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4763发布日期:2023-03-25 01:1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二次结构砌体施工过程中,填充墙砌至梁底、板底时须留有一定空隙,高度为160mm-180mm,待砌筑砂浆干燥、墙体变形稳定、至少14天后再用实心砖斜砌顶紧,施工中由于填充墙没有顶紧楼板,在转角、卫生间、外墙等墙身薄、高度大、风荷载大、易受碰撞的位置,容易造成墙体倾倒,从而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砌体顶部施加约束,避免砌体发生倾倒。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的弹性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填充墙砌体相抵接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建筑顶板相抵接的第二支撑板;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下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直径均为14mm。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为钢筋。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厚度均为3mm。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为钢板。
10.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一端的杆身上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一端的杆身上均固定设置有防滑趾。
12.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第一支撑板能够抵接于填充墙砌体顶部,第二支撑板能够抵接于建筑顶板底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铰接形成剪式结构,在弹性件弹力作用下,能够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顶紧于建筑顶板和填充墙砌体之间,以对砌体顶部空隙施加临时约束,避免砌体发生倾倒。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00-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弹性件;4-第一支撑板;5-第二支撑板;6-防滑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对砌体顶部施加约束,避免砌体发生倾倒。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100,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支撑杆1、与第一支撑杆1铰接的第二支撑杆以及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2单元固定连接的弹性件3,第一支撑杆1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填充墙砌体相抵接的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杆2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建筑顶板相抵接的第二支撑板5;弹性件3弹性作用下能够使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
21.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均呈矩形,第一支撑板4能够抵接于填充墙砌体顶部并与填充墙砌体顶面相贴合,第二支撑板5能够抵接于建筑顶板底部并与建筑顶板底面相贴合,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铰接形成剪式结构,在弹性件3弹力作用下,能够使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顶紧于建筑顶板和填充墙砌体之间,以对砌体施加竖向力,避免砌体发生倾倒。
22.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直径均为14mm。
23.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均为钢筋,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铰接处均将钢筋压扁,通过铝合金铆件相连接。
24.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厚度均为3mm。
25.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均为钢板,两个支撑板自然状态下垂直距离为200~220mm,第一支撑板4能够焊接于第一支撑杆1上,第二支撑板5能够焊接于第二支撑杆2上,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铰接形成剪式结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100在使用时,需先对剪式结构进行按压,使得弹簧压缩,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之间所成夹角缩小,之后再将剪式结构的支撑板一端放置于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中,用于放置于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中的一端为第一支撑杆1的支撑端,同时也是第二支撑杆2的支撑端,同时铆件连接位置到弹簧垂直距离与铆件位置到钢板的垂直距离相同,第一支撑杆1远离其支撑端的一端为按压端,第二支撑杆2远离其支撑端的一端同样为按压端,铆件连接位置到按压端的垂直距离为铆件连接位置到弹簧垂直距离的两倍,以达到操作省力的目的。
26.弹性件3为sus304-wpb弹簧,弹簧焊接于第一支撑杆1和第一支撑杆1之间,采用了杠杆原理,利用弹簧弹性势能对砌体提供竖向的顶紧作用力,随砌体发生沉降,弹簧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实时提供约束,自然状态下,弹簧使第一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5距离保持在200~220mm,使用时,双手按压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压缩弹簧后将其放入砌体与建筑顶板之间高160~180mm的间隙,从而对砌体施加正向压力和摩擦力。
27.第一支撑杆1远离第一支撑杆1的支撑端一端的杆身上和第二支撑杆2远离第二支撑杆2的支撑端一端的杆身上均固定设置有防滑趾6,以便于作业人员进行手持。
28.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填充墙砌体相抵接的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建筑顶板相抵接的第二支撑板;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弹性作用下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直径均为14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为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厚度均为3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为钢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一端的杆身上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一端的杆身上均固定设置有防滑趾。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以及弹性件,第一支撑杆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填充墙砌体相抵接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杆的支撑端固定连接有一用于与建筑顶板相抵接的第二支撑板;弹性件弹性作用下能够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向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自然状态下,弹性件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距离保持在200~220mm,使用时,双手按压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压缩弹性件后将其放入砌体顶部高160~180mm的间隙,从而对砌体施加正向压力和摩擦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填充墙砌体顶部空隙临时约束装置能够对砌体顶部施加约束,避免砌体发生倾倒。生倾倒。生倾倒。


技术研发人员:岳亚军 李准 李强 王泽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15
技术公布日:2023/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