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9362发布日期:2023-03-22 10:2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的建筑结构的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建筑楼板下的梁承载的是楼板造成的弯矩,正常情况下不用承载沿着梁方向的压力或拉力。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已有建筑的改造中用到了斜柱(比如建筑的变径改造),或者是建筑本身的结构出现了超出预料的强度问题(比如装修时违规拆除了承重墙),都会使得建筑中已有的梁需要承受额外的拉力或压力。
3.对于梁而言,其本身要承受弯矩,若再承受沿轴向的压力,轴向的压力会导致梁弯曲更厉害,很容易出现失稳变形。若梁再承受沿轴向的拉力,会导致其被拉长,从而带动上方的混凝土楼板而延长,而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极差。同时原有梁柱节点有可能不适合传递拉力,存在被拉坏的可能。因此,这两种不利状况下都需要设置额外的加强斜梁,以确保建筑仍能正常使用。
4.但在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的话,由于顶部的楼板的干涉,加强斜梁与现有部件的连接较为困难,同时加强斜梁可能对原有梁施加水平方向的额外的弯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
6.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的话,由于顶部的楼板的干涉,加强斜梁与现有部件的连接较为困难,同时加强斜梁可能对原有梁施加水平方向的额外的弯矩。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楼板下的原有梁与新增的加强斜梁,所述加强斜梁用于在当前楼层的原有梁的承载能力不足时对当前楼层进行补强;所述连接节点为刚接节点,所述加强斜梁设置在相邻且相平行的两根原有梁之间、并通过设置在原有梁侧面的连接牛腿与原有梁固定连接;
8.同一楼层的各加强斜梁围合成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的平面图形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网格状结构的单个网格为菱形,所述原有梁位于菱形网格的对角线上,原有梁与加强斜梁连接节点位置的四根加强斜梁组合为米字形结构;
9.所述加强斜梁的上表面低于同一层的原有梁的上表面设置。
10.进一步,所述原有梁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梁,所述加强斜梁为翼缘板竖直设置的工字钢梁,所述连接牛腿与原有梁的腹板焊接连接。
11.进一步,所述连接牛腿为一端与加强斜梁对接且另一端腹板逐渐变宽的变截面工字钢,所述连接牛腿靠近原有梁的一端的腹板与原有梁的腹板焊接连接、且连接牛腿靠近原有梁的一端的翼缘板通过连接板与原有梁的腹板焊接连接,原有梁的腹板两侧的连接板以腹板为对称面对称设置。
12.进一步,所述连接牛腿的一块翼缘板位于腹板以上的部分为与腹板独立设置的牛腿补板,所述牛腿补板与连接牛腿的腹板焊接连接。
13.进一步,所述连接牛腿与加强斜梁栓-焊连接。
14.进一步,所述接牛腿与加强斜梁的腹板上表面焊接有吊耳。
15.进一步,所述原有梁所在的建筑为钢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所述原有梁设置在建筑的中心筒与圈梁之间并垂直于与原有梁端部相邻的建筑外墙设置,所述各加强斜梁围合成网格状结构边沿分别与中心筒以及圈梁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加强斜梁与原有梁的连接节点设计为对称的米字型,原有梁两侧的加强斜梁对原有梁施加的力相互抵消,不会对原有梁施加水平方向的弯矩;通过先在原有梁侧面安装连接牛腿,然后用连接牛腿安装加强斜梁,且加强斜梁被夹在原有梁的上下翼缘板之间,从而能够在上面有楼板存在的情况下完成加强斜梁的安装。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为方便观察,去掉了原有梁上铺的楼板,只保留了左上角和左下角的一小部分;
