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墙柱平整度、垂直度的施工和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27557发布日期:2023-11-17 15:2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的施工,具体是一种提高墙柱平整度、垂直度的施工和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1、传统墙柱无论是木模板、钢模板还是铝模板等模板体系,拆模板后,墙、柱垂直度和平整度均会出现超差问题,不符合验收规范要求现象,这时就需要大量的维修进行找平,或者是通过后期的抹灰、装饰装修工程来进行隐蔽,导致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影响观感质量和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提高墙柱平整度、垂直度的施工和测量方法。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提高墙柱平整度、垂直度的施工和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4、步骤1、在墙柱模板支撑完毕后,通过卷尺和激光五线仪对墙柱垂直度、平整度进行测量,发现超差位置进行调整,测量方法如下:

5、剪力墙:

6、1)0m<墙长≤1m时,只取墙中第五点、第六点测量距离红外线尺寸判断垂直度,五、六点距离顶板、地面高度均为100mm;

7、2)1m<墙长≤1.5m时,取墙中第五点、第六点测量距离红外线尺寸判断垂直度,墙中第七点、第八点测水平度,七、八点距离墙端部均为100mm;

8、3)1.5m<墙长≤4m时,取墙中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四点测量距离红外线尺寸判断垂直度、平整度,一、二、三、四点距离墙端部、顶板、地面均为100mm;

9、4)当墙长度>4m时,取墙中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四点、第五点、第六点测量距离红外线尺寸判断垂直度、平整度;

10、5)若墙体较高,可将第一点、第四点、第五点取为距地面3m位置,其它测量点位相应移动;

11、柱:

12、1)任选四面中的两面,取柱中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四点测量距离红外线尺寸判断垂直度,一、二、三、四点距离顶板、地面均为100mm。如砼柱较高,可将“一”“四”点改为“距地面 3m 的位置”,平整度无需测量;

13、步骤2、在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可塑时间内,对模板支撑体系垂直度、平整度按照上述方法再次进行测量,发现超差位置及时调整;

14、步骤3、墙柱模板拆除后,按照以下方法再次进行垂直度、平整度测量;

15、剪力墙:

16、1)0m<墙长≤1m时,只取墙中测垂直度;

17、2)1m<墙长≤1.5m时,取墙中测垂直度,旋转至尺端对齐墙端测平整度;

18、3)1.5m<墙长≤4m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100mm的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进行实测:①检测尺顶端接触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量垂直度,而后逆时针转动检测尺,当与左上角夹角为45度时,测量平整度,如墙体较高,可将上文提及的“接触砼顶板位置”改为“距地面3m的位置”;②检测尺底端距下部地面50mm位置时测量垂直度,而后逆时针转动检测尺,当与右下角夹角为45度时,测量平整度;

19、4)当墙长度>4m时,须在墙中间位置加测一次,取墙中测量垂直度后,将检测尺放水平距地1300mm测量平整度;

20、5)遇有门洞口处需加测一次,与洞口呈45度测量过口平整度;

21、柱:

22、1)任选四面中的两面,分别将检测尺端部接触到上部砼顶板和距下部地面 50mm位置时各测一次垂直度,如砼柱较高,将“接触砼顶板位置”改为“距地面 3m 的位置”,平整度无需测量。

23、本方法通过砼浇筑前、浇筑后、及拆模完成后三个阶段对墙柱模板、墙柱完成面进行实测实量,严格控制误差,保证平整度和垂直度,本方法克服传统现浇结构墙柱施工的缺陷,保证支撑体系的平整度、垂直度满足墙柱结构的平整度、垂直度要求,提高完成面平整度、垂直度合格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及观感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墙柱平整度、垂直度的施工和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建筑墙体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墙柱平整度、垂直度的施工和测量方法。本方法通过砼浇筑前、浇筑后、及拆模完成后三个阶段对墙柱模板、墙柱完成面进行实测实量,严格控制误差,保证平整度和垂直度,本方法克服传统现浇结构墙柱施工的缺陷,保证支撑体系的平整度、垂直度满足墙柱结构的平整度、垂直度要求,提高完成面平整度、垂直度合格率,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及观感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温德华,王冯东,李春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