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34784发布日期:2023-06-10 01:5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装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


背景技术:

1、踢脚线是装修时用的专用词语。在居室设计中,阴角线、腰线、踢脚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踢脚线的另一个作用是它的保护功能。踢脚线,顾名思义就是脚踢得着的墙面区域,所以较易受到冲击。做踢脚线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外,踢脚线也比较容易擦洗,如果拖地溅上脏水,擦洗非常方便。踢脚线除了它本身的保护墙面的功能之外,在家居美观的比重上也占有相当比例。它是地面的轮廓线,视线经常会很自然地落在上面。

2、在装修工程中,在处理不同的踢脚线在墙转角处的连接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在踢脚线的边缘作45°斜切角;然后,把两根具有45°斜切角踢脚线相拼接,形成直角;最后,将踢脚线通过螺丝等紧固件与墙面连接;这种施工方法的缺点是:在对踢脚线边缘作45°斜切角时,会因为踢脚线本身尺寸、材质的不同,切割工具不适当以及具体操作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等不确定因素,造成斜切的角度不精准,进而使拼接产生偏差;导致踢脚线在墙转角处的过渡连接不牢固,且不美观。

3、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810234025 .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同踢脚线转角连接工艺,上述公开的踢脚线转角连接工艺,包括:固定螺丝,转角连接件本体;转角连接件本体由互成直角的第一侧翼与第二侧翼构成,在第一侧翼背面设有第一燕尾槽,在第二侧翼背面设有第二燕尾槽;墙转角两侧的墙面上均设有一固定孔,每个固定孔内均设有一木榫,木榫均与固定孔紧密连接;每个木榫与一固定螺丝螺纹连接;固定螺丝均突出墙面;转角连接件本体通过设在第一侧翼背面的第一燕尾槽与设在第二侧翼背面的第二燕尾槽分别与一固定螺丝卡接。

4、上述公开的踢脚线转角连接工艺通过在墙面上钻一固定孔,每个固定孔内连接有木榫,固定螺丝固定在木榫上,且固定螺丝均突出墙面;转角连接件本体通过第一燕尾槽与设第二燕尾槽分别与一固定螺丝卡接来实现转角连接件的安装,该过程需要对固定孔进行精准定位,否则容易产生偏差,从而导致固定螺丝无法卡接在燕尾槽内,安装繁琐复杂,而且在墙体上打孔容易对墙体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坏,当需要对踢脚线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影响新踢脚线的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无需在墙体上打孔定位的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包括设置在相邻墙面上的踢脚线和设置于该相邻墙面边角处的转角件,所述转角件同时与相邻墙面上的踢脚线抵接,踢脚线内形成有卡接条,所述转角件上形成有与卡接条相配合的卡接槽,且转角件上还形成有与墙面边角相配合的墙角槽;所述卡接槽形成于墙角槽的相对两侧,且相对两侧的卡接槽同时与相邻墙面的卡接条卡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条沿踢脚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卡接条设置在踢脚线的上下两端。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踢脚线与墙面之间设有与墙面相贴合的贴板,贴板形成有与卡接条相卡接的卡板。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板上下两端均形成有与卡接条卡接的卡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板包覆部分所述卡接条,卡接条端部形成有与卡接槽相适配的预留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角件上形成有连接块,卡接槽和墙角槽均形成于连接块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贴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连接块的预留空间,连接块同时与两侧贴板抵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和转角件为一体式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同时与两侧的踢脚线抵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角件上端形成有与踢脚线相连接的包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转角件和踢脚线之间的拼接,实现对墙面边角处的踢脚线设置,在相邻墙面的踢脚线作用下,对转角件进行定位卡接,从而避免了在墙体上打孔来实现转角件的安装固定从而简化了工作过程,提升作业效率,同时当需要对踢脚线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墙面不影响新设置的踢脚线,墙面始终具备整体完整性;

14、2、通过设置的贴板,以及贴板上的卡板与卡接条的卡接从而将贴板与踢脚线相固定,从而实现踢脚线与墙面之间的稳定,同时通过设置在转角件上的包边对踢脚线的包裹,从而遮盖了转角件可能因切割问题带来的接缝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包括设置在相邻墙面上的踢脚线(1)和设置于该相邻墙面边角处的转角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3)同时与相邻墙面上的踢脚线(1)抵接,踢脚线(1)内形成有卡接条(8),所述转角件(3)上形成有与卡接条(8)相配合的卡接槽(6),且转角件(3)上还形成有与墙面边角相配合的墙角槽(7);所述卡接槽(6)形成于墙角槽(7)的相对两侧,且相对两侧的卡接槽(6)同时与相邻墙面的卡接条(8)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条(8)沿踢脚线(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卡接条(8)设置在踢脚线(1)的上下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踢脚线(1)与墙面之间设有与墙体相贴合的贴板(2),贴板(2)形成有与卡接条(8)相卡接的卡板(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板(2)上下两端均形成有与卡接条(8)卡接的卡板(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4)包覆部分所述卡接条(8),卡接条(8)端部形成有与卡接槽(6)相适配的预留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3)上形成有连接块(5),卡接槽(6)和墙角槽(7)均形成于连接块(5)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贴板(2)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连接块(5)的预留空间,连接块(5)同时与两侧贴板(2)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5)和转角件(3)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5)同时与两侧的踢脚线(1)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件(3)上端形成有与踢脚线(1)相连接的包边(9)。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集成墙板踢脚线的转角结构,包括设置在相邻墙面上的踢脚线和设置于该相邻墙面边角处的转角件,所述转角件同时与相邻墙面上的踢脚线抵接,踢脚线内形成有卡接条,所述转角件上形成有与卡接条相配合的卡接槽,且转角件上还形成有与墙面边角相配合的墙角槽;所述卡接槽形成于墙角槽的相对两侧,且相对两侧的卡接槽同时与相邻墙面的卡接条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转角件和踢脚线之间的拼接,实现对墙面边角处的踢脚线设置,在相邻墙面的踢脚线作用下,对转角件进行定位卡接,从而避免了在墙体上打孔来实现转角件的安装固定从而简化了工作过程,提升作业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淑娟,陈敏璐,陈婕,夏方杰,杨洋,张杭翼,雷霞,蒋星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建投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