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2144发布日期:2023-02-28 23:0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时,为防止水流入室内,会在室内地面上设置反坎。反坎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凸出于地面,常设置在厨房、卫生间等房间的墙体底部。
3.反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先在待施工位置处放置反坎浇筑模板,再将混凝土浇筑到反坎浇筑模板中,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再拆除反坎浇筑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反坎浇筑模板容易受到混凝土的挤压而变形侧移,导致最后成型的反坎形状或尺寸出现偏差,影响施工质量。
4.现有技术中,常将木方加工制作成u形加固结构并卡夹在反坎浇筑模板的两侧,以加固反坎浇筑模板。但是,不同施工环境下的反坎宽度不一,所需反坎浇筑模板的宽度也不一样,现有木方制作而成的加固结构尺寸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反坎浇筑模板,每次都需要重新用木方制作符合规格的加固结构,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可用于加固多种不同宽度的反坎浇筑模板,重复利用,节省材料,节约成本。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其中,包括:
8.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被配置为分设于反坎浇筑模板的两侧;
9.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设所述安装孔后可选择性地与任一所述定位孔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之间的距离。
10.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加固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连接孔,且多个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入端,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
11.可选地,所述紧固件包括相互配合的销钉和销片;或,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栓和第一螺母。
12.可选地,还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所述压紧组件被配置为用于抵压所述反坎浇筑模板的上表面,且所述压紧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固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加固件上设置有第二导
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二导向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14.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螺杆和两个第二螺母,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螺杆能够在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二导向孔内上下移动;
15.两个所述第二螺母分设于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背离彼此的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二螺母均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第二螺母上设置有旋拧部。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第一加固部、第二加固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加固部和所述第二加固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固部和所述第二加固部,且所述第一加固部、所述第二加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导向孔;
18.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第三加固部、第四加固部、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加固部和所述第四加固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固部和所述第四加固部,且所述第三加固部、所述第四加固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导向孔。
19.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固部和所述第二加固部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固部和所述第二加固部的顶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加固部和所述第二加固部的底端;
20.所述第三加固部和所述第四加固部竖直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固部和所述第四加固部的顶端,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加固部和所述第四加固部的底端。
21.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22.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固部和所述第二加固部均包括方钢;和/或,
23.所述第三加固部和所述第四加固部均包括方钢。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和连接组件。使用时,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分设于反坎浇筑模板的两侧。然后将紧固件穿设安装孔后与位置适宜的定位孔连接,使得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之间的距离与反坎浇筑模板的宽度相同,从而实现了反坎浇筑模板的加固。在加固不同宽度的反坎浇筑模板时,只需在紧固件穿设安装孔后选择性地连接不同的定位孔,操作简单,卡夹牢固。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适用于加固多种不同宽度的反坎浇筑模板,实现了重复利用,节省了材料,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轴测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主视图。
28.图中:
29.1、第一加固件;11、第一加固部;12、第二加固部;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第一导向孔;
30.2、第二加固件;21、第三加固部;22、第四加固部;23、第三连接部;24、第四连接部;25、第二导向孔;
31.3、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件;311、定位孔;32、第二连接件;321、安装孔;33、紧固件;
32.4、压紧组件;41、螺杆;42、第二螺母;421、旋拧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7.在反坎浇筑过程中,会使用到反坎浇筑模板。具体地,将混凝土浇筑到反坎浇筑模板中,待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就形成了反坎。同时,反坎设置于水平地面上,反坎浇筑模板的侧壁竖直、顶面水平。为了保证浇筑时反坎浇筑模板的位置稳固,需要在反坎浇筑模板上设置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
3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包括第一加固件1、第二加固件2和连接组件3。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被配置为分设于反坎浇筑模板的两侧,用于对反坎加固模板的侧壁进行加固,避免其受到混凝土的压力后变形侧移。
39.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和紧固件33。第一连接件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加固件1,第二连接件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加固件2,第一连接件31的另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11,第二连接件32的另一端设置有安装孔321。紧固件33穿设安装孔321后可选择性地与任一定位孔311连接,以调节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之间的距离,使得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分别抵压于反坎浇筑模板的两个侧壁上。
