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高层建筑的建立和普及,相应的施工工艺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装配式楼梯的安装与应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装配式楼梯间施工时的施工工艺得到了建筑行业同仁们的广泛关注,以往传统的施工方案是工人在楼梯间搭设几块木板后就进行施工作业,但是往往会存在安全隐患。
2、授权公告号为cn 215055121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楼梯间防护操作平台,该楼梯间防护操作平台,包括平台框架(1),平台框架(1)的四个支腿长度分别与楼梯支承面相适配;平台框架(1)内侧固定有爬梯,平台框架(1)顶部固定有平台板(6),平台板(6)对应于所述爬梯的位置开设有人孔;平台框架(1)顶部临边侧固定有临边护栏(8)。该楼梯间防护操作平台,在上下攀爬时会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以解决施工人员对装配式楼梯间高处施工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楼梯,所述上平台与楼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平台与楼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平台预留有用于施工人员上下的楼梯口,所述楼梯口所在位置与楼梯所在位置对应;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以支撑上平台;所述楼梯的两侧均设置有围栏以使施工人员上下楼梯时安全。
3、进一步的,所述上平台以及下平台尺寸一致,所述上平台以及下平台的表面均为矩形,所述支撑柱设置四个,分别位于所述下平台的四个端点。
4、进一步的,所述上平台的四个端点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以方便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移动。
5、进一步的,所述上平台上设置有防护围栏,所述防护围栏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6、进一步的,所述上平台上预留的楼梯口的形状为矩形以使所述楼梯的顶部与所述上平台贴合紧密。
7、进一步的,所述楼梯包括踏板以及踢板,所述踢板位于所述楼梯的底部,所述踢板为立方体板,所述踢板的尺寸与所述楼梯的尺寸一致,所述踢板与所述下平台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围栏包括栅栏以及把手,所述栅栏底部与所述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栅栏顶端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上平台以及所述下平台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架以使所述上平台以及下平台稳固,所述支撑框架的形状为矩形。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安装有楼梯,施工人员可通过楼梯进入上平台进行施工,避免了施工人员在高处施工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12、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通往上平台的楼梯设置有围栏,上平台上也设置有防护围栏,多方面保护了是施工人员的安全。
13、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制作简单且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1.一种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平台、下平台以及楼梯,所述上平台与楼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平台与楼梯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平台预留有用于施工人员上下的楼梯口,所述楼梯口所在位置与楼梯所在位置对应;所述上平台与所述下平台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以支撑上平台;所述楼梯的两侧均设置有围栏以使施工人员上下楼梯时安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以及下平台尺寸一致,所述上平台以及下平台的表面均为矩形,所述支撑柱设置四个,分别位于所述下平台的四个端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的四个端点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以方便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上设置有防护围栏,所述防护围栏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台上预留的楼梯口的形状为矩形以使所述楼梯的顶部与所述上平台贴合紧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包括踏板以及踢板,所述踢板位于所述楼梯的底部,所述踢板为立方体板,所述踢板的尺寸与所述楼梯的尺寸一致,所述踢板与所述下平台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栏包括栅栏以及把手,所述栅栏底部与所述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栅栏顶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楼梯间施工操作平台装置,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