19.图2为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0.图中,1-原有梁,2-加强斜梁,3-连接牛腿,31-牛腿补板,4-连接板,5-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2所示,一种楼板下新增加强斜梁连接节点,用于连接楼板下的原有梁1与新增的加强斜梁2,加强斜梁2用于在当前楼层的原有梁1的承载能力不足时对当前楼层进行补强;连接节点为刚接节点,加强斜梁2设置在相邻且相平行的两根原有梁1之间、并通过设置在原有梁1侧面的连接牛腿3与原有梁1固定连接;
22.这里之所以设置连接牛腿3,而不是直接把加强斜梁2安装在原有梁1上,是因为顶部存在楼板,施工人员需要仰面施工。如果直接把加强斜梁2安装在原有梁1上的话,安装过程中需要仰面施工的状态下同时完成定位、初步固定与连接,这是十分困难的。设置连接牛腿3的话,定位、初步固定、连接就可以分开进行。
23.同一楼层的各加强斜梁2围合成网格状结构,网格状结构的平面图形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从而确保整个网格状结构中承受外界施加的拉力或压力的合力为0。网格状结构的单个网格为菱形,原有梁1位于菱形网格的对角线上,原有梁1与加强斜梁2连接节点位置的四根加强斜梁2组合为米字形结构;从而确保加强斜梁2不会向原有梁1施加水平方向的弯矩。
24.加强斜梁2的上表面低于同一层的原有梁1的上表面设置。这样加强斜梁2与楼板之间就有间隙,安装时不会因为和楼板贴太近而受影响。
25.原有梁1为翼缘板水平设置的工字钢梁,加强斜梁2为翼缘板竖直设置的工字钢梁,连接牛腿3与原有梁1的腹板焊接连接。这里加强斜梁2的翼缘板竖直设置是有意义的。本技术的施工过程中,原有梁1中是带着应力的,也就是说加强斜梁2需要在原有梁1中带有
应力的前提下与原有梁1焊接,这是焊接规范中所忌讳的,因为很容易破坏原有梁1。经过施工方的模拟计算及实验发现,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沿应力方向扩大焊接面,能够将焊接过程中对原有梁1的影响最小化。因此这里选择把加强斜梁2的腹板水平设置,这样在焊接的时候可以通过拓宽腹板,将加强斜梁2与原有梁1的连接面沿原有梁1的长度方向尽可能拉长。同时由于加强斜梁2不承受外界施加的弯矩,因此其翼缘板竖直设置也没关系。
26.连接牛腿3为一端与加强斜梁2对接且另一端腹板逐渐变宽的变截面工字钢,连接牛腿3靠近原有梁1的一端的腹板与原有梁1的腹板焊接连接、且连接牛腿3靠近原有梁1的一端的翼缘板通过连接板4与原有梁1的腹板焊接连接,原有梁1的腹板两侧的连接板4以腹板为对称面对称设置。这里的连接结构就是为了满足上文中提到的内容,确保加强斜梁2与原有梁1的连接面足够长。加强斜梁2与原有梁1的连接节点处,原有梁1腹板两侧的加强斜梁2同样是以腹板为对称面相互对称的,这样加强斜梁2不会对腹板施加水平方向的弯矩。
27.连接牛腿3的一块翼缘板位于腹板以上的部分为与腹板独立设置的牛腿补板31,牛腿补板31与连接牛腿3的腹板焊接连接。这里是因为连接牛腿3上方存在楼板,如果不设置牛腿补板31的话,连接牛腿3腹板上方的焊接工作无法进行。
28.连接牛腿3与加强斜梁2栓-焊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是工字钢钢梁的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腹板通过骑缝设置的钢板以及穿透钢板的高强螺栓连接,而翼缘板焊接连接。这里之所以选用这种连接方式,而不是更加简便的全焊接连接方式,是因为加强斜梁2上方存在楼板,因此构件的焊接过程受限严重,加强斜梁2就位后根本无法点焊固定。因此这里先用高强螺栓进行固定,然后再焊接。
29.接牛腿与加强斜梁2的腹板上表面焊接有吊耳5。从而方便这些构件在楼板下的水平转运。
30.本实施例中,原有梁1所在的建筑为钢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原有梁1设置在建筑的中心筒与圈梁之间并垂直于与原有梁1端部相邻的建筑外墙设置,各加强斜梁2围合成网格状结构边沿分别与中心筒以及圈梁固定连接。
31.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安装顺序如下:
32.连接板4安装

连接牛腿3与连接板4焊接

牛腿补板31装焊

加强斜梁2就位

加强斜梁2通过高强螺栓与连接牛腿3相连

加强斜梁2翼缘板与连接牛腿3焊接。
3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