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8351发布日期:2023-09-17 00:0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支架。


背景技术:

1、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连廊,即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上有顶,没有围护结构。两栋高层建筑之间出于建筑功能上的要求会建造连廊,以方便两塔楼之间的联系。

2、相关技术中,位于地面的操作人员通常通过液压升降台来控制高度,液压升降台上设置有供另外的操作人员站立的操作台,位于地面的操作人员通过液压升降台将操作台升高至指定高度后,操作台上的操作人员再进行施工。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高层建筑连廊的高度过高,位于地面的操作人员通过液压升降台将操作台升高至连廊所在的大致高度后,此时操作人员所在的操作台大小相对整个液压升降台大小占比较小,位于地面的操作人员距离操作台上的操作人员较远,不易看到操作台需要调整的距离,因而操作台的位置不易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操作台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支架。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支架,包括液压升降台、升降机构和控制台,液压升降台上设置有供操作人员站立的操作台,所述控制台固定安装在液压升降台上远离地面的一端,所述操作台相较于控制台远离地面,所述操作台通过升降机构升降设置于控制台上;

4、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和多根安装杆,每根所述安装杆上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每个安装杆长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控制台和操作台上均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转动轴位于控制台上的安装杆为第一杆体,所述转动轴位于操作台上的为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交错设置且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杆体上远离自身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操作台的底端,所述第二杆体上远离自身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控制台的顶面上,且所述第一杆体上远离自身转动轴的一端和第二杆体上远离自身转动轴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操作台和控制台上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限制滚轮的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杆转动。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时,位于地面的操作人员先通过液压升降台将操作台升高至高层连廊处后,操作台若需要进一步升高位置,与操作台相距较近的控制台上的操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向靠近安装杆转动轴的一端转动,从而带动多个滚轮同时向靠近安装杆的转动轴的方向滚动,同时滑槽内的挡板限制滚轮只能在控制台和操作台上滚动,第一杆体的转动轴与第二杆体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操作台升高;当需要操作台进一步下降时,控制台上的操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向远离自身转动轴的一端转动,带动多个滚轮同时向远离安装杆转动轴的方向滚动,第一杆体的转动轴与第二杆体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操作台下降,最终实现了对操作台的位置进行进一步调整。

6、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块和滑动组件,所述安装块通过滑动组件滑动安装在控制台上,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升降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通过连杆与第一杆体相连。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台升高时,通过滑动组件使安装块整体向靠近第一杆体转动轴的方向滑动,升降块通过连杆拉动第一杆体向靠近自身转动轴的方向转动,此时升降块亦从最低处升高,进一步带动第一杆体整体升高,即使第一杆体向着自身转动轴的一端转动,最终实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向着自身转动轴的一端转动,从而实现了对安装杆转动的驱动。

8、可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电机和滑轮,所述控制台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转动电机的转轴,所述转动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均和转动电机的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上远离控制台的一侧与第一齿条相互啮合,位于所述控制台上的滚轮上设置有转动轴体,所述转动轴体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上远离控制台的一侧相啮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台升降时,启动转动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时转动,安装块通过滑轮滑动,进而通过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带动位于控制台上的滚轮随着安装块同向移动,从而便于安装块带动滚轮移动,提高了操作台升降的效率。

