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0385发布日期:2023-03-15 03:3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洁净室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移动式实验舱因自身没有移动装置,只能依靠吊车或小型地面起重设备进行移动,但实验舱的应用场所基本都是无尘车间或楼层高度受限的层楼,局限性很大。尤其是无菌实验舱室内空间非常宝贵,如果要加大舱体刚度,必须在舱体侧壁中设置纵横两个方向的受力桁架,则桁架就会占用这些空间,且桁架会限制舱壁的门、窗以及无菌洁净环境所需的特殊装备布置。正因为实验舱自身刚度不足,特别是多组实验舱模块组合应用时,无法借助安装桁架移动,更难完成各模块之间的紧密连接。
3.对具有承重效果的水平移动使用的万向轮,公开的、现有技术也有不少设计,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7131708a,一种移动冷库用万向轮,包括外壳,外壳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受力杆,受力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胶皮板,受力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胶皮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受力弹簧,受力弹簧的底端贯穿外壳的底部并与转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受力弹簧环绕设置于受力杆的表面,转动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之间贯穿设置有轮轴,轮轴上套设有轮体。这种结构由于万向转向部分并没有消除零部件之间的摩擦,只能暂时减少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万向轮损坏,而且金属球相当于平面球轴承,无法承担水平移动所受的横向力,实际上是否能应用也是未知数。
4.因此,以上现有技术都无法满足移动式无菌实验舱的移动和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占用实验舱任何空间,方便实验舱进行移动,满足无缝拼接要求的特点。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包括分布于实验舱的舱体底部呈框架式结构的承重梁和分布于承重梁内侧壁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包括轮体支架、一对转动设于轮体支架内的滚轮和水平贯穿滚轮设于轮体支架内的辊轴。
7.前述的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中,所述滚轮具有圆柱体滚动体。
8.前述的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中,所述滚轮伸出承重梁底面≤30mm,滚轮只伸出承重梁底面较小距离,既不影响实验舱整体高度,同时在移动过程中其重心均保持近似于无移动轮设置状态,使移动过程安全可靠稳定,而且在实验舱到位时,适当选用较薄楔块就可巩固其稳定性。
9.前述的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中,若干个移动轮布置在框架一周承重梁的内侧,形成内置隐藏式结构,不破坏实验舱外观。
10.前述的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中,所述轮体支架内部竖直设有位于两个滚轮之间的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与轮体支架固定连接,辊轴穿过支撑隔板且两
端设于轮体支架的两侧壁。
11.前述的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中,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与实验舱宽度方向一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实验舱底部加设起到承重作用的承重梁,然后在外周一圈承重梁的内侧壁设置带滚轮的移动轮,在不破坏实验舱外观、不向舱外延伸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自身刚度不足的舱体进行短距离移动的需求;
13.特别是对多模块组合使用的舱体,完成多模块之间任意拼接的设计目的;
14.其综合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承担实验舱全寿命周期的位置调整,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
15.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占用实验舱任何空间,方便实验舱进行移动,满足无缝拼接要求的特点。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底部结构);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梁和移动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a-a向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的标记为:1-承重梁,2-移动轮,21-轮体支架,22-滚轮,23-滚轴,3-固定楔块,9-舱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21.实施例。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构成如图1-3所示,包括分布于实验舱的舱体9底部呈框架式结构的承重梁1和固定于承重梁1内侧壁的移动轮2,移动轮2共5对10个,其分布在承重梁1框架外周两边长度方向上;所述移动轮2包括轮体支架21、一对转动设于轮体支架21内的滚轮22和水平贯穿滚轮22设于轮体支架21内的辊轴23。
22.如图2和3,滚轮22为圆柱体滚动体。
23.如图3,滚轮22伸出承重梁1底面≤30mm。
24.如图1,移动轮2位于承重梁1的内侧,可充分利用横梁和纵梁的交叉角部安装,形成内置隐藏式结构。
25.如图2,轮体支架21内部竖直设有位于两个滚轮22之间的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与轮体支架21固定连接,辊轴23穿过支撑隔板且两端设于轮体支架21的两侧壁。
26.滚轮22的转动方向与实验舱宽度方向一致。
27.工作原理:
28.按实验舱的目的地位置,利用移动轮2中的滚轮22移动实验舱,到达位置后,使用适当的固定楔块3对承重梁1某些部位进行巩固张紧。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于实验舱的舱体(9)底部呈框架式结构的承重梁(1)和分布于承重梁(1)内侧壁的移动轮(2);所述移动轮(2)包括轮体支架(21)、一对转动设于轮体支架(21)内的滚轮(22)和水平贯穿滚轮(22)设于轮体支架(21)内的辊轴(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2)具有圆柱体滚动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2)伸出承重梁(1)底面≤3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移动轮(2)布置在框架一周承重梁(1)的内侧,形成内置隐藏式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支架(21)内部竖直设有位于两个滚轮(22)之间的支撑隔板;所述支撑隔板与轮体支架(21)固定连接,辊轴(23)穿过支撑隔板且两端设于轮体支架(21)的两侧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22)的转动方向与实验舱宽度方向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移动式实验舱单方向移动的装置,包括分布于实验舱的舱体底部呈框架式结构的承重梁和分布于承重梁内侧壁的移动轮;移动轮包括轮体支架、一对滚轮和辊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实验舱底部加设起到承重作用的承重梁,然后在外周一圈承重梁的内侧壁设置带滚轮的移动轮,在不破坏实验舱外观、不向舱外延伸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自身刚度不足的舱体进行短距离移动的需求;特别是对多模块组合使用的舱体,完成多模块之间任意拼接的设计目的;其综合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承担实验舱全寿命周期的位置调整,满足不同使用场合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占用实验舱任何空间,方便实验舱进行移动,满足无缝拼接要求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夏念涛 肖鹏 黄爱文 黄伟 王文娇 林执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美渡智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3/3/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