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升降横移停车设备二次横移的车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28953发布日期:2023-08-14 22:2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合升降横移停车设备二次横移的车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停车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合升降横移停车设备二次横移的车板结构。


背景技术:

1、升降横移停车设备成本低、布局灵活,其市场占有率高达70%以上。但是,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存在诸多缺陷,其中就包括出入车空间宽度太窄,用户难以进行存取车操作,这个缺陷严重影响客户对升降横移停车设备的接受度。

2、业内已有提出采用车板的“二次横移”以扩大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出入车空间宽度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二层04的三个车板(分别是二层车板一01、二层车板二02、二层车板三03)均位于二层04静置,地面层左侧车位位置为地面层车板一11,地面层右侧车位位置为地面层车板三13,地面层中间车位位置没有车板,为横移空位。如图2所示,二层车板二02下降至地面层,此时,停放在地面层车板一11之上的车辆与停放在二层车板二02之上的车辆之间的最少空间为a1;停放在地面层车板三13之上的车辆与停放在二层车板二02之上的车辆之间的最少空间为图示的尺寸a2,在正常情况下,a1=a2。如图3所示,采用车板二次横移,地面层车板一11向左作二次横移,地面层车板三13向右作二次横移,分别在左侧和右侧形成较大的出入车空间b1和b2,但是,二层车板二02与地面层车板一11和地面层车板三13之间产生了宽度约100mm、高度约150mm的凹槽06,对司机的正常出入造成不便。因此,该技术未能在行业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合升降横移停车设备二次横移的车板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得司机获得较大的进出车位的便利性,方便用户进行存取车操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合升降横移停车设备二次横移的车板结构,包括可变宽车板;所述可变宽车板为设置在地面层的车板或者下降至地面层的车板;所述可变宽车板包括定宽车板框、左侧增宽板、左侧驱动机构、右侧增宽板和右侧驱动机构,所述定宽车板框包括承载板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左右两侧的左边梁和右边梁,所述左边梁和所述右边梁等高且高于所述承载板,所述定宽车板框的宽度小于车位的宽度,所述左侧增宽板设置于所述左边梁上,所述左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左侧增宽板向左侧运动增加所述左边梁的向左侧的延伸宽度,所述右侧增宽板设置于所述右边梁上,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右侧增宽板向右侧运动增加所述右边梁的向右侧的延伸宽度。

4、优选地,所述左侧增宽板为宽度小于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宽度的板状件,所述右侧增宽板为宽度小于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宽度的板状件。

5、优选地,所述左侧增宽板的左侧通过第一铰链铰接在所述左边梁的左侧上方,所述左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左侧增宽板在左第一位置和左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左第一位置为所述左侧增宽板贴合于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的位置,所述左第二位置为所述左侧增宽板从所述左第一位置摆动180°至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左侧的位置;

6、所述右侧增宽板的右侧通过第二铰链铰接在所述右边梁的右侧上方,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右侧增宽板在右第一位置和右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右第一位置为所述右侧增宽板贴合于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的位置,所述右第二位置为所述右侧增宽板从所述右第一位置摆动180°至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右侧的位置。

7、优选地,所述左侧增宽板与所述第一铰链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左侧增宽板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一铰链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铰链的转轴的轴线重合,通过所述左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转动带动所述左侧增宽板摆动;

8、所述右侧增宽板与所述第二铰链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右侧增宽板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二铰链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铰链的转轴的轴线重合,通过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转动带动所述右侧增宽板摆动。

9、优选地,所述左侧增宽板与所述第一铰链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左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夹持所述左侧增宽板厚度方向的两侧侧面,通过所述左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转动带动所述左侧增宽板绕所述第一铰链的转轴摆动;

10、所述右侧增宽板与所述第二铰链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夹持所述右侧增宽板厚度方向的两侧侧面,通过所述右侧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转动带动所述右侧增宽板绕所述第二铰链的转轴摆动。

11、优选地,所述左侧增宽板通过第一直线滑移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所述第一直线滑移导轨副的滑动部件的位移方向为所述左边梁的宽度方向,在所述第一直线滑移导轨副的约束下,所述左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左侧增宽板相对于所述左边梁在左第三位置和左第四位置之间往复水平滑移,所述左第三位置为所述左侧增宽板位于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正上方的位置,所述左第四位置为所述左侧增宽板位于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左侧的位置;

12、所述右侧增宽板通过第二直线滑移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所述第二直线滑移导轨副的滑动部件的位移方向为所述右边梁的宽度方向,在所述第二直线滑移导轨副的约束下,所述右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右侧增宽板相对于所述右边梁在右第三位置和右第四位置之间往复水平滑移,所述右第三位置为所述右侧增宽板位于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正上方的位置,所述右第四位置为所述右侧增宽板位于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右侧的位置。

13、优选地,所述左侧增宽板为能够横向伸缩的平行四边形铰链板状件,所述左侧增宽板的右侧固定连接在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上,左侧与设置在所述左边梁上的第一直线位移导轨副的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一直线位移导轨副的活动部件的位移方向为所述左边梁的宽度方向,在所述第一直线位移导轨副的约束下,所述左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左侧增宽板相对于所述左边梁在左第五位置和左第六位置之间往复水平移动,所述左第五位置为所述左侧增宽板收缩并位于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正上方的位置,所述左第六位置为所述左侧增宽板伸长并向左延伸出所述左边梁的上平面的位置;

14、所述右侧增宽板为能够横向伸缩的平行四边形铰链板状件,所述右侧增宽板的左侧固定连接在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上,右侧与设置在所述右边梁上的第二直线位移导轨副的活动部件连接,所述第二直线位移导轨副的活动部件的位移方向为所述右边梁的宽度方向,在所述第二直线位移导轨副的约束下,所述右侧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右侧增宽板相对于所述右边梁在右第五位置和右第六位置之间往复水平移动,所述右第五位置为所述右侧增宽板收缩并位于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正上方的位置,所述右第六位置为所述右侧增宽板伸长并向右延伸出所述右边梁的上平面的位置。

15、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6、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合升降横移停车设备二次横移的车板结构,在一个二层车板或其它层车板下降至地面层的横移空位上后,该横移空位左侧和右侧的车板结构在进行二次横移后,横移空位上的车板的左边梁左侧与其左侧的车板结构的右边梁之间产生凹槽,横移空位上的车板的右边梁右侧与其右侧的车板结构的左边梁之间产生凹槽;当可变宽车板为设置在地面层的车板时,通过左侧的车板结构的右侧驱动机构驱动右侧增宽板向右侧运动,使右侧增宽板搭接在横移空位上的车板的左边梁的上方,填平左侧所形成的凹槽,通过右侧的车板结构的左侧驱动机构驱动左侧增宽板向左侧运动,使左侧增宽板搭接在横移空位上的车板的右边梁的上方,填平右侧所形成的凹槽;当可变宽车板为下降至地面层的车板时,通过下降至地面层的横移空位上的车板结构上的右侧驱动机构驱动右侧增宽板向右侧运动,使右侧增宽板搭接在其右侧的地面层车板结构的左边梁的上方,填平右侧所形成的凹槽,通过下降至地面层的横移空位上的车板结构上的左侧驱动机构驱动左侧增宽板向左侧运动,使左侧增宽板搭接在其左侧的地面层车板结构的右边梁的上方,填平左侧所形成的凹槽;从而使得司机获得较大的进出车位的便利性,方便用户进行存取车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