10、可选的,位于所述控制台上的滚轮为第一轮体,位于所述操作台上的滚轮为第二轮体;所述控制台上设置有支撑柱和连接件,所述支撑柱上靠近操作台的一端与操作台上靠近地面的一端相互抵接,所述支撑柱上远离操作台的一端通过连接件滑动设置在支撑块上,当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控制操作台升降时,所述支撑柱通过连接件与支撑块相连,且所述支撑柱上远离控制台的一端始终保持与操作台上远离安装杆转动轴的一侧底面相互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台升高时,安装杆随着滚轮的滑动逐渐向自身转动轴的一端移动,操作台上远离安装杆转动轴的一侧逐渐失去支撑,操作台的重心偏向一边,通过连接件使支撑柱始终与操作台上远离安装杆转动轴的一边底面相抵接,提高了操作台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的滑块和连接杆,所述支撑柱上靠近控制台一端设置有功能板,所述功能板上靠近控制台一端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连接杆上远离控制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楔形面,所述滑块与第二楔形面相连,所述第一楔形面上开设有供滑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连接杆通过滑块与支撑柱相对滑移,所述连接杆上远离操作台的一端与支撑块相连;当所述操作台通过安装杆转动而升降时,所述支撑柱通过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相互配合而随着操作台升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杆滑动时,第一轮体随之在控制台上滑动,带动支撑块滑动,操作台随之升降,操作台和控制台之间的距离由此变化。同时通过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相互配合,连接杆与支撑柱发生相对滑移,使支撑柱与控制台之间的距离随着操作台的升降而调整,从而便于支撑柱始终对操作台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操作台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功能板包括外筒和内杆,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内杆通过弹簧伸缩设置于外筒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外筒的内壁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内杆相连;所述滑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位于内杆上,所述滑块可滑动至与第二槽体内靠近安装杆转动轴的一端内壁相抵接,所述第一槽体位于外筒上且与外筒内相互连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台进行升高时,第一轮体向靠近安装杆转动轴的一端滑动,拉动连接杆上的滑块从第一槽体滑动至第二槽体内,直至带动内杆从外筒内伸出,弹簧被拉伸;当操作台进行下降时,第一轮体向远离安装杆转动轴的一端滑动,弹簧失去拉力,逐渐恢复原长,带动内杆复位至外筒内,使操作台在下降时,能够通过将内杆收缩至外筒内来调节支撑柱和连接杆合起来的长度,从而不易影响操作台向下与控制台靠近。

16、可选的,还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固定连接在操作台上靠近控制台一侧的侧面上,所述限位框用于限制支撑柱的移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支撑柱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滑块为燕尾块,所述滑槽与滑块相适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滑块不易从滑槽内掉落出来,提高了滑块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控制台和操作台上均设置有防护栏,所述防护栏分别位于控制台和操作台的周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对操作人员的安全进行防护,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22、可选的,所述防护栏上开设有安装通槽,所述安装通槽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可转动至与安装通槽的侧壁相抵接,所述转动板亦可转动至露出安装通槽;所述防护栏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转动板上对应设置有安装卡扣,当所述转动板转动至与安装通槽的侧壁相抵接时,所述固定环挂设于安装卡扣上。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进行高空作业后,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板至露出安装通槽,待多个操作人员分别进入操作台和控制台后,再转动转动板至与安装通槽的侧壁相互抵接,接着将固定环挂设于安装卡扣上;当操作人员停止高空作业后,将固定环从安装卡扣上取下,转动转动板使防护栏打开,便于操作人员进出。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升降机构的设置,当进行高层建筑连廊施工时,位于地面的操作人员先通过液压升降台将操作台升高至高层连廊处后,操作台若需要进一步升高位置,与操作台相距较近的控制台上的操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向靠近安装杆转动轴的一端转动,从而带动多个滚轮同时向靠近安装杆的转动轴的方向滚动,同时滑槽内的挡板限制滚轮只能在控制台和操作台上滚动,第一杆体的转动轴与第二杆体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使操作台升高;当需要操作台进一步下降时,控制台上的操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向远离自身转动轴的一端转动,带动多个滚轮同时向远离安装杆转动轴的方向滚动,第一杆体的转动轴与第二杆体的转动轴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使操作台下降,最终实现了对操作台的位置进行进一步调整;

26、2.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当安装杆滑动时,第一轮体随之在控制台上滑动,带动支撑块滑动,操作台随之升降,操作台和控制台之间的距离由此变化。同时通过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相互配合,连接杆与支撑柱发生相对滑移,使支撑柱与控制台之间的距离随着操作台的升降而调整,从而便于支撑柱始终对操作台进行支撑,进一步提高了操作台的稳定性;

27、3.通过功能板和弹簧的设置,当操作台进行升高时,第一轮体向靠近安装杆转动轴的一端滑动,拉动连接杆带动内杆从外筒内伸出,弹簧被拉伸;当操作台进行下降时,第一轮体向远离安装杆转动轴的一端滑动,弹簧失去拉力,逐渐恢复原长,带动内杆复位至外筒内,使操作台在下降时,能够通过将内杆收缩至外筒内来调节支撑柱和连接杆合起来的长度,从而不易影响操作台向下与控制台靠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