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24220发布日期:2023-09-13 13:3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具体的说是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满足了人们对建筑个性化的要求,建筑结构的造型往往多种多样。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设计造型更是层出不穷,尤其在管结构方面多曲构造愈加丰富。在施工中将设计意图精确的体现出来,并在施工条件有限的施工条件保质保量拼装完成,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2、当前主要采用的是全站仪定位圆管管口与圆管上中心点,此方法施工时需要全站仪与相配合的测量人员,对于设备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施工时圆管只能按照顺序每个构件进行安装,全站仪测量单个点定位所需时间长,所以此方法施工效率低,人员与机械使用率不高。

3、经检索,(1)cn 108838618 a一种空间多曲相贯圆管加工制作方法,为多曲圆管的安装方法。此专利主要适用于工厂内拼装,当出现风、雨、灰尘等外部因素时受其影响程度较高,对于场地要求高。此专利使用二维的平面图。

4、(2)cn 113006497 a 一种用于大跨度钢桁架多曲面穹顶结构的施工方法,为多曲结构的安装方法。此专利通过胎架定位的方式完成拼装;此专利不适用于弯曲半径较小且单曲圆管较短的情况。

5、(3)cn 105970811 a大跨径空间三维曲面鱼腹式箱型钢结构高架桥梁施工工艺,为多曲结构的安装方法。此专利通过胎架定位的方式完成拼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1:先将需要拼装的多曲管的转换为三维图纸;

5、步骤2:设置三维坐标系,x轴为多曲管端部连线,y轴为多曲管拱高最大处垂直于x轴的垂线;

6、步骤3:调整拱度方向,端部平齐,拱度应向统一方向;

7、步骤4:对各个圆管的端口位置处进行标注,在xy平面对圆管端口尺寸进行标注;

8、步骤5:设置参考线,将端口处z值通过参考线进行标注;

9、步骤6:单曲圆管上部设置复核点;

10、步骤7:标记贯口尺寸、构件总体长度、单曲杆件编号等辅助内容;

11、步骤8:多曲管采用卧拼的方式进行,地面设置胎架,胎架完成后对胎架使用面进行抄平;

12、步骤9:将多曲圆管两个端点设置,其中x方向上应设置实体参考线,y方向数据用于测量可不用设置实体线;

13、步骤10:z方向通过水准仪与塔尺进行测量,多曲管的端口顶点使用参考线的偏移值进行测量;

14、步骤11:将杆件摆放过程中测量各个端口与参考线的尺寸;在微调杆件位置时可以使用便携式龙门支架,调整完毕后在胎架上设置卡板对圆管位置进行固定,完成拼装。

15、步骤12:根据圆管上部的复核点的对圆管位置进行调整;

16、步骤13:最后对图上所有标注再次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进行焊接。

17、所述的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式龙门支架,包括一个角钢框架,角钢框架顶部内设有一个连接吊耳,连接吊耳通过手拉葫芦吊装圆管,圆管下部设有一个胎架。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对比文件(1)相比,本申请创新性的对三维图纸进行尺寸标注,直接使用三维图可在多曲构件的成型效果进行查看与实物进行对比,有利于施工过程中进行实物与图纸参照。

19、与对比文件(2)相比,它与本申请中直接对构件进行定位存在区别。

20、与对比文件(3)相比,截面形式不同,圆形截面与箱型截面存在一定差异,安装方法不同,与本申请中直接对构件进行定位存在区别。

21、本发明对于杆件较小且数量较多的情况,显著的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成本,可以适应较差的施工场地,强化了多曲管拼装对场地的适应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式龙门支架,包括一个角钢框架,角钢框架顶部内设有一个连接吊耳,连接吊耳通过手拉葫芦吊装圆管,圆管下部设有一个胎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多曲圆管拼装方法,步骤1:先将需要拼装的多曲管的转换为三维图纸;步骤2:设置三维坐标系;步骤3:调整拱度方向;步骤4:对各个圆管的端口位置处进行标注;步骤5:设置参考线;步骤6:单曲圆管上部设置复核点;步骤7:标记贯口尺寸、构件总体长度、单曲杆件编号等辅助内容;步骤8:多曲管采用卧拼的方式进行;步骤9:将多曲圆管两个端点设置;步骤10:Z方向通过水准仪与塔尺进行测量;步骤11:将杆件摆放过程中测量各个端口与参考线的尺寸;步骤12:根据圆管上部的复核点的对圆管位置进行调整;步骤13:复核。本发明降低施工成本,可以适应较差的施工场地,强化了多曲管拼装对场地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圣钧,王玮,刘杰,黄歆,韩佳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上海)钢结构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