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7613发布日期:2023-03-15 02:5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模具是一种临时性结构,它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模具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荷载,实现混凝土安全浇筑的目的。现有的建筑模具是根据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的几何尺寸来搭建一个建筑模具,这种建筑模具只能为这一种混凝土浇筑使用,不能按施工环境需求而适应性改变建筑模具的配合施工面积,使得在施工时需要对建筑模具进行不断切割、重复拼接来配合施工面积,极大的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又浪费了建筑模具的原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包括基框;基框包括若干通过连接结构首尾连接的板体,使若干板体形成上下贯通的部件;板体的数量为2n个,且n大于等于2;其中,连接结构布设于所述板体四周;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至少一对用于穿设连接件且延伸方向相交的连接孔。一对延伸方向相交的连接孔,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板体上,连接件将穿设在该两个连接孔内,使两个板体垂直连接在一起,以改变板体的连接方向,并在通过板体上连接结构使若干数量的板体首尾连接。通过连接不同数量的板体,达到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几何尺寸搭建对应建筑模具,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材料浪费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基框;所述基框包括若干通过连接结构首尾连接的板体,使若干板体形成上下贯通的部件;所述板体的数量为2n个,且n大于等于2;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布设于所述板体四周;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至少一对用于穿射连接件且延伸方向相交的连接孔。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连接件;所述板体的外壁设置有靠近外壁板面两侧边沿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布置于第一连接板的两端,用于分别穿设在相邻的两个板体的第一连接孔内,使该两个板体水平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于板体一侧壁;所述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设于一板体的第一连接孔和另一板体的第二连接孔,将该两板体交叉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板体另一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沿基框宽度方向连接的两个板体中,其中一个板体的第一限位柱可适配于另一个板体的第二连接孔内。通过该结构,达到便于使用者固定相邻板体,提高固定效率的目的。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件;所述板体的外壁设置有靠近外壁板面两端边沿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件布置于第二连接板的两
端,用于分别穿设在相邻的两个板体的第三连接孔内,使该两个板体纵向连接。通过该结构,达到便于使用者调节建筑模具高度的目的。
10.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上壁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板体的下壁设置有限位孔;位于上方的板体的第二限位柱可适配于位于下方的板体的限位孔内。达到便于使用者对上下相邻板体进行限位,进而便于使用者固定相邻板体,提高固定效率的目的。
11.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包括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与第一连接孔位置对应,用于与第一连接板适配;所述第二放置槽与第三连接孔位置对应,用于与第二连接板适配。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的纵截面面积自板体的外壁向内壁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该结构,达到便于使用者将连接板自板体侧壁放入放置槽内,并减小连接板自放置槽内滑出几率的目的。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内侧面与板体内壁所在平面重合。通过该结构,达到提高利用该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建筑出的混泥土模型表面平整度的目的。
14.进一步地,满足n=4*q,q为大于1的整数时,所述板体可沿纵向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包括基框;基框包括若干通过连接结构首尾连接的板体,使若干板体形成上下贯通的部件;板体的数量为2n个,且n大于等于2;其中,连接结构布设于所述板体四周;所述连接结构包含至少一对用于穿设连接件且延伸方向相交的连接孔。一对延伸方向相交的连接孔,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板体上,连接件将穿设在该两个连接孔内,使两个板体垂直连接在一起,以改变板体的连接方向,并在通过板体上连接结构使若干数量的板体首尾连接。通过连接不同数量的板体,达到便于使用者根据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大小搭建对应建筑模具,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材料浪费的目的。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n=3时,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放大位置a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用板体前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n=2时,主视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3.1-板体;2-第一连接孔;3-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孔;6-第二连接件;7-第一限位柱;8-第三连接孔;9-第二连接板;10-第三连接件;11-第二限位柱;12-限位孔;13-第一放置槽;14-第二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
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该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竖直设置,由2n个板体1连接成上下贯通的部件。
