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墙体防火,具体是墙体防火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在安全方面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在人流量较多的建筑中通常将墙体制成具有防火性能,从而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减小或避免建筑、结构、设备遭受热辐射危害和防止火灾蔓延,能对吊墙体进行有效地防火改造,提高其自身的防火性能,不但能减免火灾的发生,而且对控制火灾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2、现有的公开号为cn1061210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墙体的保温防火结在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普通混凝土墙体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墙体外布置的水泥压力板一、二之间浇筑发泡混凝土,这样不仅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而且建筑物的环保、隔热、隔音、防火等性能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3、上述的墙体防火结构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现有的墙体一般为一体成型的,当墙体下侧及上侧损坏后一般为整体更换,浪费材料,提高了墙体的使用成本,其二,现有的墙体功能单一,一般在墙体内部简单的设置防火层,但是在火势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够对墙体及时的灭火防护处理,其三,当在清理墙体表面的灰尘时,不能将清理的灰尘收集处理,清洁的灰尘顺着墙体落在地面上,进而导致地面较脏,影响了地面整洁美观,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墙体防火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墙体防火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墙体一般为一体成型的,当墙体下侧及上侧损坏后一般为整体更换,浪费材料,提高了墙体的使用成本,其二,现有的墙体功能单一,一般在墙体内部简单的设置防火层,但是在火势较大的情况下,不能够对墙体及时的灭火防护处理,其三,当在清理表面的灰尘时,不能将清理的灰尘收集处理,清洁的灰尘顺着墙体落在地面上,进而导致地面较脏,影响了地面整洁美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墙体防火结构,包括:
4、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下端的安装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部的上墙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下部的下墙板,设置于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内部的灭火机构,设置于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端部下方的储集机构;
5、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安装板上下端中部的放置槽,开设于两个所述放置槽端部中间位置处的开口,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放置槽内部的固定柱,套设于两个所述固定柱内部的两个移动块,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柱外部并位于四个移动块之间的弹簧,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移动块端部的手柄柱,其四个手柄柱分别贯穿至两个开口内侧并延伸至安装板的端部外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四个所述移动块上下端的l形板,开设于所述上墙板底部中端及下墙板顶部中端的凸槽。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移动块上均开设有与两个固定柱的外部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l形板的侧部大小分别与两个凸槽的两侧部大小相契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灭火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墙板内部左侧底端与下墙板内部左侧顶端的马达,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马达输出端的丝杆,其两个丝杆均通过轴承与上墙板与下墙板内部右侧壁转动连接,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丝杆外部的移动板,其两个移动板另一端均套设有连接柱,并且两个连接柱分别与上墙板及下墙板内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板两端的灭火喷雾。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移动板上均开设有与两个丝杆的外表面相互匹配的螺纹孔,并开设有与两个连接柱的外部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四个所述灭火喷雾之间为对称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墙板与下墙板两端下方的储集框,设置于四个所述储集框内部的吸尘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在将上墙板安装时,首先均向中部方向拉动两个手柄柱,此时手柄柱在两个开口内侧相互靠近,进而两个移动块均在固定柱外部相互靠近,挤压弹簧使其压缩,从而使两个l形板相互靠近,然后将上墙板放置在安装板上部,使其两个l形板均嵌入凸槽内部使其对齐,然后松开对两个手柄柱施加的力,弹簧未受力复位,使其两个l形板均与凸槽两侧部契合,即可将上墙板安装,反之即可拆卸,其下墙板安装拆卸时同时即可,该墙体为装配式,可在上墙板及下墙板某一个损坏时使其拆卸更换,无需整体更换,节约材料,降低了墙体的使用成本。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灭火机构,在进行灭火时,两个马达均带动两个丝杆正反转动,进而两个移动板均在两个丝杆及连接柱外部左右移动,从而使四个灭火喷雾在上墙板及下墙板内部左右移动,可在火势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全方位灭火处理,提高墙体的功能性。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集机构,四个储集框及吸尘板的配合,当在清理上墙板及下墙板上的灰尘时,上墙板及下墙板上得四个储集框,用于将灰尘收集起来,四个吸尘板及时将灰尘吸附,提高了地面整洁美观。
1.墙体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移动块(204)上均开设有与两个固定柱(203)的外部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l形板(207)的侧部大小分别与两个凸槽(208)的两侧部大小相契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墙板(3)内部左侧底端与下墙板(4)内部左侧顶端的马达(501),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马达(501)输出端的丝杆(502),其两个丝杆(502)均通过轴承与上墙板(3)与下墙板(4)内部右侧壁转动连接,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丝杆(502)外部的移动板(503),其两个移动板(503)另一端均套设有连接柱(504),并且两个连接柱(504)分别与上墙板(3)及下墙板(4)内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移动板(503)两端的灭火喷雾(5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移动板(503)上均开设有与两个丝杆(502)的外表面相互匹配的螺纹孔,并开设有与两个连接柱(504)的外部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灭火喷雾(505)之间为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防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集机构(6)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墙板(3)与下墙板(4)两端下方的储集框(601),设置于四个所述储集框(601)内部的吸尘板(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