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88423发布日期:2023-12-26 10:28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及施工,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及工艺。


背景技术:

1、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二次续建的问题,比如地铁上盖结构开发项目,上盖结构的开发工作通常与第一阶段的开发工作时间间隔较长(由于第一阶段的开发工作属于地铁部门,而上盖结构的开发工作属于二次土地出让后开发,开发时间可能在地铁结构建设完成后若干年),并且二次开发的建筑设计和布局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虽然第一阶段结构在整个结构初步设计时已经考虑了荷载的预留,但是在实际中往往会突破原设计考虑的户型设置,这样会导致原来预留的结构可能无法满足开发的需求,需要进行大量的项目改造和加固,然而,由于地铁内部区域一般不允许进行大规模改造施工,这对上盖的开发实施具有较大的困难。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规设计方法一般通过预留一定荷载余量的方法进行设计,但是由于实施周期较长以及二次开发的不确定性,往往在后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构件不足,需要进行加固,而如果预留的荷载较大的情况下,第一阶段结构的造价会过高,经济性较差。

3、因此,提供一种便于二次续建的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及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及工艺,实现前后两阶段建设的兼容性,能够实现后续建设结构的竖向构件位置可调及荷载变化,避免对已建部分结构的加固改造。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包括第一阶段浇注柱、第一阶段浇注梁、第一阶段浇注板、第二阶段浇注厚板、预应力系统和上盖结构,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柱、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梁、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和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从下到上依次分布且浇注为一体;所述预应力系统预埋固定在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梁内且延伸出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和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所述上盖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顶部。

4、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5、本发明通过增加预应力系统并进行合理预埋,实现在二次续建结构(上盖结构)不确定的情况下实现转换构造承载力的可调,最终实现二次续建结构具备一定的可调空间,让二次续建结构不受制于下部结构的预留。

6、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系统包括预应力管道、预应力钢筋和锚固系统,所述预应力管道预埋固定在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梁内且其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和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内;所述预应力钢筋穿设在所述预应力管道内,且其两端延伸出所述预应力管道;所述锚固系统安装在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且锚固在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顶部设置有连接结构。

8、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使得第一阶段浇筑板与第二阶段浇注厚板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稳定。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销键或预留凸起或预留槽口。

10、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

11、根据上述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2、1)第一阶段结构施工:搭建第一阶段浇筑柱、第一阶段浇筑梁、第一阶段浇筑板,并根据上盖结构的初步位置将预应力管道预埋在第一阶段浇筑梁内,使其两端延伸出第一阶段浇筑板,然后对形成的整体进行浇注;

13、2)根据上盖结构的确定位置对第一阶段浇筑梁进行承载力复核,找出因上盖结构位置调整后引起的承载力不足的第一阶段浇筑梁;

14、3)第二阶段结构施工:将第二阶段浇注厚板浇筑在第一阶段浇筑板上,并使预应力钢筋两端延伸出第二阶段浇注厚板;

15、4)预应力施工:将找出的承载力不足的第一阶段浇筑梁内部的预应力钢筋进行张拉施工并锚固于第二阶段浇注厚板;

16、5)进行上盖结构的施工。

17、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8、施工步骤简单,实现前后两阶段结构施工的连续性,适应于二次续建工艺。

19、进一步的,在第二阶段结构施工时,在第二阶段浇注厚板内预留安装插筋。

20、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用于支撑上盖结构所需要的竖向构件(剪力墙、柱),为上盖结构的续建做好准备。



技术特征:

1.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段浇注柱、第一阶段浇注梁、第一阶段浇注板、第二阶段浇注厚板、预应力系统和上盖结构,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柱、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梁、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和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从下到上依次分布且浇注为一体;所述预应力系统预埋固定在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梁内且延伸出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和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所述上盖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系统包括预应力管道、预应力钢筋和锚固系统,所述预应力管道预埋固定在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梁内且其两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和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内;所述预应力钢筋穿设在所述预应力管道内,且其两端延伸出所述预应力管道;所述锚固系统安装在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且锚固在所述第二阶段浇注厚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浇注板顶部设置有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销键或预留凸起或预留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结构为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工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阶段结构施工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承载力可调的结构转换构造及工艺,结构包括第一阶段浇注柱、第一阶段浇注梁、第一阶段浇注板、第二阶段浇注厚板、预应力系统和上盖结构,第一阶段浇注柱、第一阶段浇注梁、第一阶段浇注板和第二阶段浇注厚板从下到上依次分布且浇注为一体;预应力系统预埋固定在第一阶段浇注梁内且延伸出第一阶段浇注板和第二阶段浇注厚板;上盖结构设置在第二阶段浇注厚板顶部。本发明通过增加预应力系统并进行合理预埋,实现在二次续建结构(上盖结构)不确定的情况下实现转换构造承载力的可调,最终实现二次续建结构具备一定的可调空间,让二次续建结构不受制于下部结构的预留。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东,崔家春,顾伟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