26.该板体1设置为矩形体结构,在板体1上的四周布置有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孔2、第一连接板3、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孔5和第二连接件6。其中,第一连接孔2设置在板体1外壁的左端和右端,第二连接孔5开设在板体1的一个侧壁上,该第一连接孔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接孔5的延伸方向相交。如图1所示为n=3、共计6个板体1时的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且第二连接孔5开设在板体1的左侧壁上。第一个板体1的内壁与第二板体1的左侧壁贴合,将第一个第二连接件6自第一个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穿入第二个板体1的第二连接孔5内,使第一个板体1与第二板体1间垂直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板3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4,将第三个板体1的右侧壁与第二个板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贴合,将第一个第一连接板3一端的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第二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内,第一个第一连接板3另一端的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第三个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内,使第三个板体1水平连接在第二个板体1的右端。将第四个板体1的左侧壁与第三个板体1的内侧壁贴合,将第二个第二连接件6自第三个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穿入第四个板体1的第二连接孔5内,使第三个板体1与第四个板体1间垂直连接在一起。将第五个板体1的左侧壁与第四个板体1的内侧壁贴合,将第三个第二连接件6自第四个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穿入第五个板体1的第二连接孔5内,使第五个板体1与第四个板体1间垂直连接在一起。将第五个板体1的右侧壁与第六个板体1的左侧壁/右侧壁贴合,将第二个第一连接板3一端的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第五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内,第二个第一连接板3另一端的第一连接件4连接在第六个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内,使第六个板体1水平连接在第五个板体1的右端。将第一个板体1的左侧壁与第六个板体1的内侧壁贴合,将第四个第二连接件6自第六个板体1的第一连接孔2穿入第一个板体1的第二连接孔5内,使第六个板体1与第一个板体1间垂直连接在一起。基于上述板体1结构和连接方式,达到便于使用者通过连接不同数量的板体1,改变基框的长度和宽度,进而改变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的大小,以此满足需要浇筑的混凝土大小,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材料浪费的目的。
27.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板体1未设置第二连接孔5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7,该第一限位柱7的位置与第二连接孔5的位置对应。通过该结构,在一个板体1与另一个板体1间水平连接(包括沿基框长度和宽度方向)时,一个板体1上的第一限位柱7插装于另一个板体1的第二连接孔5内,对该两个板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达到便于使用者固定相邻板体1,提高固定效率的目的。同时,在各板体1连接成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后,该第一限位柱7和第二连接孔5连接在一起,可以提高相邻板体1连接处的强度,达到提高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整体强度的目的。
28.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孔8、第二连接板9和第三连接件10,其中,第二连接孔5设置在板体1的外壁的上端和下端,第三连接件10设置在第二连接板9的两端。第二连接板9一端的第三连接件10连接在上方的板体1的第三连接孔8内,第二连接板9另一端的第三连接件10连接在下方的板体1的第三连接孔8内。通过该结构使竖直方向上的两个板体1连接在一起,达到便于使用者调节建筑模具高度的目的。
29.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上述板体1的上壁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1,板体1的下壁设置有与上壁上第二限位柱11对应的第二限位孔12。通过该结构,在连接各板体1时,将位于下方的板体1的第二限位柱11和适配在位于上方的板体1的第二限位孔12内,对竖直方向上相邻板体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制,达到便于使用者固定上下相邻板体1,提高固定效率的目的。同时,在各板体1连接成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后,该第二限位柱11和第二限位孔12可以提高相邻板体1连接处的强度,达到提高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整体强度的目的。
30.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述板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3和第二放置槽14,第一放置槽13的位置与第一连接孔2的开设位置对应,第二放置槽14位置与第三连接孔8的开设位置对应;第一连接板3适配在第一放置槽13内,第二连接板9适配在第二放置槽14内。通过该结构,达到便于使用者将第一连接板3放在第一放置槽13内、第二连接板9放在第二放置槽14内进行存放的目的。
31.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放置槽13和第二放置槽14的纵截面的面积自板体1外壁向内壁方向,逐渐增大。具体地,第一放置槽13和第二放置槽14的横截面可以设置成“凸”字型或梯形等结构,使第一放置槽13和第二放置槽14在槽壁上形成阻挡部,该阻挡部与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9抵接,达到避免第一连接板3、第二连接板9滑出的目的。
32.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上述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6和第三连接件10的内侧面与板体1的内壁所在平面重合。通过该结构,在利用板体1连接成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后,该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板9、第三连接件10与板体1内壁间形成平整的面,达到在利用该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建筑出的混泥土模型时,提高混泥土模型表面平整度的目的。
33.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板体1的数量满足n=4*q,q为大于1的整数时,可以将板体1沿纵向设置成多层,达到提高该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模具高度的目的。
3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