40.使用时,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分设于反坎浇筑模板的两侧。然后将紧固件33穿设安装孔321后与位置适宜的定位孔311连接,使得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之间的距离与反坎浇筑模板的宽度相同,从而实现了反坎浇筑模板的加固。在加固不同宽度的反坎浇筑模板时,只需在紧固件33穿设安装孔321后选择性地连接不同的定位孔311,操作简
单,卡夹牢固。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适用于加固多种不同宽度的反坎浇筑模板,实现了重复利用,节省了材料,节约了成本。
41.本实施例中,定位孔311设于第一连接件31的顶端,安装孔321设于第二连接件32的顶端。紧固件33穿设安装孔321后与不同的定位孔311连接,使得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之间的距离达到100mm、120mm、200mm或240mm,与项目上常用反坎浇筑模板的宽度一致,提升了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实用性。
42.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件32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一连接件31远离第一加固件1的一端插设于该连接孔,且多个定位孔311设于第一连接件31的插入端,安装孔321设于连接孔的孔壁,从而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的连接牢固,不易脱离。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的尺寸略小于连接孔的尺寸,使得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连接时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不易晃动。
43.第一连接件31为方形管,第二连接件32也为方形管,一方面减轻了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重量,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第一连接件31在连接孔内转动影响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稳定性。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31水平设置,第二连接件32也水平设置。
44.可选地,如图2所示,紧固件33包括相互配合的销钉和销片;或,紧固件33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栓和第一螺母。销钉穿设安装孔321和定位孔311后,将销片插设到销钉上的孔中;或,螺栓穿设安装孔321和定位孔311后,将第一螺母与螺栓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的连接牢固。
45.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还包括压紧组件4,压紧组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压紧组件4被配置为用于抵压反坎浇筑模板的上表面,使得反坎浇筑模板的顶面不易在混凝土的压力作用下被顶起变形,且压紧组件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使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反坎浇筑模板。
46.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固件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孔15,第二加固件2上设置有第二导向孔25,第一导向孔15和第二导向孔25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压紧组件4包括螺杆41和两个第二螺母42,螺杆41的两端分别穿设第一导向孔15和第二导向孔25。螺杆41能够在第一导向孔15和第二导向孔25内上下移动,可以用于抵压不同高度的反坎浇筑模板的上表面。
47.两个第二螺母42分设于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背离彼此的一侧,且两个第二螺母42均与于螺杆41螺纹连接。当螺杆41抵压到反坎浇筑模板的上表面后,旋转两个第二螺母42,使其沿着螺杆41的轴向移动并抵压在第一加固件1或第二加固件2的表面,从而锁定了螺杆41的位置,并可对第一加固件1和第二加固件2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其抵紧反坎浇筑模板的侧壁。
48.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螺母42上设置有旋拧部421,使得工作人员在旋拧第二螺母42时操作方便,省力快捷。本实施例中,旋拧部421呈凸起状,设置于第二螺母42设有螺纹孔的一端端面上。
49.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加固件1包括第一加固部11、第二加固部12、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且第一加固部11、第二加固部12、第
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共同围设形成第一导向孔15,使得第一加固件1加工简便。
50.第二加固件2包括第三加固部21、第四加固部22、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间隔设置,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的两端均分别连接于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且第三加固部21、第四加固部22、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共同围设形成第二导向孔25,使得第二加固件2加工简便。
51.可选地,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均包括方钢;和/或,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均包括方钢,方钢结构强度大,使得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对反坎浇筑模板的卡夹牢固,不易变形。示例性地,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呈长条方杆状,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也呈长条方杆状。
52.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竖直设置,使得第一导向孔15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的顶端,第二连接部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的底端,第一连接部13和第二连接部14对螺杆41在第一导向孔15内的移动进行限位,当螺杆41移动至贴靠第一连接部13时,螺杆41移动至最高位置;当螺杆41移动至贴靠第二连接部14时,螺杆41移动至最低位置。
53.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竖直设置,使得第二导向孔25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连接部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的顶端,第四连接部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的底端,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对螺杆41在第一导向孔15内的移动进行限位,当螺杆41移动至贴靠第三连接部23时,螺杆41移动至最高位置;当螺杆41移动至贴靠第四连接部24时,螺杆41移动至最低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14、第三连接部23和第四连接部24均呈块状,且均由方钢制成,方钢耐腐蚀、结构强度大,使得第一加固部11和第二加固部12、第三加固部21和第四加固部22之间的连接牢固。
54.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件31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件32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4,即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位于该反坎浇筑模板用加固装置的最高位置,不影响螺杆41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与第一连接部13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第二连接件32和第二连接部14之间也通过焊接连接。操作方便、连接牢固。
55.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