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铝模挠度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81783发布日期:2023-11-10 01:4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铝模挠度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涉及建筑施工,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铝模挠度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与传统结构现浇结构相比,叠合楼板方便、快捷、节约工期的同时,又能实现节能减排,适用于城市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然而,叠合楼板后浇板带采用铝模支撑方式,底部铝膜和支撑杆刚度较小,浇筑混凝土时,易造成后浇带现浇混凝土底部铝膜发生涨模,造成板带漏浆、错台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顶板的观感质量及平整度;后期铝膜拆除后,需对后浇带漏浆、错台等质量问题进行人工打磨修补,打磨修补工作量大,增加额外的施工成本。

2、中国专利申请cn 114892962 a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叠合板后浇板带的弓形吊模工具,包括位于相邻两个楼板之间的且与两个楼板底部均抵接的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穿墙杆,所述穿墙杆位于相邻两个楼板之间,所述穿墙杆上设置有与两个楼板顶部均抵接的上模板,所述穿墙杆上还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下模板和所述上模板分别抵紧在楼板两侧的抵紧装置。

3、中国专利申请cn 113585728 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支模系统,包括钢筋笼骨、混凝土砂浆、底模板和侧模板,还包括斜角架、拉吊螺杆、定位螺钉、直管锚固筒、钢筋龙骨、u管锚固筒、悬吊螺杆和垫片板;所述钢筋龙骨的横筋搁置在钢筋槽内,所述斜角架上的两个斜撑杆分别搁置并通过定位螺钉固定在相邻两块预制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直管锚固筒焊接在钢筋龙骨上,拉吊螺杆紧固在直管锚固筒中,所述u管锚固筒悬吊在钢筋龙骨上,所述悬吊螺杆将底模板紧固在u管锚固筒上,构成整体支模系统。

4、综合分析现有技术的后浇带支模结构,可知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5、1、上述专利虽然都取消了立柱支撑,但是在安装后浇带模板时,仍需架设立柱支撑,并未降低搭设费用;且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模板底部悬空,螺杆或螺帽易受振捣而松动,模板仍可能偏位导致漏浆、错台等质量问题;

6、2、上述专利都采用了穿墙螺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模板的效果,但是都破坏了后浇带混凝土的整体性,且在拆除模板后仍需对突出的螺杆进行切除,后期处理费时费力的同时,螺杆切面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导致墙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铝模挠度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铝模挠度控制系统,包括后浇带底部铝模、铝模下方的支撑体系和变形预警控制器;

3、所述后浇带底部铝模是设置在两块叠合板之间的后浇带下方的铝合金模板;所述后浇带为两块相邻叠合板之间预留300±50mm宽空隙位置上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所述铝合金模板是根据叠合板的尺寸加工而成,包括面板、背肋和边肋。

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背肋每间隔300mm设置一道。

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系设置在后浇带底部铝模下方,所述支撑体系包括盘扣式脚手架、节点连接器、支座铝模、螺杆;

6、所述盘扣式脚手架包括可调底座、盘扣、立杆、横杆、斜杆,所述盘扣焊接在所述立杆上;

7、所述节点连接器包括竖向套筒和竖向连接筒,在所述竖向套筒和竖向连接筒的连接处两侧焊接两个向所述竖向连接筒方向倾斜的斜向连接筒,所述竖向套筒内直径略大于所述立杆,所述竖向连接筒和斜向连接筒均开有正向螺纹连接孔。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套筒长为200-300mm,所述竖向连接筒和斜向连接筒长为150-200mm。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斜向连接筒与所述竖向连接筒的夹角为450。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支座铝模包括矩形铝模和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连接在所述矩形铝模上,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矩形铝模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垂直焊接,另一种是通过铰接头连接。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筒开有反向螺纹连接孔,所述连接筒长为150-200mm;

12、所述螺杆为两端车丝的实心螺纹杆件,杆件中间位置处焊接横向把手,利用所述螺杆可将所述节点连接器和所述支座铝模连接,形成对顶螺栓结构,通过转动所述横向把手可调整所述对顶螺栓结构的长度;所述螺杆长度为500±100mm,所述螺杆两端的车丝长度为150-200mm。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预警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后浇带底部铝模,所述后浇带底部铝模和支撑体系安装成后,测量所述浇带铝模底板距地面的距离,并设定为标准值,输入至所述变形预警控制器,对后浇带浇筑前、浇筑时、浇筑后的全过程进行监测,当所述后浇带铝模底板距地面距离与所述标准值误差超过5mm时,自动启动报警闪烁指示灯。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预警控制器优选智能红外测距仪。

15、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后浇带铝模挠度控制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s1:搭设铝模下方的支撑体系,依次安装盘扣式脚手架、节点连接器、螺杆、支座铝模,通过盘扣式脚手架的可调底座初调支撑体系高度;

17、s2:安装后浇带底部铝模,将后浇带底部铝模架设到支撑体系上部的支座铝模上,利用垫块微调,使支座铝模抵在后浇带底部铝模的背肋上;

18、s3:安装叠合板,首先在后浇带底部铝模顶部边缘处粘贴海绵条,然后安装叠合板并进行标高校核,检查叠合板与浇带底部铝模是否水平,通过转动螺杆以调整浇带底部铝模与叠合板的标高、水平和密封效果;

19、s4:在叠合板和后浇带底部铝模之间的后浇带位置进行钢筋绑扎和水电管线预埋;混凝土浇筑前,通过转动螺杆回顶加固浇带底部铝模与叠合板;

20、s5:安装预警控制器,通过评估找出后浇带底部铝模最易发生变形涨模部位,将变形预警控制器固定在该部位铝模底部,测量浇带铝模底板距地面的距离,并设定为标准值,输入至变形预警控制器,当后浇带铝模底板距地面距离与标准值误差超过5mm时,自动启动报警闪烁指示灯;

21、s6:混凝土浇筑,向后浇板带内浇筑混凝土,振捣密实排出气泡,使后浇板带内和两块叠合板上部形成混凝土浇筑板;

22、s7:后浇带铝模变形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浇筑完成尚未凝胶时,叠合板和后浇带上部荷载增加,局部后浇带铝模易发生松动变形,根据预警控制器提示,通过转动螺杆回顶加固浇带底部铝模与叠合板,使二者再次密贴,防止板带漏浆、错台等质量问题;

23、s8:混凝土养护及拆模,对现浇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达到规定强度后拆除模板。

2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5、1、上述专利虽然都取消了立柱支撑,但是在安装后浇带模板时,仍需架设立柱支撑,并未降低搭设费用;且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模板底部悬空,螺杆或螺帽易受振捣而松动,模板仍可能偏位导致漏浆、错台等质量问题;

26、2、上述专利都采用了穿墙螺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模板的效果,但是都破坏了后浇带混凝土的整体性,且在拆除模板后仍需对突出的螺杆进行切除,后期处理费时费力的同时,螺杆切面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导致墙体脱落。

27、3、通过变形预警控制器可以对浇筑前、浇筑时、浇筑后的全过程进行监测,根据预警控制器提示,通过转动螺杆回顶加固浇带底部铝模与叠合板,使二者再次密贴,防止板带漏浆、错台等质量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