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6703发布日期:2023-03-15 02:3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2.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和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
3.现有的建筑模板前表面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混凝土容易凝固在建筑模板表面,在对筑模板清理时,容易损坏建筑模板,从而降低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复合建筑模板。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建筑模板,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建筑模板,包括模板组件,所述模板组件的顶部设有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的底端设有延伸至模板组件内部的对接板;
6.模板组件包括有模板、对接槽、缺槽、出水孔、从动条、卡勾、缆绳和工形盘,所述对接槽开设于模板的顶部,且缺槽开设与对接槽的内壁底端,所述从动条滑动连接于缺槽的内壁,所述卡勾位于缺槽内且端部与从动条侧壁固定,所述工形盘转动连接于模板内部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缆绳缠绕与工形盘的外壁且末端与从动条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出水孔开设于缺槽的内壁且贯穿至模板外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工形盘卷收缆绳,促使从动条和卡勾移动,且卡勾末端与对接板分离,即可对损坏的面板进行更换,同时浇注混凝土多余水通过透水孔穿过密封片进入排水孔内,随之进入对接槽内且通过出水孔排出,可对稀释的混凝土进行排水。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勾的末端延伸至对接板内部,且面板组件的两端开设有与卡勾相吻合的对接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卡勾的位置,即可实现对面板的拆装,利于对损坏的面板进行更换。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对接板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面板顶部的多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内壁固定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的顶部开设贯穿至密封片底端的多组透水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混凝土中的石子阻拦,预防其进入排水孔内造成堵塞的情况,确保可正常的排水。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形盘的端部设有延伸出模板外侧的受力筒,且受力筒端部开设有六边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人工采用六角扳手对其施加外力,实现工形盘的转动,继而可对面板完成拆卸。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条的一侧固定有一对弹簧,且弹簧末端与缺槽内壁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移动后的从动条产生复位的力,即可自动对从动条复位,使之对对接板对接便捷。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动内壁转动连接有与缆绳接触的换向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气缆绳自由的移动且减少摩擦力,同时对缆移动的方向发生改变。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从动条和卡勾的位置,实现与对接板卡合与分离,即可对损坏的面板进行更换,达到可循环使用模板的目的,同时浇注混凝土多余的水通过透水孔穿过密封片进入排水孔内,随之进入对接槽内且通过出水孔排出,可对稀释的混凝土进行排水,以应对混凝土出现稀释的情况,确保排水便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外观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组件的仰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板组件的部分仰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100、模板组件;200、面板组件;
26.110、模板;120、对接槽;130、缺槽;140、出水孔;150、从动条;160、卡勾;170、弹簧;180、缆绳;190、工形盘;
27.210、面板;220、对接板;230、排水孔;231、密封片;232、透水孔;240、对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30.一种可循环利用的环保型建筑模板,如图1-5所示,包括模板组件100,模板组件100的顶部设有面板组件200,面板组件200的底端设有延伸至模板组件100内部的对接板220;
31.模板组件100包括有模板110、对接槽120、缺槽130、出水孔140、从动条150、卡勾160、缆绳180和工形盘190,对接槽120开设于模板110的顶部,且缺槽130开设与对接槽120的内壁底端,从动条150滑动连接于缺槽130的内壁,从动条150的一侧固定有一对弹簧170,且弹簧170末端与缺槽130内壁固定连接,卡勾160位于缺槽130内且端部与从动条150侧壁
固定,工形盘190转动连接于模板110内部的中心位置处,缆绳180缠绕与工形盘190的外壁且末端与从动条150另一侧壁固定连接,出水孔140开设与缺槽130的内壁且贯穿至模板110外侧,卡勾160的末端延伸至对接板220内部,且面板组件200的两端开设有与卡勾160相吻合的对接孔240。
32.转动工形盘190旋转卷收缆绳180,缆绳180末端的从动条150向模板110的边缘移动且拉伸弹簧170,而从动条150侧边的卡勾160随之移动且末端与对接孔240分离,竖直抬起面板210即可与模板110分离,可对损坏的面板210进行更换,实现对模板110循环多次利用的目的。
33.请着重参阅图3;对接板220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面板210顶部的多组排水孔230,排水孔230的内壁固定有密封片231,密封片231的顶部开设贯穿至密封片231底端的多组透水孔232。
34.对面板210内侧的混凝土和石子进行阻拦,预防进入排水孔230内部造成堵塞的情况,可针对稀释的混凝土进行排水,应对特殊的情况,使之模板110的适用范围较广。
35.请着重参阅图4;工形盘190的端部设有延伸出模板110外侧的受力筒,且受力筒端部开设有六边槽。
36.采用六角板手插入六边槽内转动,即可对工形盘190旋转,实现卷收缆绳180的目的,快速的对面板210拆下。
37.请着重参阅图4;模板110的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动内壁转动连接有与缆绳180接触的换向轮。
38.利于缆绳180在其滑槽内部移动,且通过换向轮改变其缆绳180移动方向,即可实现从动条150的移动。
39.使用时,对工形盘190转动卷收缆绳180,使之两组从动条150相对远离,且拖着一侧的卡勾160从对接板220内部伸出,即可将损坏的面板取出进行更换,达到对模板110可循环利用目的,当因人工失误出现较为稀释混凝土时,其内部的水通过透水孔232穿过密封片231进入排水孔230内,随之进入缺槽130内且通过出水孔140排出,可对稀释的混凝土进行排水,以应对混凝土出现稀释的情况,确保排水便捷。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