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模板双侧肋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20494发布日期:2023-11-04 03:2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梁模板双侧肋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梁模板双侧肋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建筑施工中,在现场浇制梁体等混凝土构件时,多采用模板、木方、圆钢管、传统钢管支撑等组装而成,再通过对拉螺栓对两侧模板进行加固,对拉螺杆的选择根据构件的截面尺寸进行选用,此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对拉螺杆在混凝土的包裹力挤压作用下,难以拨出,只能一次使用,对外露在混凝土表面的螺杆还需要另外用气割法割除,浪费材料及人工,而且由于施工人员水平不一,螺杆位置无法保证统一导致梁侧模板过载,加固效果差,影响了构件的成型质量。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出现了部分模板加固装置,该部分装置由于支撑杆的宽度限制,使加固装置作用面积较小,需要依次设置较多的加固装置才能实现稳定的加固效果,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安装效率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模板双侧肋加固装置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施工方法加固效率慢、加固成型效果差以及装置使用不便、周转率低、施工成本大的问题。

2、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3、本发明提供一种梁模板双侧肋加固装置,包括承托杆、固定杆、活动杆和监测机构,所述固定杆垂直连接于所述承托杆的一端,所述活动杆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一侧,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滑动套设于所述承托杆的外侧,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活动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至少两个侧肋条,所述侧肋条的一侧与梁模板的外侧面抵接;

4、所述监测机构包括监测盒、监测片和声光报警器,所述监测盒设置于所述承托杆靠近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底部,所述监测片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底部,所述监测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一端贯穿所述监测盒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在工作时钩接于所述监测片上,所述声光报警器设置于所述监测盒的外侧,所述监测盒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第三绕线轮、第二拉绳和控制板,所述第一拉绳远离所述挂钩的一端绕合固定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外侧,所述第一绕线轮的中心设置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外侧套设有卷簧,所述卷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绕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轮的中心设置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绕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同轴设置,所述第三绕线轮的中心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监测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绳依次绕设于所述第二绕线轮和所述第三绕线轮的外侧。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杆靠近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阵列开设有限位孔,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的内部插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呈楔形结构,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片的一侧抵接。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肋条的一侧内嵌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固定杆或所述活动杆连接固定,同侧的两个所述侧肋条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固定杆或所述活动杆的长度。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监测盒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靠近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开设有插接槽,所述监测盒的外侧设置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呈“t”字形结构,所述按压杆的端部依次贯穿所述监测盒的侧壁和所述第二传动轴后延伸至所述插接槽的内部,所述按压杆的端部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插接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按压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形状相适配。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接槽的内部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外径,所述避让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件,所述第一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和所述按压杆的端部抵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拉绳的一端绕合固定于所述第二绕线轮的外侧,所述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回转绕设于所述第三绕线轮的外侧后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监测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绳贯穿所述固定片,所述第二拉绳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片和所述导电片抵接,所述导电片的一侧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呈u形结构,所述导电片的一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导电件的内侧。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监测盒的内壁,所述导电片、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声光报警器均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11、另一方面,一种梁模板双侧肋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加固装置拼装,将活动杆底端的套管套接至承托杆端部,然后将四组侧肋条转动至水平状态,并依次锁紧紧固螺栓;

13、s2,加固装置就位,将加固装置移动至梁模板处,使固定杆一侧的侧肋条与梁模板一侧紧贴,调整套管位置,使活动杆一侧的侧肋条与梁模板另一侧紧贴,然后在对应限位孔内插入限位片并抵紧;

14、s3,监测机构就位,向内按动按压杆,压缩第一弹簧件,使第一卡接部由插接槽内脱出,并进入避让槽内,向外拉动第一拉绳,通过第一绕线轮带动卷簧展开,直至挂钩钩接至监测片上,松开按压杆,第一弹簧件将按压杆顶出,使第一卡接部再次卡入插接槽内;

15、s4,监测机构工作,当活动杆位置发生移动时,通过监测片带动第一拉绳伸展或收缩,从而使第一绕线轮发生转动,转动力依次通过第一传动轴和按压杆传递至第二传动轴上,使第二绕线轮同步转动,带动第二拉绳伸展或收缩,从而使第二拉绳端部的导电片在第二弹簧件的作用下随之左右移动,直至与导电件接触导电,控制板接收到电路连通信号后,启动声光报警器工作,提示施工人员及时调整。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装置通过承托杆、固定杆和活动杆对模板外周进行钳形夹持加固,并利用旋转设置的侧肋条加大加固装置的夹持作用范围,从而减少装置的投入数量,加固效果好,有效防止模板接缝处漏浆,提高了浇筑成型质量,可应对各类宽度需求的现浇结构使用,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操作方便快捷,可循环周转使用,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实用性强,满足节材、节能的要求;

18、(2)该装置通过监测机构实时监测固定杆与活动杆之间的间距,防止活动杆相对位移,避免加固夹持不稳定的现象,并在活动杆位移量过大时启动声光报警,安全性能高,保证模板加固的稳定可靠,提升了加固装置的实用性,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19、(3)该施工方法提高了现浇结构模板加固体系搭拆作业的施工效率,装置安装简单,易操作,避免了传统方法使用对拉螺栓造成的孔洞封堵作业,有效节省人力和时间,减少渗水及封堵隐患,同时还可用于反坎、吊模、端头构造柱、门边柱等区域加固施工,适用范围广,推广价值高。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