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738841发布日期:2024-01-16 12:5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混凝土墙的施工离不开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水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墙施工中,需要了解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性能指标,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混凝土墙的施工需要进行结构设计,包括墙体的高度、厚度、开孔位置等。墙体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墙体的承重、抗震性能和温度变形等因素,确保墙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混凝土墙施工中常常使用模板来固定和成型混凝土。模板技术包括模板的选择和安装、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搭建,以及模板的拆除和回收等。模板的质量和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墙体的成型质量。混凝土墙的施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过程。施工工艺的合理选择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墙体的质量和强度。混凝土墙施工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如混凝土搅拌机、起重机、模板支撑系统、电动振动器、水平仪等。混凝土墙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地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同时,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查、墙体尺寸和平整度的检验等,以确保墙体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但是混凝土墙整体施工会造成施工场地占据大、施工效率低的情况,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导致混凝土墙干燥时间长,养护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能够解决混凝土墙整体施工会造成施工场地占据大、施工效率低的情况,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导致混凝土墙干燥时间长,养护过程复杂的问题。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4、s10:测量和标记墙体位置和尺寸,测量周围物体与所述墙体的距离和角度;

5、s20:施工人员根据所述墙体的尺寸以及与所述墙体周围物体的距离构建三维模型,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对所述墙体进行分割;

6、s30:施工人员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分割的尺寸构造所述墙体部件;

7、s40:在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挖掘基坑,并填充基底材料;

8、s50:将所述墙体部件固定在所述基坑中,浇筑混凝土基础;

9、s60:依次将所述墙体部件与所述基坑中的部件连接固定;

10、s70:使用水平仪对墙板进行水平和垂直调整;

11、s80:在所述墙板安装完成后,通过灌注混凝土浆料填满所述墙板之间和周围的空隙,增加所述墙体的强度和密封性;

12、s90:完成所述墙板安装和固定后,进行后续处理工作。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测量和标记墙体位置和尺寸,测量周围物体与所述墙体的距离和角度;根据所述墙体的尺寸以及与所述墙体周围物体的距离构建三维模型,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对所述墙体进行分割;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分割的尺寸构造所述墙体部件;在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挖掘基坑,并填充基底材料;将所述墙体部件固定在所述基坑中,浇筑混凝土基础;依次将所述墙体部件与所述基坑中的部件连接固定;使用水平仪对墙板进行水平和垂直调整;在所述墙板安装完成后,通过灌注混凝土浆料填满所述墙板之间和周围的空隙,增加所述墙体的强度和密封性;完成所述墙板安装和固定后,进行后续处理工作;能够解决混凝土墙整体施工会造成施工场地占据大、施工效率低的情况,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导致混凝土墙干燥时间长,养护过程复杂的问题。

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5、其中,所述施工人员根据所述墙体的尺寸以及与所述墙体周围物体的距离构建三维模型,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对所述墙体进行分割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16、第一步,施工人员使用solidworks软件根据所述墙体的尺寸以及与所述墙体周围物体的距离构建三维模型,对所述墙体的三维图进行扫描,形成点云图;

17、第二步,施工人员对初始点云进行体素化,以得到多个体素立方块;

18、第三步,施工人员选定任一所述体素立方块作为中心立方块,计算每个与该中心立方块相邻的相邻立方块中的拟合平面法向量,并计算各所述拟合平面法向量与所述中心立方块的中心拟合平面法向量的夹角,当所述夹角小于设定的夹角阈值时,则判定该中心立方块与该相邻立方块能够拟合形成为立方块拟合平面,并确定所述立方块拟合平面的初步点云;

19、第四步,施工人员将所述立方块拟合平面的三维数据投影至该立方块拟合平面形成二维数据,对所述二维数据进行网格划分,并将各所述网格中点的个数与设定的点数阈值对比,以将点数大于所述点数阈值的网格编号形成为新数据点,并将所述新数据点基于聚类算法进行编号归类,以得到所述立方块拟合平面的精分割平面;

20、第五步,施工人员重复所述第三步和第四步的步骤,直至遍历所述初始点云,得出所有的所述精分割平面,并对所述精分割平面中的过分割平面进行优化;

21、第六步,施工人员在所述三维模型上进行平面划分。

22、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挖掘基坑,并填充基底材料的具体步骤包括:

23、第一步,清理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

24、第二步,将所述墙体的尺寸标记在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上;

25、第三步,根据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的土质条件、尺寸要求确定所述基坑的尺寸和深度;

26、第四步,使用挖掘机在确定的所述基坑位置上根据所述基坑的尺寸和深度进行挖掘;

27、第五步,挖掘完毕后,对基坑进行彻底的清理;

28、第六步,根据基坑底面的情况和土质状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9、第七步,在处理完基坑底面后,开始填充基底材料;

30、第八步,在填充基底材料的过程中,确保基底材料填充均匀、密实。

31、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的土质条件、尺寸要求确定所述基坑的尺寸和深度的具体步骤包括:

32、第一步,进行对所述基坑中的土质劲性调查,确定所述基坑内土壤的类型、含水量、稳定性以及承载力;

33、第二步,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所述墙体尺寸要求,确定所述墙体的高度、宽度和厚度参数;

