,两个限位组件5用于对两个固定板一1进行限位,使固定板一1无法与固定板二3分离,限位组件5可调节两个固定板一1的间距。
23.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限位组件5包括矩形框6,矩形框6内滑动设置有两个固定条8,固定条8内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9,螺杆9端面穿过矩形框6侧壁并与矩形框6转动连接,螺杆9端面固定有把手10,固定条8表面滑动设置有矩形套7,且两个矩形套7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一1的相背面,通过把手10转动螺杆9,螺杆9通过与螺纹孔螺纹传动可移动固定条8,固定条8通过矩形套7可带动固定板一1移动,分别转动两个螺杆9,便可调节两个固定板一1的间距,且固定条8可与矩形套7分离,这样设计便于将该结构拆分成多个部分,以便存放和搬运,把手10的形状为柱状,这样设计可将钢管插在把手10上,可利用钢管转动把手10,这样可增加转动把手10的力矩,固定条8与矩形套7间隙配合,这样设计可防止矩形套7相对于固定条8上下晃动,进而导致固定板一1不稳定,两个限位组件5相互对称,这样设计两个限位组件5的位置,可提高两个限位组件5对两个固定板一1限位的稳定性;
24.固定板一1和固定板二3侧面靠下位置均固定有支撑板4,通过设置支撑板4可实现
固定板一1和固定板二3竖立放置,以便组装,支撑板4底部与固定板一1和固定板二3的底部齐平。
25.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两个固定板一1和两个固定板二3可组成混凝土浇筑模,通过开设矩形槽2可防止固定板二3位移,通过限位组件5带动两个固定板一1相互靠近,使两个固定板一1与两个固定板二3侧面紧密接触,通过限位组件5可提供固定板一1支撑力,防止混凝土注入后两个固定板一1被撑开,当混凝土凝固后,需要拆模时,再通过限位组件5带动两个固定板一1相互远离,使两个固定板一1与两个固定板二3相互分离,这样即完成了拆模。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1.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固定板一(1)和两个限位组件(5),两个所述固定板一(1)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两个矩形槽(2),且两个相对的矩形槽(2)之间插接有固定板二(3),且两个固定板一(1)与两个固定板二(3)组合后形成一个腔体,两个所述限位组件(5)用于对两个固定板一(1)进行限位,使固定板一(1)无法与固定板二(3)分离,所述限位组件(5)可调节两个固定板一(1)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矩形框(6),所述矩形框(6)内滑动设置有两个固定条(8),所述固定条(8)内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端面穿过矩形框(6)侧壁并与矩形框(6)转动连接,所述螺杆(9)端面固定有把手(10),所述固定条(8)表面滑动设置有矩形套(7),且两个矩形套(7)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板一(1)的相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8)与矩形套(7)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组件(5)相互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一(1)和固定板二(3)侧面靠下位置均固定有支撑板(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底部与固定板一(1)和固定板二(3)的底部齐平。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0)的形状为柱状。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施工用模板结构,包括两个固定板一和两个限位组件,两个所述固定板一的相对面均开设有两个矩形槽,且两个相对的矩形槽之间插接有固定板二,且两个固定板一与两个固定板二组合后形成一个腔体,两个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对两个固定板一进行限位,使固定板一无法与固定板二分离,所述限位组件可调节两个固定板一的间距。通过限位组件带动两个固定板一相互靠近,通过限位组件可提供固定板一支撑力,防止混凝土注入后两个固定板一被撑开,当混凝土凝固后,需要拆模时,再通过限位组件带动两个固定板一相互远离,使两个固定板一与两个固定板二相互分离,这样即完成了拆模,该结构拆装过程简单,并且可多次利用,节省了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伟 王鑫 朱伟光 崔攀 王泽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建工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