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4600发布日期:2023-04-20 00:40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具体是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1、建筑屋檐防水是指在建筑的顶端周围安装其组件,来对沿着屋顶流动的水流进行引导,然后通过组件上的水槽来将水流排放出去,在雨天能够防止大量水流在屋顶积蓄然后沿着其建筑的外壁进行流动,将雨水向下排放时需要考虑对墙面进行防水,对墙面进行防水的操作主要是在屋檐和墙体之间进行泛水保护。

2、现有的泛水处理有泛水涂料和泛水挡板两种,其中泛水挡板的防水效果更好,后期维护更加简便,因此现在泛水挡板更受欢迎,但是现有的泛水板在多块进行拼接使用时,会由于拼接处存在缝隙,导致仍会有漏水现象产生,防水效果不佳;另外,有组织排水的屋檐会形成天沟,但现有的屋檐在排水到天沟时,若下雨量较大,排水量增加,易出现水槽的水流向天沟时由于雨水的惯性,直接冲刷出去,导致部分雨水直接从水槽流向天沟的外面,若增加天沟的宽度,又会增加建造工程的工作量,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屋檐防水结构防水效果差,提供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采用双泛水板结构,内侧泛水板设置在封檐带外侧,外侧泛水板卡接在中间连接板和水槽之间,外侧泛水板可防止水槽的水流由于惯性,水流直接冲刷出天沟外。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包括:天沟、外侧泛水板、内侧泛水板、水槽、底部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和顶部连接板,内侧泛水板和天沟依次安装在封檐带外侧,水槽和底部连接板安装在屋架上端,水槽下游端部设置在天沟上方且超出封檐带外侧,内侧泛水板上端抵接水槽下端;

4、中间连接板下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底部连接板上端设置有与中间连接板下端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中间连接板上第一卡接部一侧中间设置有第一钩部,外侧泛水板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钩部配合的第二钩部,外侧泛水板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折弯部。

5、进一步的,所述水槽下游端部超出封檐带外侧5-50cm,水槽与竖直封檐带之间形成夹角,夹角大小与屋架斜面倾角大小相同,为10°-60°。

6、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板下端设置有“几”形的第一卡接部,底部连接板上第二卡接部两端为对称的倒“l”形突起,中间为高出两端的“1”形突起,用于与中间连接板下端“几”形第一卡接部实现卡接,底部连接板下端设置有带安装孔、截面形状为“几”形的安装部。

7、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板上第一钩部呈钩状头部或“l”形头部,外侧泛水板一端第二钩部呈钩状头部或“l”形头部,用于外侧泛水板上第二钩部与中间连接板上第一钩部卡接。

8、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连接板上第一钩部定尺寸使得将外侧泛水板卡接在第二钩部处且不会脱落。

9、进一步的,外侧泛水板上第一折弯部的折弯角度为105°-165°。

10、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泛水板下方设置有第二折弯部进行收边;天沟沟底设置由与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孔。

11、进一步的,内侧泛水板和外侧泛水板均双面镀锌。

12、进一步的,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内侧泛水板和天沟依次安装在封檐带外侧,通过螺纹紧固件将水槽和底部连接板安装在屋架上端,中间连接板上方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有顶部连接板。

13、进一步的,所述内侧泛水板、天沟和封檐带外侧螺纹紧固件连接处以及水槽、底部连接板和屋架螺纹紧固件连接处均涂有防水胶。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泛水板结构,内侧泛水板设置在封檐带外侧对封檐带起到防水作用,外侧泛水板上第一折弯部可防止水槽的水流由于惯性,水流直接冲刷出天沟外,实现对雨水更好的收集。

16、2.本实用新型中水槽下游端部超出前面外侧结合内侧泛水板上端抵接水槽下端,雨水不会从内侧泛水板上端和水槽下端连接处渗透至封檐带,因此无需考虑内侧泛水板上端和水槽下端连接处的密封,使得内侧泛水板易于安装且减少密封的成本。

17、3.本实用新型中外侧泛水板和中间连接板以及中间连接板和顶部连接板直接均采用特定结构实现卡接,增加安装的便携性。

18、4.内侧泛水板、天沟和封檐带外侧螺纹紧固件连接处以及水槽、底部连接板和屋架螺纹紧固件连接处均涂有防水胶进行密封,防止雨水从螺纹连接处渗透,另一方面也避免雨水加快螺纹紧固件的腐蚀。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天沟(1)、外侧泛水板(2)、内侧泛水板(3)、水槽(6)、底部连接板(7)、中间连接板(8)和顶部连接板(9),内侧泛水板(3)和天沟(1)依次安装在封檐带(4)外侧,水槽(6)和底部连接板(7)安装在屋架(5)上端,水槽(6)下游端部设置在天沟(1)上方且超出封檐带(4)外侧,内侧泛水板(3)上端抵接水槽(6)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6)下游端部超出封檐带(4)外侧5-50cm,水槽(6)与竖直封檐带(4)之间形成夹角,夹角大小与屋架(5)斜面倾角大小相同,为1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8)下端设置有“几”形的第一卡接部(81),底部连接板(7)上第二卡接部(71)两端为对称的倒“l”形突起,中间为高出两端的“1”形突起,用于与中间连接板(8)下端“几”形第一卡接部(81)实现卡接,底部连接板(7)下端设置有带安装孔、截面形状为“几”形的安装部(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8)上第一钩部(82)呈钩状头部或“l”形头部,外侧泛水板(2)一端第二钩部(21)呈钩状头部或“l”形头部,用于外侧泛水板(2)上第二钩部(21)与中间连接板(8)上第一钩部(82)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8)上第一钩部(82)定尺寸使得将外侧泛水板(2)卡接在第二钩部(21)处且不会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泛水板(2)上第一折弯部(22)的折弯角度为105°-16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泛水板(3)下方设置有第二折弯部(31)进行收边;天沟(1)沟底设置由与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泛水板(3)和外侧泛水板(2)均双面镀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内侧泛水板(3)和天沟(1)依次安装在封檐带(4)外侧,通过螺纹紧固件将水槽(6)和底部连接板(7)安装在屋架(5)上端,中间连接板(8)上方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有顶部连接板(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泛水板(3)、天沟(1)和封檐带(4)外侧螺纹紧固件连接处以及水槽(6)、底部连接板(7)和屋架(5)螺纹紧固件连接处均涂有防水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屋檐防水结构,包括:天沟、外侧泛水板、内侧泛水板、水槽、底部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和顶部连接板,内侧泛水板和天沟依次安装在封檐带外侧,水槽和底部连接板安装在屋架上端,水槽下游端部设置在天沟上方且超出封檐带外侧,内侧泛水板上端抵接水槽下端;本技术采用双泛水板结构,内侧泛水板设置在封檐带外侧对封檐带起到防水作用,外侧泛水板上第一折弯部可防止水槽的水流由于惯性,水流直接冲刷出天沟外,实现对雨水更好的收集;水槽下游端部超出前面外侧结合内侧泛水板上端抵接水槽下端,雨水不会从内侧泛水板上端和水槽下端连接处渗透至封檐带,无需考虑内侧泛水板上端和水槽下端连接处的密封。

技术研发人员:郭岩,高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零碳工场(北京)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