34、第三步,基于土质调查和墙体尺寸要求,确定基坑的深度;

35、第四步,据土质调查、工程要求和安全考虑,确定基坑的宽度;

36、第五步,根据土质条件和基坑深度,在所述基坑的底部设置支护结构来稳定基坑壁面;

37、第六步,根据所得的基坑尺寸和深度,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

38、所述基坑深度大于所述墙体的高度加上地基底部厚度,用于提供足够的所述基坑深度进行施工,并保证所述基坑的稳定性;

39、所述基坑宽度为所述墙体高度的1.5至2倍;

40、所述基坑长度根据所需施工作业空间和周围环境条件进行确定。

41、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基坑底面的情况和土质状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的具体步骤包括:

42、第一步,对所述基坑底面的土质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基坑底部土质的性质、厚度和承载力;

43、第二步,根据所述基坑底面安得土质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44、第三步,按照处理方法进行施工;

45、所述根据所述基坑底面安得土质情况,确定处理方法包括:

46、对于较深的基坑底,通过加固围栏、加固混凝土浇筑来提高承载力;

47、对于较浅的基坑底,通过高压喷射灌浆、水泥砂浆灌浆处理来增加承载力;

48、对于承载力较低的基坑底,通过砂石置换、水泥混凝土置换处理来提高承载力;

49、对于土质较差的基坑底,通过开挖、填筑处理来改善土质。

50、进一步的,所述在处理完基坑底面后,开始填充基底材料的具体步骤包括:

51、第一步,准备基底材料;

52、第二步,在基坑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布后将所述基底材料分层浇筑固定在所述防水布的顶部;

53、第三步,将所述基底材料振实,确保所述基底材料的均匀填充。

54、进一步的,所述在基坑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布后将所述基底材料分层浇筑固定在所述防水布的顶部的具体步骤包括:

55、第一步,将所述防水布进行剪裁,使得剪裁后的所述防水布大于所述基坑底部的大小;

56、第二步,将所述防水布铺设在所述基坑的底部,使得周围预留的长度与所述基坑的侧壁紧密贴合;

57、第三步,通过刮刀将所述防水布沿所述基坑的底部固定压实;

58、第四步,将胶黏剂倒在所述防水布上,用所述刮刀将所述胶黏剂沿所述基坑的底部均匀的涂开;

59、第五步,将刮刀将所述防水布上的胶黏剂刮掉,使得所述防水布固定在所述基坑的底部;

60、第六步,在所述防水布上均匀铺设一层石灰岩,所述石灰岩的厚度为3-5cm;

61、第七步,在所述石灰岩上倒入防水胶黏剂,使得所述胶黏剂均匀地将所述石灰岩的缝隙填满并固定;

62、第八步,在所述胶黏剂未完全干时,在所述胶黏剂的顶部铺设一层玻璃纤维布,使得所述玻璃纤维布通过所述胶黏剂与所述石灰岩固定连接。

63、进一步的,所述胶黏剂为聚乙烯醇、环氧树脂、聚氨酯、硅烷、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聚氨酯防水胶粘剂、环氧树脂防水胶粘剂、聚乙烯防水胶粘剂、聚氨酯防水胶粘剂中的一种。

64、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墙板安装完成后,通过灌注混凝土浆料填满所述墙板之间和周围的空隙,增加所述墙体的强度和密封性的具体步骤包括:

65、第一步,在所述墙板之间和周围的空隙的外围固定模板,所述模板将所述墙体紧密固定;

66、第二步,在所述模板的内部使用浇注机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保持浇筑速度的均匀性;

67、第三步,对所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后等待其凝固;

68、第四步,拆除所述模板;

69、第五步,对所述混凝土墙的表面进行养护。

70、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后等待其凝固的具体步骤包括:

71、将振动器附着在所述浇筑的混凝土的模板上,根据需要调整所述振动器的角度和位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所述振动器进行定向振动,用于将所述混凝土中的气泡从混凝土的流动区域向浇注表面升起,排出所述混凝土中的空气;

72、所述对所述混凝土墙的表面进行养护的具体步骤包括:

73、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24小时内,在所述混凝土上多次喷水,对混合土表面进行保湿,所述喷水过程每天3到5次,持续7到10天。

7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墙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测量和标记墙体位置和尺寸,测量周围物体与所述墙体的距离和角度;根据所述墙体的尺寸以及与所述墙体周围物体的距离构建三维模型,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对所述墙体进行分割;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分割的尺寸构造所述墙体部件;在所述墙体的施工部位挖掘基坑,并填充基底材料;将所述墙体部件固定在所述基坑中,浇筑混凝土基础;依次将所述墙体部件与所述基坑中的部件连接固定;使用水平仪对墙板进行水平和垂直调整;在所述墙板安装完成后,通过灌注混凝土浆料填满所述墙板之间和周围的空隙,增加所述墙体的强度和密封性;完成所述墙板安装和固定后,进行后续处理工作;能够解决混凝土墙整体施工会造成施工场地占据大、施工效率低的情况,大面积混凝土浇筑导致混凝土墙干燥时间长,养护过程复杂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